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起)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水是什么样的》说课稿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57828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8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科学8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共3页。
《水是什么样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饮用水》的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
本单元是以饮用水作为单元主题,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内容
(一)利用原有经验,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辨认三种液体。归纳出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然后用这些方法去观察一杯水。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只关注结果,却不注意自己观察的方法,教师要把学生认识物体的经验上升到用科学方法的层次上,而且强调: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二)通过观察各种容器中水的形状和流水,使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认识水是什么样的。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一定的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已经对自己的感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等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开水各一杯,烧瓶、大烧杯、方便袋、水槽、量筒、量杯、滴管等。整节课我都注意到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基础,借助一定的实验仪器,让学生动脑、动口,自己去认识水。
四、说学法
学法是教法的支撑点,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法指导:以观察比较、交流、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液体、固体、气体的特征。
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是:
1.科学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多种实验器材,指导学生科学观察,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安排的各项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各方面能力。
为了真正达成课时目标,体现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探究观察方法。
教师先出示水的谜语引入课题,再布悬念猜一猜三杯液体分别是什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在三个杯子里装了些东西,请大家仔细观察,猜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说出自己所想的答案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观察方法:用眼睛看,教师适时板书。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确定了一只杯子里装的是牛奶,可是其它的两个杯子里的物体看上去差不多,所以无法确定,引导学生想出另外的观察方法,即用鼻子闻和用舌头尝,教师边板书边提示:闻到的是气味,尝到的是味道。在指导正确的闻的方法后指名学生上前闻和尝,要求学生说出自己闻到的气味和尝到的味道,学生确定杯中液体名称后,教师揭示正确答案。然后小结出示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特别强调观察不了解的物体时为了安全,只能用眼睛看,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这样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科学的方法由学生提出来,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为下一步正确观察水和概括出水一般特点做了铺垫。
(二)分组观察,形成水的认识。
教师导入:下面我们就用刚才总结出的观察物体的方法仔细观察水(板书:水)的特点。在提出观察活动的要求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观察活动,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表扬做得好的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板书出水的一些特点,交流结束后,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水的特点?即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这个活动看起来简单,但由于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行间巡视,引导学生分析出水的特点,做好实验记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实验探究,认识液体、固体、气体特征。
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
(4)举例说说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液体?
(四)课堂小结,引导后续研究。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了知识,满足了情感的需求,研究的热情高涨,因此在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后,引导学生课后能继续观察、研究水,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这样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认识水的另外的一些性质。如果学生有了亲身经历的研究活动,他们的思维一定会更加开阔,今后在课后开展研究的兴趣会更浓。
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鄂教版三年级上册8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共21页。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上册8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上册8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