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及反思-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9/57817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及反思-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9/57817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16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16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简介】
教材版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所属学段:二年级下册
本课位置: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主题四《家乡新变化》
第一课时《家乡新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飞速发展,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建设的大量投入,农村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变化相对缓慢,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这些变化可能是细微的,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发现。如村村通工程、远程教育、农村医保、农村文化建设,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是能感受到这种变化的,但因为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是否会留意观察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感受到这些变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和体验。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周围生活的变化,学生虽然能看到一些,但是关注的内容仍需要教师的分层次引导,从家庭到学校最后是周围社会环境的变化,这样学生在调查时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学生: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家乡新变化
居住条件更舒适
热爱家乡
交通出行更方便
学校条件更先进
休闲娱乐更健康
教学反思:
家乡新变化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通过学生的调查和搜集,使学生能够了解家乡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在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真切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家乡的变化之大。
课前,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大量调查访问、搜集材料:可以采访家人,可以到社区访问,可以上网,查阅书籍。也可将家里的老照片或是曾经的生活用品带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各种方式了解了过去的情况,对过去的家乡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在课堂中,我还用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从居住、出行、学校、休闲文化这四个方面分别举出实例,让学生进行对比,更加深刻体会到生活巨大的变化。学生在汇报中不断地比较、分析、讨论,通过对比使学生有了认识上的提升,在情感上有了触动,珍惜现在能够拥有的生活。
本课的课堂环节非常简单,但却贴近生活,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参与活动,虽然是移植科,但是由于地域、学情等因素我对光盘课内容有所改动。
我把大巴大巴哪里开做了修改,让学生随机说到哪个方面就链接出哪一方面,我感觉这样更加自然,不用被老师框住。另外,我把做剪贴报环节提到课上来,想真正的让学生去做,但是从效果来看,只有在家有准备的能完成,剩下的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做不完,所以活动不太有效,可以对学生加以指导,由学生课下完成。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两方面感受:
1、想对“课前调查、收集等”说不容易
由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课前调查是很重要的一环,需要经常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收集资料,或是进行调查、访问等形式,做好课前准备,以帮助学生丰富、累积生活经验,做好知识铺垫等,然而教师们经常遭遇“尴尬”,学生常常会对你说:“我忘了!我家没电脑!我不会调查!”有的收集的实物,没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对教学效果起不了很大的作用,或者调查、搜集的资料依旧停留在搜集的层面,不能在积累资料中去提高自己的搜集能力等。正如上述讲到的教师为此要进行身先士卒的先前调查、搜集,因此教师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就牵扯得较多。这次我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我的不足在于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学情分析做的还是不够,没有考虑到学生家庭所在区域,幻灯片出示的图片是一班家庭所在区域。
2、课堂汇报中学生对于资源的利用反馈难以调控
比如《家乡的变化》教学汇报中,学生不能有效的将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课前我看到好多学生带来了照片、手抄报等资料,但是由于课上我没有进行有效的鼓动,学生见有人听课也比较紧张,所以学生拿出来展示的不多,以至于他们所搜集的资料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也有一些学生是由家长帮忙搜集的,我的任务布置上没有更加的细化,不能有效的让孩子参与搜集之中,导致学生拿了照片,可是不是自己准备的,他不知道怎么说。
在道德与法治的授课之路上,我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鞭策自己,砥砺前行,争取更好的把握课程,为了学生,继续奋斗。
教学活动设计
预期学生反应
设计意图说明
家乡新事我播报
活动一 我是小小观察员
出示新旧小区的对比照片。
小结:居住条件更舒适
活动二:出行大观察
1、出示修路前后对比照
2、出示高铁或动车照片
3、出示共享单车
小结:交通出行更方便
活动三:小记者大调查
小记者大调查:过去和现在的学校怎么样,录视频。
小结:学校条件更先进
活动四:小小导游领你玩
“文化休闲”
出示景点线路图
欣赏山海关的美景
小结:休闲娱乐更健康
总结:热爱家乡
课前让孩子们调查家乡的变化,以“家乡新事我播报,我是小小播报员…”为开头。内容涉及居住、出行、学校和休闲生活。
1、学生谈感受
2、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现在的小区有哪些变化。
3、让孩子们说说小区周围有哪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比如新开了银行、超市等。
学生谈感受,喜欢什么样的道路。
2、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好处。
3、问问谁家人使用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学生观看视频。
交流学校还有哪些变化。
让孩子说一说爸爸妈妈都带着去哪里玩
展示学生搜集的成果,并且展开话题。
此环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课前,学生们通过调查了解家乡周围的变化。课上孩子们把自己的收获用照片、图画、文字向大家展现交流。我则引导学生把自己细致入微的发现和独特的感受与同伴交流。
学生对于道路出行的变化特别有话说,因为有的同学幼儿园时家里的电动车,现在是汽车,是学生亲身感受的,另外,通过高铁、共享单车的介绍开拓学生的视野。
品德课程注重课堂的实效,讲究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交流家乡的变化这一环节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让学生讲述身边的变化,使学生达到情感的交流与融合,感受身边的变化。又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样的设计很好地实现本课的目标。
视频播放“学校的变化”是本课的创新点之一。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于自己班的记者采访视频很感兴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16 家乡新变化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活动及准备,教学方法,评价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16 家乡新变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 家乡新变化教案及反思,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