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案青岛版六三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57818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实验青岛版六三制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6、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6、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第六课 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3、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科学知识1、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2、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难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部分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水泥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研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谈话:食盐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交流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1)、水和玻璃的变化(2)、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3)、种子发芽的变化(4)、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5)、泥土到砖块的变化(6)、树到椅子的变化。谈话: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点?讲解:食盐、水、玻璃等物质都可以在变化后恢复原状,是可逆的变化;水泥、种子、木头等在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是不可逆的变化。二、自制胶水出示已经做好的胶水,并请同学试用。讲解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的方法。小组同学一起制作并展示。三、联系实际,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举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是不可逆变化,并简单说明理由。一是水泥与水、沙子和碎石混合制作成混凝土,由于水泥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把沙、石凝结在一起,已经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所以它是不可逆变化;二是面粉发酵后与面碱混合制成馒头,由于馒头已不能再变回面粉,所以它也是不可逆变化;三是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由于水能够在液态、固态、气态之间变来变去,所以它是可逆变化。讲解:将水泥制作成混凝上能够构筑房屋,这种不可逆变化在建筑业具有积极作用。但水泥受潮产生不可逆变化,又会使水泥变质导致经济损失,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有些物质的变化是我们需要的,如把水泥与水、沙、碎石混合制成混凝土,为盖楼房、铺甬道、砌墙壁所用;而有些物质的变化是我们不需要的,它们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如水泥受潮、森林失火、铁钉生锈等,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物质的变化,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四、继续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板书设计:6、食盐和水泥 可逆的变化:食盐、水、玻璃的变化1、变化的种类 不可逆的变化:水泥、木头、种子的变化2、可逆的变化和不可逆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科书以水泥与水产生不可逆变化为例,暗含着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知识点。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的一面,尽量减少消极的一面,发挥人在物质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6、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8、牛奶的变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7、铁生锈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