科学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设计,共31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系统的了解蚕的一生是由卵、蚁蚕、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组成。2.简单了解养蚕的方法。3.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和方法:1.能够运用图画、文字、图片、小报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并与同伴交流。2.能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进行评价,与同伴交换意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2.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伴交流,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3.意识到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4.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难点: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不完全归纳法,具体讲授养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领学生归纳蚕一生的变化,从自己的养蚕经历中发现蚕的一生经过了几次变化。在观察养蚕日记、照片等证据的过程中梳理蚕的生长特点,并以图画或文字的形式来完成一份有特色的记录,引导学生在比较蚕蛾与蝴蝶外形特征和生长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昆虫的共同特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蚕的一生》视频。学生准备:各种形式的观察记录、养蚕过程中的照片、带蚕或蚕茧来。【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聚焦问题1.谈话:我们已经陪伴蚕宝宝一个月的时间了,大家一定有很多奇妙的发现,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板书课题:养蚕经验交流会)2.提问:养蚕之前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养蚕过程中解决了哪些问题?(二)发布信息,提炼经验1.发布信息:在养蚕过程中,你有哪些奇妙的发现?请用图画、文字、图片、小报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吧!(学生们进行养蚕信息发布,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说说蚕经过了哪些变化?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你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或日记或图片,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师生交流蚕的养殖过程。(4)师生交流养蚕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教师提醒学生蚕虽然小,也是一个生命,我们要关爱生命,用心呵护每一只小蚕。(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围绕蚕生长的各个阶段交流学生的发现或养蚕日记。2.提炼经验:采用画图、演示实验、口述等方法介绍小组的方法和发现。(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2)看课本上第24页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板书:蚕生长过程:卵--蚁蚕--蛹--蛾)(4)学生分组讨论。(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三、比较分析,建构概念1.观察并总结:蚕的一生分为哪几个不同的阶段?(展示图画或文字)2.举例:还有哪些昆虫的生长与蚕蛾的情况相似?3.比较:蚕与蝴蝶的生长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蚕与蚂蚁的变态相同吗?(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3)讲解: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5)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把结论记在活动记录上。 蚕蛾蝴蝶不同 点触角 活动时间 停栖姿势 身体外形 翅膀 共同点 (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课件出示蚕的身体结构图片进行介绍。(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虽然蚕蛾和蝴蝶的外形有诸多差异,但身体都分为头、胸、腹;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从而用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膀;生长过程都经过变态。(9)学生举例说出常见的昆虫。如蚂蚁、蜜蜂等。讲解:蝴蝶和蚕一样都属于完全变态,而蝉、蚂蚁等动物则是少了一个蛹的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四、情感升华,评价反馈1.交流:你在养蚕过程中,是否喜欢蚕?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受?2.提问:昆虫与人类有什么关系?3.比较分析:我们人类应如何对待昆虫?(补充讲解:所有的昆虫都是生物界中不可或缺的,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保护各种生物的多样性。)4.课堂评价: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启示,交流困惑,师生互评。 板书设计: 附件1:自主学习任务单及养蚕日记附件2: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课标分析附件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教材分析附件4: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学情分析附件5: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评测练习附件6: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效果分析附件7: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观课记录 附件1:自主学习任务单及养蚕日记学习任务单四年级下册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4.养蚕经验交流会设计:范明刚 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学习指南达成学习目标1.了解蚕的一生所经过的四个阶段,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2. 能够运用图画、文字、图片、小报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并与同伴交流。交流养蚕的经验。3.能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进行评价,与同伴交换意见,意识到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方法建议动手动脑亲身去养蚕,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调查了解蚕与蚂蚁、蝉的生长变化的不同之处。 学习形式预告课前:一、认真读完《学习任务单》二、细读教科书,做好问题梳理三、仔细观看微视频《蚕的一生》,结合自己的养蚕过程总结养蚕经验和蚕一生的变化特点。课堂:一、小组交流,聚焦问题二、发布信息,提炼经验三、比较分析,建构概念四、情感升华,评价反馈二、学习任务课前:一、认真读清并了解《学习任务单》的全部内容和学习流程。二、仔细观看微视频《蚕的一生》,结合自己的养蚕过程总结养蚕经验和蚕一生的变化特点。三、准备好养蚕过程中积累的日记、图片、实物(如蚕茧、活蚕、死蚕、蚕盒、抽出的丝等)。课堂:一、小组交流,聚焦问题1.提问: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劳动,收获一定很多吧!让我们共同分享养蚕的成果吧!养蚕之前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养蚕过程中解决了哪些问题?请写下来。 2.聚焦:你能把大家养蚕中研究的问题分分类吗?如果画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就更好了! 二、发布信息,提炼经验1.发布信息:在养蚕过程中,你有哪些奇妙的发现?请用图画、文字、图片、小报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吧! 2.提炼经验:采用画图、演示实验、口述等方法介绍小组的方法和发现。 三、比较分析,建构概念1.观察并总结:蚕的一生分为哪几个不同的阶段?(展示图画或文字) 2.举例:还有哪些昆虫的生长与蚕蛾的情况相似? 3.比较:蚕与蝴蝶的生长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蚕与蚂蚁的变态相同吗? 四、情感升华,评价反馈1.交流:你在养蚕过程中,是否喜欢蚕?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受? 2.提问:昆虫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3.比较分析:我们人类应如何对待昆虫? 4.课堂评价: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启示,交流困惑,师生互评。三、困惑与建议将自己的学习疑惑或学习建议记录下来。 我的养蚕日记2014级7班 姓名: 指导教师:范明刚 指导家长:第一则: 第二则: 第三则: 我的养蚕日记2014级7班 姓名: 指导教师:范明刚 指导家长:第四则: 第五则: 第六则: 注:从养蚕过程中按照生长顺序记录6则日记,用图画、文字、图片、小报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注意认真书写,画图尽可能用彩笔。基本格式为“题目+日期+内容”。附件2: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课标分析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范明刚一、本课所涉及到《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科学探究:1.5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2.1提出问题.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2.2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科学知识:1.2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3.3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互动。1.5愿意合作与交流。3.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二、本课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养蚕”中的第4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这之前学生已亲历了养蚕活动,用各种方式记录了蚕的生长过程,并开展了抽丝活动。而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养蚕活动的经验交流,对蚕的一生、生活习性、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总结,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他人成果,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情感,以实现课程标准制定的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等目标。 附件3: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教材分析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范明刚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养蚕”中的第4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一节小结课,重在归纳学生在养蚕过程中的所看、所思、所疑,并引导学生从中以及与蝴蝶一生的对比中发现昆虫都存在变态特征,从而抽取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目标:昆虫的变态。在这之前学生已亲历了养蚕活动,用各种方式记录了蚕的生长过程,并开展了抽丝活动。而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养蚕活动的经验交流,对蚕的一生、生活习性、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总结,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他人成果,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情感,以实现课程标准制定的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等目标。本单元特别强调的是——“养”,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蚕养,绝不能“在黑板上养蚕”。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获得鲜活生动、细节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是任何图片、文字都无法替代的。教师也一定要亲自参与养蚕活动,这样既便于指导和帮助学生,又可以与学生共同经历养蚕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情感体验。二、教材内容简析及教法分析本科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一是引导学生归纳蚕一生的变化。二是引导学生画出蚕一生的变化。三是总结养蚕的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次活动的实际要求,可以这样处理教材与活动的关系:以教材为依托,却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开展养蚕活动经验交流会,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养蚕开始前及养蚕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自由交流,尊重证据,质疑问难,把自己研究成果中的闪光点畅所欲言,尽情交流想交流的内容。在进行交流前,学生已经对蚕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观察,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在本单元的第2课中已经掌握了用日记等记录蚕的生长过程的方法,在第3课中学会了抽丝的方法。因此,等待他们的就是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与同伴们进行分享。所以,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交流才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同学面前。而教材中则主要针对蚕一生的变化、养蚕的成败经验让学生进行交流,这就局限了学生交流的范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在这个养蚕主题活动中的收获远不止这些。在这一活动中,活动评价非常重要,它既是对学生整个养蚕活动成果的肯定,又是整个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评价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小组自评与小组互评可以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对观察的意义、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当学生们坐下来,欣赏同学之间的成果,回顾他们的养蚕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它将支持着学生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正像是科学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那样,学习这门课程不是为了培养出多少的科学家,而是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潜能。三、教学目标的定位知识与技能:1.系统的了解蚕的一生是由卵、蚁蚕、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组成。2.简单了解养蚕的方法。3.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和方法:1.能够运用图画、文字、图片、小报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并与同伴交流。2.能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进行评价,与同伴交换意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2.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伴交流,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3.意识到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4.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四、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难点: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 附件4: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学情分析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范明刚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孩子们着迷的奇妙的小动物。学生在养蚕活动中能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获得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方面的收益。本单元依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并在养蚕活动结束后,以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让养蚕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在进行交流前,学生已经对蚕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观察,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在本单元的第2课中已经掌握了用日记等记录蚕的生长过程的方法,在第3课中学会了抽丝的方法。因此,等待他们的就是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与同伴们进行分享。所以,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交流才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同学面前。而教材中则主要针对蚕一生的变化、养蚕的成败经验让学生进行交流,这就局限了学生交流的范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在这个养蚕主题活动中的收获远不止这些。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次活动的实际要求,可以这样处理教材与活动的关系:以教材为依托,却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开展养蚕活动经验交流会,让学生针对自己研究成果中的闪光点畅所欲言,尽情交流想交流的内容。结合以上理解,我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个体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参与科学探究的效果。然而学生在课前的生活经验是散乱而欠整合、肤浅而又片面的,倘若学生能在课前自觉地丰富、整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能提前关注而研究教材中设计的问题,自觉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话,往往更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特点,我在课前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买蚕饲养,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细致观察,撰写养蚕日记,为本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附件5: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评测练习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范明刚一、填空1.从蚕卵到蚁蚕,在同学们的精心喂养下,蚕一天天长大,经历了( ),终于吐丝结茧。2.蚕蜕皮的原因是( )。3.蚕是通过( )或( )进行呼吸的。4.蚕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 ),胸部有( )对足。二、选择5.在蚕的生长过程中,它需要经过( )蜕皮。A、2 B、3 C、4 D、5 6.与蚕的变态相似的动物有( )。A、蚂蚁 B、蝴蝶 C、蝉 7.蚕蛾交配后就开始( )。A、成蛹 B、产卵 C、死去 三、问答8.在养蚕的过程中,你发现蚕经过了哪些变化?我看到蚕从卵里出来变成了肉虫子,吐丝以后又变成了蛾子。蚕吐丝结茧变成蛹,拥有变成蛾。我养的蚕一生要蜕4次皮。蚕蛾交配后就开始产卵。9.比较蚕蛾和蝴蝶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把结论记在活动记录上。 蚕蛾蝴蝶不同 点触角 活动时间 停栖姿势 身体外形 翅膀 共同点 10.填图:把蝴蝶的一生的几个过程写在空白处。 答案与简析一、填空1.四眠五龄 2.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3.气门、气孔 4.头、胸、腹、触角、三 二、选择5.C 6.B 7.B四、问答8.我看到蚕从卵里出来变成了肉虫子,吐丝以后又变成了蛾子。蚕吐丝结茧变成蛹,拥有变成蛾。我养的蚕一生要蜕4次皮。蚕蛾交配后就开始产卵。9. 蚕蛾蝴蝶不同 点触角有各种形状:羽状,丝状,栉齿状棍棒状活动时间以晚上活动为主以白天活动为主停栖姿势翅膀打开平放在两侧翅膀是折合竖立的身体外形粗大,有密毛,纤细修长、无密毛、翅膀灰暗,比较狭小亮丽且宽大共同点外形特征: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膀;生长过程:都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四次变态10.卵→幼虫→蛹→成虫→卵(循环下去) 附件6: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效果分析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范明刚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参与意识强,学习效果非常好,特别是课前准备活动将学生的探究前置,为学生的课堂交流做好了充分的铺垫,特别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养蚕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观察事实,进而引导学生建构了昆虫的概念。为了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获取信息,我有意识地设计了科学体验活动。在课前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并推送《蚕的一生》微视频,督促学生做好养蚕日记。在课堂交流环节,我鼓励各小组进行信息整合,集中汇报,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贯穿学生的讨论、交流、问答等思维互动中,真正帮助学生建立起“昆虫”的概念,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提炼出不同昆虫的特点。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有效地实现了本课教学的目标。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指向、评测练习、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如下:一、科学教学环节目标指向的评测评测工具:个别提问、师生互动、谈话评测要点:1.学生能知道蚕的生长过程之后,能用图画或口头描述的形式表达出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获取养蚕的实践经验。2.学生能通过对养蚕过程的梳理,掌握养蚕的方法,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3.学生能养成小组合作的精神,乐于与同伴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意见,积极提出不同见解;体验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科学态度。评测结果与分析:95%的学生能正确答出蚕的生长过程,但有5%的学生对于昆虫的概念描述不清。多数学生能够交流出蚕的身体特征和生长过程,部分学生观察不细致,导致交流起来描述不全面。二、科学评测练习效果的评测评测工具:观察、谈话、问答。评测结果与分析:92%的学生能在观察活动中积极发言,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单,大约8%速度较慢,合作意识较差。三、学生当堂学习效果的评测评测工具:提问、谈话评测结果与分析:90%的同学能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出蚕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理解不到位。四、教师教学效果的评测评测工具:提问、交流评测结果与分析:教师教学理念先进,能从儿童的视角开展科学探究,让学生学会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与了解弹性现象,并想办法验证,扩展学生的认知。科学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应该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进而提炼出蚕等昆虫的身体特征和生长规律。体现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历程:穿插进观察、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形式。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信息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应该是多元的,应该不局限于课堂之上,特别是在信息大潮下,学生可以从多个途径或渠道来获取新知。 附件7: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观课记录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范明刚观课时间:2018年4月27日下午课题:《养蚕经验交流会》授课人:范明刚观察点: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科学教学优化”观察中心: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科学教学优化,使学生获得大量有效信息,形成对生物生存本领的探究体验?观课人:尹慧 李金红 邱德祥 陈媛 执笔:尹慧观评记录:这是本单元最后一节活动课,在这一课时中,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让孩子们对蚕的认识更加深刻。首先,培养了孩子们对小生物的好奇心,尤其是对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很少有机会饲养一些小动物。因此,本次养蚕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养小动物的欲望,同时让他们了解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其次,养蚕正是体现了让孩子们更接近自然,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即能让他们亲历动物的饲养,更能让他们感受蚕的生长过程,体验养蚕人的辛劳,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而在这过程中,范明刚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帮助者去协助他们参与并完成这个活动。他在这节课的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引领学生细读教科书,做好问题梳理,并仔细观看微视频《蚕的一生》,结合自己的养蚕过程总结养蚕经验和蚕一生的变化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其教学流程为:小组交流,聚焦问题→发布信息,提炼经验→比较分析,建构概念→情感升华,评价反馈1. 小组交流,聚焦问题课一开始,范老师就与学生谈话:我们已经陪伴蚕宝宝一个月的时间了,大家一定有很多奇妙的发现,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而后,范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养蚕之前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养蚕过程中解决了哪些问题?上面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为后面的细致交流做好了铺垫。2. 发布信息,提炼经验在本环节中,范老师首先启发学生:在养蚕过程中,你有哪些奇妙的发现?请用图画、文字、图片、小报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吧!在这一问题启发下,学生们进行养蚕信息发布,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有些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或日记或图片,分组讨论中聚合观点。师生讨论比较热烈,随着各小组学生发布的养蚕发现与经验,范老师及时板书,梳理要点,形成了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记忆。同时,范老师注重鼓励性评价,一方面采用口头表扬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互评,再就是采用星级榜的形式为发言积极的小组加星奖励。通过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学生的汇报交流能有效实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3. 比较分析,建构概念在本环节中,范老师借助课件,与学生交流与蚕生长过程类似的动物有哪些?请各小组同学介绍其生长过程和身体特征。希望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可以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范老师还深入各小组指导学生操作、观察与体验活动,指导他们以图表的形式做好雌雄蚕蛾的区别、蚕与蝴蝶的异同等记录。值得学习的是,汇报交流过程中,范老师并非是旁观者,任由学生自由发言,而是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的前提下进行补充发言,适当穿插提问、概念呈现、板书等,将师生互动交流过程调控的张弛有度,有效地概括出昆虫的概念。4. 情感升华,评价反馈在本环节中,范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了“昆虫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进一步交流我们人类要保护昆虫的问题,启迪学生在生活之中继续观察蚕等昆虫的生长过程,展示更多的发现。这一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通过观看本课教学,我们发现范老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科学教学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节非常富有研究价值的课,体现了多种方法与策略:一是由于科学教学内容繁杂,涉及的领域与内容往往是一节课无法完全呈现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图片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二是课件的巧妙设计,增强了学生的感知与体验能力。三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科学教师以信息的分层释放与灵活调控来引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形成思维互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四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范老师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新加工,使用教材来服务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以上理解,我们认为在课件素材选择中,注意呈现元素的多样性(如图片、文字、概念、表格、问题)和课件功能指向的明确性(如创设情境、捕捉眼球、启迪思考、比较与整合信息、补充资源),坚持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美观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层层剥笋,每个页面均能形成上下层级或并列关系,能体现教学的基本流程)、科学性原则(内容符合科学要求)。通过听课,我们认为,本课交流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勤观察,及时发现养蚕过程中的点滴变化;要引导学生勤动手,及时做好有关测量工作;要引导学生勤动笔,及时记录有关数据,记观察日记;要引导学生勤反思,自己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不气馁,让自己的活动更有收获;要勤请教,遇问题要及时请教他人,及时解决问题;要勤交流,避免走弯路。总之,对于孩子们来说,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早期的儿童能自觉地体验科学活动,对待科学他们更像是本能地形成一种求实的思索态度,这些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体现;对于教师们来说,让学生更好的体验科学活动,更好的接触自然,是对自身教学责任的完善,也是对自身的完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4.养蚕经验交流会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案设计,文件包含养蚕技术资料doc、养蚕教学设计盛晶晶doc、养蚕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doc、养蚕经验交流会单元总结课1doc、养蚕资料doc、养蚕学生日记doc、利用网络开展养蚕的探究活动doc、家长养蚕日记doc等8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