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9杠杆教案青岛版六三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57813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单元分析
五年级下册19. 杠杆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19. 杠杆教案,共2页。
《19杠杆》
教 学 设 计 | ||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 |
重点难点 | 杠杆的作用,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 |
学法指导 | 观察分析 合作交流 | |
教学准备 | 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重物。 3.实验记录表 | |
授课时数 | 一课时 | |
教 学 过 程 | 动态 修改 | |
(一)教学引入 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杠杆 (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 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 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 (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 (1)讨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 (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 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 (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①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杠杆尺左2格挂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提问: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 ②分组实验。 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 (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 ③谈话: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讲解:距离按格记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记量。按表中规定进行实验。 演示1栏填表。 ①分组实验(表中2~6栏)。 ②汇报实验结果。(填出演示记录表) (4)讨论。 ①6次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实验1、2: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3、4: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5、6: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②三组实验的结果: 实验1、2: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费力) 实验3、4:重物(力)<拉力(费力) 实验5、6:重物(力)>拉力(省力) ③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 讨论后填写思考题。 3.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1)分组观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2)分组观察镊子。 思考:镊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镊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3)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 (三)布置作业 观察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三点,研究它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思考: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 |
| |
板书 设计 | 19杠杆
省力:钳子 费力镊子 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 | |
教 后 记 |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下册19. 杠杆优质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五年级下册23.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五年级下册22. 自行车的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