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测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2.测量教案,共3页。
2、测量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厘米格)、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三、教学过程本课属于技能训练课,各个活动之间相对独立,且每个活动目标明确、内容单一,教学难度不大。只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清测量方法并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便可完成教学任务。1.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提出问题:“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请学生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2)观察教材第5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错觉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然后用尺测量一下,最后请学生们谈谈有什么发现和感悟。——引导学生认识到: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3)出示两个外观相同的纸盒,请学生们用手掂掂,试试能否判断出谁轻谁重(纸盒中,分别用透明胶带固定不同数量的豆粒或其他质量较小的物体)。当学生们发现难以准确判断时,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只凭感官无法觉察微小差异。接下来,可问学生们:要想知道这两个纸盒的质量到底有多大,该怎么办?从而为学用小天平作好铺垫。在学习测量质量时,教师最好用托盘天平演示或请学生共同称量出每个纸盒的质量精确值。 其他建议:证明只凭感官认识物体不够准确的事例还有很多,比较经典的有感知温度的实验——先将左右两手的手指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再一同浸入同一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手指感觉到的温水温度是不相同的。再如人的味觉,先吃糖再吃苹果和先尝柠檬再吃苹果的感觉完全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实验,不必受教材局限。2.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注意,测量时要以最宽处取值,测长度时,要从叶片尖部量到基部,不包括叶柄。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 估算叶子的方法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详细讲清方法。估算方法是从测量方形面积推理而来的。 其他建议:教学时,如用复合投影片讲解估算方法,将会非常直观。3.测量容积(体积)。 (1)认识量杯和量简。要让学生仔细观察上面的刻度并阅读教材上出示的容积单位及换率。 (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注意:一是要把量杯放平;二是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也可测一测常用容器能装多少水,如:玻璃杯、吃饭的碗等。其他建议:教师可出示两个杯子,一粗、一细,粗杯中水位底,细杯中水位高,请学生猜一猜哪杯水多,再用量筒或量杯分别测量——这个活动可作为导入,也可放在最后。4.测量质量。 (1)认识各种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率。 (2)学习使用小天平。 ●调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测量物体的质量:左边放好要测的物体,右边放砝码(提醒孩子们轻拿轻放,以免使天平摆动不停),当达到平衡时,计算出砝码的总质量,便可求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孩子们使用的小天平比较简易,砝码的规格也有限,因此想测得十分精确是不现实的,如果实在不能达到平衡,可让学生估出近似值。 (3)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 孩子们用的小天平所配最小砝码是1克,一定是大于一粒绿豆的质量的。那么,该怎么测量呢?这可有点挑战性。教学时,应让孩子们讨论出办法,并亲自去试一试。测量前,先请孩子们预测一下一粒绿豆会有多少克,然后再测,会使他们的兴趣更浓。5.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测水温与测气温是不同的,需特别注意的是:读数时,不能将课后反思: 你对本课教案的意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测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下册2.测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评价,教学准备,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1.观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评价,教学准备,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