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1.下列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B.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C.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能够增殖的病毒
D. 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详解】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A错误;
B、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B正确;
C、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C错误;
D、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蓝球藻和小球藻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B. 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C. 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分子中
D. DNA的复制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A错误;
B、蓝球藻有核糖体,但是没有核仁,B错误;
C、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
D、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而有丝分裂属于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显微观察实验中,观察材料不需要经过染色处理的是
A. 观察新鲜黑藻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
B.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C.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D.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以知道本题涉及中学生物学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所检测的物质(结构)及观察到的现象。鉴定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线粒体的观察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呈蓝绿色;染色体的染色需要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据此答题。
【详解】A、观察新鲜黑藻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叶绿体本身是绿色,不需要额外染色,A项符合题意;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需使用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B项不符合题意;
C、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要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成橘黄色或红色才能进行观察,C项不符合题意;
D、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需用碱性染液如龙胆紫等进行染色,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各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A. 核苷酸与蛋白质 B. 磷脂与脂肪酸
C. 纤维素和脱氧核糖 D. 叶绿素与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识记每种物质的组成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核苷酸为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为C、H、O、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有些含有P、S,A项不符合题意;
B、磷脂的元素构成为C、H、O、N、P;脂肪酸的元素构成为C、H、O,B项不符合题意;
C、纤维素和脱氧核糖属于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项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中含有碘元素,叶绿素中含有镁元素,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利用0. 1g/mL的NaOH溶液、0. 05g/mL的CuSO4溶液和蒸馏水三种试剂,可以鉴定出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
①还原糖 ②淀粉 ③蛋白质 ④脂肪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性糖(如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淀粉不是还原性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斐林试剂的甲液与双缩脲试剂的甲液完全相同,斐林试剂乙液的浓度比双缩脲试剂乙液的浓度高,所以只要用蒸馏水稀释稀释斐林试剂的乙液,就可以得到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故①③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肽键断裂是造成血红蛋白变性的唯一原因
B. 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需要某些无机盐的参与
C. 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
D. 血红蛋白分子中发生氨基酸的替换可能引发疾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没有核就不能转录形成mRNA,也没有由mRNA指导下的血红蛋白合成,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铁元素,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详解】A、肽键断裂不是造成血红蛋白变性的唯一原因,比如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也会导致血红蛋白变性,A错误;
B、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需要亚铁离子的参与,B正确;
C、成熟红细胞中没有DNA,不能进行转录,没有mRNA的合成,C正确;
D、血红蛋白分子发生氨基酸替换可能弓起疾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血红蛋白中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引起的,D正确。
故选A。
7.下列细胞中的物质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麦芽糖——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B.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 胆固醇——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 核苷酸——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脂肪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的合成。
【详解】A.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细胞不能吸收,葡萄糖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正确;
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
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苷酸是勾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D错误。
故选B。
8.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尔基体可形成囊泡,包裹物质运出细胞
B. 内质网可与核膜直接相连,参与物质的运输
C.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损伤的细胞器
D. 液泡和中心体具单层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而中心体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因此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真核细胞的内质网膜可以与核膜的外膜直接相连,内质网膜还可与细胞膜直接相连,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桥梁。
【详解】A、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高尔基体可形成囊泡包裹物质运出细胞,A正确;
B、真核细胞的内质网膜可以与核膜的外膜直接相连,内质网膜还可与细胞膜直接相连,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桥梁,B正确;
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损伤的细胞器和损伤的细胞,C正确;
D、中心体不具备膜结构,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涉及分泌蛋白的合成、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9.下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膜的组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B. 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均匀对称的
C. ③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组成的
D. ③具有流动性,大多数②也可以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②是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着。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详解】A、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A正确;
B、②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B错误;
C、③是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组成的,C正确;
D、③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大多数②蛋白质也可以运动,D正确。
故选B。
10.研究显示,台湾乳白蚁粪便中含有起保护作用的细菌,该细菌能阻止并杀死入侵乳白蚁的真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台湾乳白蚁细胞、真菌都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对台湾乳白蚁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菌,其遗传物质是DNA
C. 台湾乳白蚁在咀嚼木材时所需要的能量全部由线粒体提供
D. 台湾乳白蚁细胞、细菌和真菌都含有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A、台湾乳白蚁、真菌都是真核生物,都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A正确;
B、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其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B正确;
C、台湾乳白蚁在咀嚼木材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此外还有细胞质基质,C错误;
D、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记准常见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并与细胞器的功能建立联系。
1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C. 核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孔等。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B正确;
C、核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正确;
D、核孔复合体是某些大分子物质如RNA、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正确。
故选A。
12.将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对结果的解释合理的是
A.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一定为自由扩散
B.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一定为主动运输
C. 细胞吸收M一定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 细胞吸收M一定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详解】A、增大物质M浓度无法增大吸收速率,则可说明物质M的跨膜运输方式不是自由扩散,A错误;
B、由于柱形图通入空气前后吸收速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无法判断物质M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B错误;
C、从柱形图可知增大物质浓度和能量输入(通入空气促进细胞有氧呼吸,产生更多能量)均无法增大物质M的吸收速率,说明此时限制物质M运输速率的因素并不是物质浓度和能量,所以此时限制物质M吸收速率的是载体蛋白。由于载体蛋白达到饱和状态,故此时增大物质浓度和增加能量输入均无法增大物质M吸收速率,由此只能判断出物质运输方式与载体蛋白有关,而无法判断具体运输方式,C正确;
D、通过B选项可知,细胞吸收M可能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如果是协助扩散,则细胞吸收物质M过程不需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13.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是
A.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连接并交换物质
B. 红细胞放在0. 09% NaCl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C. 同种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D. 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后与受体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三种方式: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通过体液运输,如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细胞间形成通道,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的方式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属于细胞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放在0.09%NaCl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没有体现细胞信息交流,体现的是细胞的渗透吸水,B符合题意;
C、精子和卵细胞直接接触完成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膜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大肠杆菌中发现的RNaseP(一种酶)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复合体,某实验小组提取其核心组件M1(可催化tRNA加工过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M,仍然具有催化功能,而经RNA水解酶处理后的M1不再具备催化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NaseP中能催化tRNA加工的物质是蛋白质
B. M1能为tRNA的体外加工提供反应所需活化能
C. RNA水解酶可将RNaseP的组成物质都水解成单体
D. 核心组件M1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核心组件M1经蛋白酶处理后的M1仍然具有催化功能,而经RNA水解酶处理后的M1不再具备催化功能,表明M1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是RNA。
【详解】A、通过题干信息可知,RNaseP中能催化tRNA加工的物质是RNA,A错误;
B、M1具有催化功能,原理是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C、RNA水解酶只能将RNaseP的组成物质中的RNA,不能水解其中的蛋白质,C错误;
D、核心组件M1具有催化功能,也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D正确。
故选D。
15.dATP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该结构式中的dA表示脱氧腺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与ATP相比,d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含氮碱基不同
B. 在合成RNA的过程中,dATP可作为原料直接参与反应
C. 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时,也可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
D. 细胞内生成dATP时有能量的释放,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dATP是三磷酸脱氧腺苷,其中dA代表脱氧腺苷,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因此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其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DNA合成的原料。
【详解】A、与ATP相比, d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不同, A错误;
B、d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DNA合成的原料,B错误;
C、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以释放能量,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C正确;
D、细胞内生成dATP时,形成高能磷酸键。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
故选C。
16.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锥形瓶中的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酵母菌是自养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
B. 第100s时,酵母菌对O2的吸收量等于其CO2释放量
C. 第200s后,丙酮酸的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 第300s后,抽取培养液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橙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其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详解】A、酵母菌需利用环境中的葡萄糖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因此属于异养生物;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兼性厌氧型,A错误;
B、100 s时,酵母菌O2的吸收量不等于CO2的释放量,因为纵坐标刻度不相同,B错误;
C、从图中曲线可知,200s后密闭容器中O2的含量基本不再减少,而产生的CO2含量还在上升,表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正确;
D、300s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D错误。
故选C。
17.用含有不同浓度的Cu2+培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测得该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Cu2+浓度(μmol/L)
0
1
10
100
1000
叶绿素含量
(mg/g FW)
叶绿素a
2. 0
2. 3
2. 2
2. 0
1. 4
叶绿素b
0. 4
0. 5
0. 5
0. 5
0. 4
A. 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B. Cu2+浓度为100μmol/L时,Cu2+促进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
C. 当Cu2+浓度为1000μmol/L时,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
D. 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Cu2+培养液,因变量是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其他属于无关变量。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叶片中的叶绿素含暈先稍增加,然后逐渐减少,A正确;
B、当浓度为 1mol/L 时叶绿素的含量最高,原因可能是Cu2+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B错误;
C、当Cu2+浓度为1000μmol/L时,叶绿素含量下降,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C正确;
D、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时,需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D正确。
故选B。
18.将玉米幼苗培养在一密闭容器中,置于不同条件下,下图叶肉细胞中的①②③④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的两种细胞器中均能产生ATP和[H]
B. 在光照等条件都适宜时,①会减小、④会增大
C. 在黑暗条件下,①②均会增大、③④均会减小
D. ②、③保持不变时,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C6H12O6(葡萄糖) 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 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 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植物,低等动物和微生物)
C6H12O6 2 C3H6O3(乳酸)(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等)。
2、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
【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可以产生ATP和[H],A正确;
B、在光照等条件都适宜时,叶绿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强度,故容器中的①二氧化碳会减小、④氧气会增大,B正确;
C、黑暗条件下,玉米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①、②均增大,③、④均减小,C正确;
D、②、③保持不变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为零,则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D错误。
故选D。
19.科研人员为研究批把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B. 晴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供应不足有关
C. 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
D. 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照相对较弱的荫蔽环境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阴天时中午光照强度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但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详解】A、据图分析,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A正确;
B、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B正确;
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温度均有关,C错误;
D、图示说明,阴天时光照强度较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高于晴天,说明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
20.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于ef期的细胞含有染色单体
B. de时刻才出现赤道板和纺锤体
C. bc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D. cd时期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后变为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又变为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de段发生了着丝点分裂,所以ef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不含染色单体,A错误;
B、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纺锤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即cd段,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bc期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C正确;
D、cd段可表示DNA复制完成后到着丝点分裂前的时期,染色体数量不变,只有着丝点分裂时染色体数量才加倍,D错误。
故选C。
21.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
细胞周期的时间(h)
a时期(分裂间期)
b时期(分裂期)
物种1
10. 6
0. 4
物种2
18
3
物种3
16. 5
2
物种4
10. 4
2. 3
A. 物种2的分生组织细胞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最好材料
B. 处于a时期的细胞,核糖体、线粒体的活动都非常旺盛
C.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都长于分裂期
D. 四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中,都只有部分细胞在细胞周期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表: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5%,细胞数目少),所以表中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期。
【详解】A、最好选用物种4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最大2.3/(2.3+10.4)≈18%,A错误;
B、a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核糖体、线粒体活动旺盛,B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以知道,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长,C正确;
D、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植物体有些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四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中,都只有部分细胞在细胞周期中,D正确。
故选A。
2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 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C. 所有生物的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都不同步
D. “自由基学说”认为衰老是因为端粒损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详解】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使一个或一种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大小、结构、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B正确。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对多细胞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不是同步的,但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错误。端粒损伤是“端粒学说”,不是“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学说”是指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产生了自由基,D错误。
23.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具无限增殖的能力
B.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C.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D. 由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而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扁平梭形的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
3、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粘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
【详解】A、适宜条件下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A正确;
B、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而代谢加快,如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相关酶活性增加,B错误;
C、由于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因此癌细胞容易转移,C正确;
D、癌细胞由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癌细胞的特点,考生要能够识记癌细胞的特点,并能够与衰老细胞的特征进行区分比较,原癌基因是调控细胞分裂的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中。
2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后,物质运输效率会降低
B. 细胞分化后,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
C. 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变大、代谢速率减慢
D. 细胞癌变后,细胞核的体积缩小、核膜内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的运输效率与细胞的大小有关,细胞越大,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分化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自由基学说认为细胞衰老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会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细胞癌变后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详解】A、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体积会变大,因此细胞分裂结束后与间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A错误;
B、细胞分化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故细胞分化后,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B正确;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体积变小,代谢速率减慢,C错误;
D、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是细胞衰老的特征,D错误。
故选B。
25.神经干细胞(NSC)是一群能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下列关于神经干细胞(NSC)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SC在自我更新过程中会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B. NSC分化成星形细胞时有新基因的产生和表达
C. 人体内的少突胶质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为NSC
D. NSC发生癌变时,细胞膜甲胎蛋白的含量会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干细胞属于体细胞,其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随着增殖代数的增加,神经干细胞会逐渐衰老。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NSC的自我更新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A正确;
B、NSC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不会产生新基因,B错误;
C、生物体内的细胞分化后,一般不可逆,故人体内的少突胶质细胞不可分化为NSC,C错误;
D. NSC发生癌变时,细胞膜甲胎蛋白的含量会增加,D错误。
故选A。
26.研究发现,原癌基因myc等持续处于活跃状态或者抑癌基因p53等处于关闭状态时,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成为癌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癌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数量都大于正常细胞
B. 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C. 癌细胞具有异常增殖能力,该能力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 诱导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只有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详解】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具有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A错误;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癌细胞具有异常增殖能力,该能力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
D、诱导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D错误。
故选B。
27.下列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酵母菌引起的是
A. 变酸的酒的表面出现菌膜
B. 泡菜坛内长出的一层白膜
C. 腐乳外部一层致密的“皮”
D. 培养基中的酚红指示剂变红
【答案】B
【解析】
【分析】
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
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菌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
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型。
【详解】A、变酸的酒的表面出现菌膜,主要是由醋酸菌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泡菜坛内长出的一层白膜,主要是由酵母菌引起的,B符合题意;
C、腐乳外部一层致密的 “皮”, 主要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培养基中的酚红指示剂变红,主要是由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的NH3与酚红反应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果酒的基础上制作果醋,应适当升高温度,并通入无菌空气
B. 制作腐乳时,若酒精的含量过高,则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缩短
C. 腌制泡菜时,腌制时间和食盐的用量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
D. 酿酒过程中,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缺氧、呈酸性的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影响腐乳的品质的条件、泡菜腌制综合性考查,回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及影响腐乳的品质的发酵条件,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果酒发酵是酵母菌在18—25℃无氧环境中培养,果醋是醋酸菌在30—35℃有氧环境中,故在果酒的基础上制作果醋,应适当升高温度,并通入无菌空气,A正确;
B. 制作腐乳时,若酒精的含量过高,则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B错误;
C、腌制泡菜时,腌制时间和食盐的用量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C正确;
D、酿酒发酵是酵母菌在18—25℃无氧环境中培养,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缺氧、呈酸性的环境,D正确。
故选B。
2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流程的表述中,步骤不完善的是
A. 制作果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醋
B. 制作腐乳: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腐乳
C. 提取玫瑰精油:鲜玫瑰花→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玫瑰油
D. 提取胡萝卜素: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流程是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酒;
腐乳的制作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腐乳;
提取玫瑰精油常用的方法是水蒸汽蒸馏法,实验流程是:鲜玫瑰花瓣+清水→水蒸汽蒸馏→获得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精油;
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详解】A、通过果酒发酵制作果醋的步骤: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醋,A正确;
B、腐乳的制作流程为: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腐乳,B正确;
C、提取玫瑰精油: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C错误;
D、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D正确。
故选C。
30.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们常用化学药剂对水源和双手进行消毒
B. 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C. 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干热灭菌
D. 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消毒和灭菌比较:
比较项目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不能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能
【详解】A. 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用氯气消毒水源,A正确;
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等表面消毒,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B正确;
C、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
D、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
故选C。
31.下列关于分离、纯化、保藏大肠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板划线法能对大肠杆菌进行准确的计数
B. 平板划线结束后,操作者不用灼烧接种环
C. 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对大肠杆菌分离、计数
D. 临时保藏法保存大肠杆菌不需要重新转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接种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进行微生物的纯化,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详解】A、平板划线法只能用来分离纯化大肠杆菌,不能计数,A错误;
B、为防止杂菌污染,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划线后均要灼烧接种环,B错误;
C、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计数大肠杆菌数目,又能用于分离纯化,C正确;
D. 临时保藏法保存大肠杆菌,3—6个月需要重新转移,D错误。
故选C。
32.下列根据相应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牛肉膏蛋白胨空白对照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大于选择培养基,说明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
C. 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培养基上菌落数小于30,说明可能是稀释的倍数太大
D. 在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有大有小,说明培养基已被杂菌污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对等的实验,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则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是实验组,而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对照组。
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A、牛肉膏蛋白陈空白对照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A正确;
B、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可培养所以的细胞,不具有选择性,如果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的菌落数大于选择培养基,说明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B正确;
C、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培养基上菌落数小于30,说明可能是稀释的倍数太大,C正确;
D、在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有大有小,培养基不一定被杂菌污染,可能是大肠杆菌菌落形成的时间不一,不能仅通过菌落的大小判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D错误。
故选D。
33.下列与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鉴别培养基中的CMC—Na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
B.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
C. 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来的目的菌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
D. 实验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
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A、CMC-Na是天然纤维素经化学改性后得到的纤维素衍生物,是纤维素的羧甲基醚化物,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A正确;
B、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不一定选择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可以选择那些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如滤纸等,B错误;
C、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来的目的菌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可能还会生长一些能利用纤维素分解的产物---葡萄糖的微生物,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实验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34.下列关于探究不同类型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探讨含有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能选择丝绸作为洗涤材料
B. 洗涤材料应该选择固定大小的新布料以保证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C. 洗涤开始前应该将不同类型的加酶洗衣粉放在80℃热水中浸泡
D. 污渍的污染程度可以通过滴加在洗涤材料上污染物的量来控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pH。(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温度升高活性可恢复。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详解】A、丝绸作为洗涤材料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探讨含有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能选择丝绸作为洗涤材料,A正确;
B、做实验,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故洗涤材料应该选择固定大小的新布料以保证科学实验的严谨性,B正确;
C、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效果更好,应该先用温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清洗;80℃热水对于酶来说温度较高,影响酶活性,C错误;
D、污渍的污染程度要保持一致,这可以通过滴加在布料上的污染物的量来控制,D正确。
故选C。
35.为了研究温度对固定化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在制作苹果汁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固定化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55℃
B. 在60℃时固定化果胶酶已经完全失活
C. 固定化果胶酶可以在40℃时长期保存
D.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不会直接影响出汁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的活性以酶促反应速率来体现,果胶酶能破坏细胞壁,有利于液泡中的果汁出汁,因此,果汁的出汁量就能反应果胶酶的活性。
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在高温下酶活性丧失,在低温下酶活性降低,只有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酶的活性达到最高。
【详解】A、固定化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是55℃,通过图示可以看出55℃果胶出汁率最高,但是55℃到60℃,以及55℃到50℃还有较大的温度范围,故不能确定固定化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55℃,A错误;
B、60℃时实验组出汁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固定化果胶酶未完全失活,B错误;
C、保存酶在低温环境下保存,故不可以在40℃时长期保存固定化果胶酶,C错误;
D、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影响出汁率,故温度是间接影响出汁率,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温度对固定化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酶的工作原理和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际上,本题题干中的图解涵盖了该实验的具体要求和详细的实验方案,考生关键是能够从题中获得解题信息。
36.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于形成稳定的结构
B. 凝胶珠拖尾现象(蝌蚪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偏低
C. 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凝胶珠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D. 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3次,目的是洗去CaC12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回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综合解答问题:(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详解】A、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Ca2+与Na+充分交换,形成的凝胶珠稳定,A正确;
B、凝胶珠拖尾现象(蝌蚪状)产生的原因,可能因海藻酸钠没有精密称量,配置的海藻酸钠浓度有偏差,偏高还是偏低无法确定,需进一步探究,B错误;
C、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凝胶珠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C正确;
D、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3次,目的是洗去CaC12和杂菌,D正确。
故选B。
37.下图为几种蛋白质通过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后的图谱,据图分析,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蛋白质以及用凝胶色谱法分离它们时最后流出的蛋白质依次是
A. γ球蛋白,清蛋白
B. γ球蛋白,γ球蛋白
C. 清蛋白,清蛋白
D. 清蛋白,γ球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图谱,γ球蛋白离样品处最近,说明质量最大,清蛋白离样品处最远,分子质量最小;在凝胶色谱法中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速度慢;而分子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快,最后流出的蛋白质应该是分子量最小的清蛋白。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蛋白质是γ球蛋白;用凝胶色谱法分离它们时最后流出的蛋白质是清蛋白,综上所述A正确。
故选A。
38.过滤是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血红蛋白样品处理时要用滤纸过滤,目的是除去脂溶性沉淀层
B. 橘皮压榨液第一次用普通布袋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C. 橘皮压榨液第二次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Na2SO4
D. 胡萝卜素在萃取后要进行过滤,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蛋白质的分离和提取、橘皮精油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实验中的过滤步骤,考生通过识记理解各个实验过滤的作用,即可分析作答。
【详解】A. 血红蛋白样品处理时要用滤纸过滤,目的是除去脂溶性沉淀层,A正确;
B. 橘皮压榨液第一次用普通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B正确;
C. 橘皮压榨液第二次用分液漏斗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Na2SO4,C错误;
D. 胡萝卜素在萃取后要进行过滤,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D正确。
故选C。
39.下列表格中,为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所采用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用鲜玫瑰花提取玫瑰精油
水蒸气蒸馏法
B
用橘皮提取橘皮精油
水蒸气蒸馏法
C
用胡萝卜提取胡萝卜素
有机溶剂萃取法
D
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玫瑰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
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
用胡萝卜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
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通过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用鲜玫瑰花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用橘皮通过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用胡萝卜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通过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综上所述,B错误。
故选B。
40.下列关于玫瑰精油、橘皮精油和胡萝卜素提取的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玫瑰精油提取实验中,可直接将收集到的乳浊液用分液漏斗分离
B. 为了提高柑橘皮的出油率,需要将新鲜柑橘皮直接用石灰水浸泡
C. 为了加强胡萝卜素的萃取效果,应降低萃取温度并延长萃取时间
D. 为了防止胡萝卜素在干燥时分解,应该控制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提取玫瑰精油常用的方法是水蒸汽蒸馏法,实验流程是:鲜玫瑰花瓣+清水→水蒸汽蒸馏→获得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精油;
提取胡萝卜素的方法是压榨法,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详解】A、玫瑰精油提取实验中,收集到的乳浊液中加入NaCl,使油水分层,再用分液漏斗分离,A错误;
B、为了提高柑橘皮的出油率,需要将新鲜柑橘皮干燥去水,再用石灰水浸泡,B错误;
C、胡萝卜素原料的颗粒小,萃取的温度高(适宜),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好,C错误;
D、为了防止胡萝卜素在干燥时分解,应该控制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D正确。
故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
41.下图是关于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属于脂质的d中,有一种物质具有促进肠道吸收钙和磷的作用,该物质是__________.
(2)在小麦叶肉细胞中,a的主要存在部位是__________。若要观察细胞中的物质a和DNA的分布,可用__________将细胞进行染色。
(3)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肽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化合物b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该物质能够承担众多的生命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淀粉 (2). 糖原 (3). 维生素D (4). 细胞质 (5).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6). H2O (7). 二肽 (8). —CO—NH— (9). 蛋白质(b)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可以承担不同的生理功能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是RNA,b是蛋白质,c是多糖,d是脂肪、磷脂和固醇。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 c表示多糖,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淀粉;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存能量的多糖是糖原。脂质中具有促进肠道吸收钙和磷的作用的物质是维生素D。
(2)在小麦叶肉细胞中,RNA的主要存在部位是细胞质。观察细胞中的物质RNA和DNA的分布,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进行染色。
(3)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和水,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分子式为-CO-NH-。蛋白质(b)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可以承担不同的生理功能,所以蛋白质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元素组成、分类等,进而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42.某研究人员以白光为对照组,探究不同光质对蕃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请据下表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光质
株高(cm)
茎粗(cm)
单株干重(mg)
壮苗指数
白光
8. 63
0. 18
46. 59
0. 99
蓝光
6. 77
0. 22
54. 72
1. 76
绿光
11. 59
0. 10
30. 47
0. 27
黄光
9. 68
0. 15
40. 38
0. 63
红光
7. 99
0. 20
60. 18
1. 51
(注:壮苗指数越大,反映苗越壮,移栽后生长越好。)
(1)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这些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
(2)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固定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CO2固定是指__________的过程。光合作用合成的糖,一部分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转变成__________,利于储存能量。
(3)上表所列的观测指标中,__________最能准确、直接反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大小。结合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在大棚栽培蕃茄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蕃茄的产量:在幼苗期增加__________光的照射,达到壮苗的目的;挂果及成熟期,增加__________光的照射,达到提高净光合速率的目的。
【答案】 (1). 氧和[H] (2). 促成ATP的生成 (3). 类囊体薄膜上 (4). 叶绿体基质 (5). CO2与C5结合形成C3 (6). 淀粉 (7). 单株干重 (8). 蓝 (9). 红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
【详解】(1)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二是促成ATP的形成。这些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
(2)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固定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固定是指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过程。光合作用合成的糖,一部分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转变成淀粉,利于储存能量。
(3)净光合速率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糖类(即净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的速率。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固定成有机物,增加单株干质量。净光合速率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植株质量增加越多,所以比较单株干质量最能直观反映幼苗净光合速率大小 。观察图表可以发现,蓝光照射下,壮苗指数最高,故为达到壮苗目的,应该在幼苗期增加蓝光照射;挂果及成熟期需要提高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植株质量有关,观察图表可以发现,红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考生能够分析实验题干的数据。
43.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均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原因是__________。
(2)分析图1可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后,被降解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在__________中被直接降解,另一种是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溶酶体能降解该药物分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由此可以推测,该药物分子 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__________(填“长”或“短”),其抗肿瘤的效果就越好。
(3)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有人设计了有关实验,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处理完成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___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种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代谢和遗传是由DNA中的遗传信息决定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 细胞质基质 (3). 溶酶体中含有水解该药物的酶 (4). 短 (5). 放射性出现的位置 (6).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7). 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结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进入细胞核
【解析】
【分析】
观察题图1,药物分子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药物分子有部分会被分解;药物分子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部分与溶酶体结合后被降解,部分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出来,未被降解的部分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核中,作用于核DNA,发挥效应。
分析亲核蛋白运输机理实验图示2可知:对亲核蛋白头部和尾部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并对亲核蛋白进行有限的水解,并然后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相关物质注入到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检测技术检测放射性,观察是否进入细胞核中,发现尾部以及含有尾部的亲核蛋白整体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可知亲核蛋白能否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
【详解】(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代谢和遗传是由DNA中的遗传信息决定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分析图1可知,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等结构与功能特点进入细胞,一种是在细胞质基质被直接降解,另一种是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溶酶体能降解该药物分子的原因是溶酶体中含有水解该药物的酶。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人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由此可以推测,该药物分子 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短,其抗肿瘤的效果就越好。
(3)观察机理图2可知,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放射性出现的位置,结果表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4)综合上述研究,由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因此可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从题干中获取获取信息的能量,根据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完整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尾部”,说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的通过比较图示概括药物作用的机理。
44.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率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可碱浓度
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
种子发芽率(%)
(m mol·L-1)
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
0
3. 73
0. 69
81. 5
0. 1
2. 90
0. 64
68. 1
0. 5
2. 10
0. 38
18. 6
1. 0
1. 96
0. 24
2. 3
(1)利用显微镜观察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作的流程为:取材→解离→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有同学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出现了较多的具有大液泡的长方形细胞和无细胞质、细胞核的导管细胞,出现这种结果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观察时,区分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依据是__________。若要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选择分裂__________期的细胞效果较好,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一定浓度的可可碱可降低农田中鬼针草数量,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漂洗 (2). 染色 (3). 取材有误,视野中看到的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4). 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5). 中 (6). 赤道板一个平面上 (7). 可可碱能抑制鬼针草细胞的增殖和种子的萌发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种子的发芽率都逐渐降低,分裂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也逐渐降低,其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
【详解】(1)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到具有大液泡的长方形细胞和无细胞质、细胞核的导管细胞,出现这种结果 可能的原因是取材有误,视野中看到的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2)区分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依据是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若要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选择分裂中期的细胞效果较好,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一个平面上,染色体高度螺旋。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可碱能抑制鬼针草细胞的增殖和种子的萌发,所以一定浓度的可可碱可降低农田中鬼针草数量。
【点睛】本题借助有丝分裂的知识考查有丝分裂的特征和实验观察能力,由于题干给定背景设置严格,所以答案的确定难度不大,比较容易分析和归纳答案。
45.为了调查某小区自来水的水质情况,研究小组对该小区自来水水样中的大肠杆菌 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小组先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提纯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大肠杆菌可以使用_________(填“麦芽汁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查氏培养基”)。在进行划线操作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_________,灼烧后的接种环需要冷却后才能进行划线,原因是__________。
(2)该研究小组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目进行测定,利用该方法测定活菌数目的原理是__________。
(3)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还可以采用滤膜法进行测定,将已知体积的自来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然后根据培养基上__________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伊红美蓝培养基从用途来看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4)大肠杆菌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蛋白质,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这些蛋白质时,先收集到的蛋白质分子量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 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3). 接种环温度太高会杀死菌种 (4). 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5). 黑色菌落 (6). 鉴别 (7). 大分子蛋白质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移动速度快
【解析】
【分析】
1、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其中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的培养基。
2、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为碱性染料,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的菌落呈深紫色(黑色),并有金属光泽,伊红美蓝是专一鉴别大肠杆菌的指示剂。
3、常用的纯化微生物时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对微生物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详解】(1)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分离培养大肠杆菌可以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进行划线操作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灼烧后的接种环需要冷却后才能进行划线,防止接种环温度太高会杀死菌种。
(2)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目进行测定,利用该方法测定活菌数目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3)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会和伊红美蓝发生反应,使菌落呈现黑色;伊红美蓝培养基可用于检测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从培养基的用途上看,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4)大分子蛋白质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移动速度快,所以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先收集到的蛋白质分子量较大。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大肠杆菌的纯化的知识,考生对培养基的成分、大肠杆菌纯化的方法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6.在制作果汁时,为了增加出汁率和澄清度(用果汁透光率表示),常常加入果胶酶。某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如下表(注:果胶含量程度“+”越多,表示果胶含量越高)。回答下列问题:
酶剂量(mL/L)
0. 05
0. 08
0. 10
0. 13
0. 15
0. 17
0. 19
0. 21
0. 23
0. 25
果胶含量程度
+ +
+ +
+
+
—
—
—
—
—
—
透光率(%)
80
84
88
92
95
95
95
95
92
87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在果汁生产中,果胶酶的使用剂量为________mL/L比较适宜,原因是________。当果胶酶剂量超过0. 21 mL/L时,透光率反而下降,这时使果汁变浑浊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在工业生产中还可以将果胶酶进行固定化处理。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物理吸附法和__________法进行固定,而细胞多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固定,这是因为__________。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
【答案】 (1). 0. 15 (2). 该剂量的酶分解果胶彻底,果汁澄清度高,且酶用量少 (3). 果胶酶 (4). 化学结合 (5). 包埋 (6). 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7). 容易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
【解析】
【分析】
1、果胶酶:(1)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2)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作用:a、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是使榨汁容易;b、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果汁澄清,提高质量和稳定性。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在果汁生产中,果胶酶的使用剂量为0. 15mL/L比较适宜,原因是该剂量的酶分解果胶彻底,果汁澄清度高,且酶用量少。当果胶酶剂量超过0. 21 mL/L时,透光率反而下降,这时使果汁变浑浊的物质是果胶酶。
(2)酶更适合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进行固定,由于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细胞多采用包埋法进行固定。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容易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
【点睛】本题考查果胶酶、固定化酶、酶的作用特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直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第I卷 选择题
1.下列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B.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C.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能够增殖的病毒
D. 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详解】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A错误;
B、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B正确;
C、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C错误;
D、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蓝球藻和小球藻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B. 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C. 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分子中
D. DNA的复制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A错误;
B、蓝球藻有核糖体,但是没有核仁,B错误;
C、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
D、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而有丝分裂属于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显微观察实验中,观察材料不需要经过染色处理的是
A. 观察新鲜黑藻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
B.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C.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D.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以知道本题涉及中学生物学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所检测的物质(结构)及观察到的现象。鉴定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线粒体的观察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呈蓝绿色;染色体的染色需要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据此答题。
【详解】A、观察新鲜黑藻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叶绿体本身是绿色,不需要额外染色,A项符合题意;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需使用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B项不符合题意;
C、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要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成橘黄色或红色才能进行观察,C项不符合题意;
D、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需用碱性染液如龙胆紫等进行染色,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各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A. 核苷酸与蛋白质 B. 磷脂与脂肪酸
C. 纤维素和脱氧核糖 D. 叶绿素与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识记每种物质的组成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核苷酸为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为C、H、O、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有些含有P、S,A项不符合题意;
B、磷脂的元素构成为C、H、O、N、P;脂肪酸的元素构成为C、H、O,B项不符合题意;
C、纤维素和脱氧核糖属于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项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中含有碘元素,叶绿素中含有镁元素,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利用0. 1g/mL的NaOH溶液、0. 05g/mL的CuSO4溶液和蒸馏水三种试剂,可以鉴定出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
①还原糖 ②淀粉 ③蛋白质 ④脂肪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性糖(如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淀粉不是还原性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斐林试剂的甲液与双缩脲试剂的甲液完全相同,斐林试剂乙液的浓度比双缩脲试剂乙液的浓度高,所以只要用蒸馏水稀释稀释斐林试剂的乙液,就可以得到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故①③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肽键断裂是造成血红蛋白变性的唯一原因
B. 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需要某些无机盐的参与
C. 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
D. 血红蛋白分子中发生氨基酸的替换可能引发疾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没有核就不能转录形成mRNA,也没有由mRNA指导下的血红蛋白合成,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铁元素,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详解】A、肽键断裂不是造成血红蛋白变性的唯一原因,比如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也会导致血红蛋白变性,A错误;
B、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需要亚铁离子的参与,B正确;
C、成熟红细胞中没有DNA,不能进行转录,没有mRNA的合成,C正确;
D、血红蛋白分子发生氨基酸替换可能弓起疾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血红蛋白中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引起的,D正确。
故选A。
7.下列细胞中的物质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麦芽糖——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B.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 胆固醇——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 核苷酸——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脂肪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的合成。
【详解】A.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细胞不能吸收,葡萄糖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正确;
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
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苷酸是勾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D错误。
故选B。
8.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尔基体可形成囊泡,包裹物质运出细胞
B. 内质网可与核膜直接相连,参与物质的运输
C.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损伤的细胞器
D. 液泡和中心体具单层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而中心体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因此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真核细胞的内质网膜可以与核膜的外膜直接相连,内质网膜还可与细胞膜直接相连,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桥梁。
【详解】A、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高尔基体可形成囊泡包裹物质运出细胞,A正确;
B、真核细胞的内质网膜可以与核膜的外膜直接相连,内质网膜还可与细胞膜直接相连,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桥梁,B正确;
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损伤的细胞器和损伤的细胞,C正确;
D、中心体不具备膜结构,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涉及分泌蛋白的合成、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9.下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膜的组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B. 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均匀对称的
C. ③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组成的
D. ③具有流动性,大多数②也可以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②是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着。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详解】A、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A正确;
B、②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B错误;
C、③是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组成的,C正确;
D、③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大多数②蛋白质也可以运动,D正确。
故选B。
10.研究显示,台湾乳白蚁粪便中含有起保护作用的细菌,该细菌能阻止并杀死入侵乳白蚁的真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台湾乳白蚁细胞、真菌都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对台湾乳白蚁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菌,其遗传物质是DNA
C. 台湾乳白蚁在咀嚼木材时所需要的能量全部由线粒体提供
D. 台湾乳白蚁细胞、细菌和真菌都含有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A、台湾乳白蚁、真菌都是真核生物,都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A正确;
B、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其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B正确;
C、台湾乳白蚁在咀嚼木材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此外还有细胞质基质,C错误;
D、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记准常见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并与细胞器的功能建立联系。
1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C. 核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孔等。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B正确;
C、核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正确;
D、核孔复合体是某些大分子物质如RNA、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正确。
故选A。
12.将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对结果的解释合理的是
A.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一定为自由扩散
B.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一定为主动运输
C. 细胞吸收M一定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 细胞吸收M一定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详解】A、增大物质M浓度无法增大吸收速率,则可说明物质M的跨膜运输方式不是自由扩散,A错误;
B、由于柱形图通入空气前后吸收速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无法判断物质M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B错误;
C、从柱形图可知增大物质浓度和能量输入(通入空气促进细胞有氧呼吸,产生更多能量)均无法增大物质M的吸收速率,说明此时限制物质M运输速率的因素并不是物质浓度和能量,所以此时限制物质M吸收速率的是载体蛋白。由于载体蛋白达到饱和状态,故此时增大物质浓度和增加能量输入均无法增大物质M吸收速率,由此只能判断出物质运输方式与载体蛋白有关,而无法判断具体运输方式,C正确;
D、通过B选项可知,细胞吸收M可能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如果是协助扩散,则细胞吸收物质M过程不需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13.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是
A.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连接并交换物质
B. 红细胞放在0. 09% NaCl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C. 同种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D. 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后与受体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三种方式: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通过体液运输,如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细胞间形成通道,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的方式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属于细胞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放在0.09%NaCl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没有体现细胞信息交流,体现的是细胞的渗透吸水,B符合题意;
C、精子和卵细胞直接接触完成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膜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大肠杆菌中发现的RNaseP(一种酶)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复合体,某实验小组提取其核心组件M1(可催化tRNA加工过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M,仍然具有催化功能,而经RNA水解酶处理后的M1不再具备催化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NaseP中能催化tRNA加工的物质是蛋白质
B. M1能为tRNA的体外加工提供反应所需活化能
C. RNA水解酶可将RNaseP的组成物质都水解成单体
D. 核心组件M1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核心组件M1经蛋白酶处理后的M1仍然具有催化功能,而经RNA水解酶处理后的M1不再具备催化功能,表明M1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是RNA。
【详解】A、通过题干信息可知,RNaseP中能催化tRNA加工的物质是RNA,A错误;
B、M1具有催化功能,原理是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C、RNA水解酶只能将RNaseP的组成物质中的RNA,不能水解其中的蛋白质,C错误;
D、核心组件M1具有催化功能,也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D正确。
故选D。
15.dATP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该结构式中的dA表示脱氧腺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与ATP相比,d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含氮碱基不同
B. 在合成RNA的过程中,dATP可作为原料直接参与反应
C. 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时,也可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
D. 细胞内生成dATP时有能量的释放,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dATP是三磷酸脱氧腺苷,其中dA代表脱氧腺苷,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因此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其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DNA合成的原料。
【详解】A、与ATP相比, d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不同, A错误;
B、d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DNA合成的原料,B错误;
C、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以释放能量,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C正确;
D、细胞内生成dATP时,形成高能磷酸键。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
故选C。
16.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锥形瓶中的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酵母菌是自养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
B. 第100s时,酵母菌对O2的吸收量等于其CO2释放量
C. 第200s后,丙酮酸的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 第300s后,抽取培养液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橙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其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详解】A、酵母菌需利用环境中的葡萄糖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因此属于异养生物;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兼性厌氧型,A错误;
B、100 s时,酵母菌O2的吸收量不等于CO2的释放量,因为纵坐标刻度不相同,B错误;
C、从图中曲线可知,200s后密闭容器中O2的含量基本不再减少,而产生的CO2含量还在上升,表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正确;
D、300s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D错误。
故选C。
17.用含有不同浓度的Cu2+培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测得该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Cu2+浓度(μmol/L)
0
1
10
100
1000
叶绿素含量
(mg/g FW)
叶绿素a
2. 0
2. 3
2. 2
2. 0
1. 4
叶绿素b
0. 4
0. 5
0. 5
0. 5
0. 4
A. 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B. Cu2+浓度为100μmol/L时,Cu2+促进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
C. 当Cu2+浓度为1000μmol/L时,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
D. 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Cu2+培养液,因变量是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其他属于无关变量。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叶片中的叶绿素含暈先稍增加,然后逐渐减少,A正确;
B、当浓度为 1mol/L 时叶绿素的含量最高,原因可能是Cu2+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B错误;
C、当Cu2+浓度为1000μmol/L时,叶绿素含量下降,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C正确;
D、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时,需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D正确。
故选B。
18.将玉米幼苗培养在一密闭容器中,置于不同条件下,下图叶肉细胞中的①②③④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的两种细胞器中均能产生ATP和[H]
B. 在光照等条件都适宜时,①会减小、④会增大
C. 在黑暗条件下,①②均会增大、③④均会减小
D. ②、③保持不变时,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C6H12O6(葡萄糖) 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 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 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植物,低等动物和微生物)
C6H12O6 2 C3H6O3(乳酸)(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等)。
2、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
【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可以产生ATP和[H],A正确;
B、在光照等条件都适宜时,叶绿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强度,故容器中的①二氧化碳会减小、④氧气会增大,B正确;
C、黑暗条件下,玉米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①、②均增大,③、④均减小,C正确;
D、②、③保持不变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为零,则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D错误。
故选D。
19.科研人员为研究批把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B. 晴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供应不足有关
C. 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
D. 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照相对较弱的荫蔽环境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阴天时中午光照强度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但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详解】A、据图分析,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A正确;
B、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B正确;
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温度均有关,C错误;
D、图示说明,阴天时光照强度较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高于晴天,说明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
20.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于ef期的细胞含有染色单体
B. de时刻才出现赤道板和纺锤体
C. bc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D. cd时期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后变为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又变为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de段发生了着丝点分裂,所以ef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不含染色单体,A错误;
B、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纺锤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即cd段,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bc期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C正确;
D、cd段可表示DNA复制完成后到着丝点分裂前的时期,染色体数量不变,只有着丝点分裂时染色体数量才加倍,D错误。
故选C。
21.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
细胞周期的时间(h)
a时期(分裂间期)
b时期(分裂期)
物种1
10. 6
0. 4
物种2
18
3
物种3
16. 5
2
物种4
10. 4
2. 3
A. 物种2的分生组织细胞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最好材料
B. 处于a时期的细胞,核糖体、线粒体的活动都非常旺盛
C.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都长于分裂期
D. 四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中,都只有部分细胞在细胞周期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表: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5%,细胞数目少),所以表中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期。
【详解】A、最好选用物种4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最大2.3/(2.3+10.4)≈18%,A错误;
B、a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核糖体、线粒体活动旺盛,B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以知道,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长,C正确;
D、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植物体有些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四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中,都只有部分细胞在细胞周期中,D正确。
故选A。
2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 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C. 所有生物的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都不同步
D. “自由基学说”认为衰老是因为端粒损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详解】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使一个或一种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大小、结构、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B正确。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对多细胞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不是同步的,但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错误。端粒损伤是“端粒学说”,不是“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学说”是指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产生了自由基,D错误。
23.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具无限增殖的能力
B.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C.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D. 由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而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扁平梭形的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
3、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粘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
【详解】A、适宜条件下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A正确;
B、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而代谢加快,如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相关酶活性增加,B错误;
C、由于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因此癌细胞容易转移,C正确;
D、癌细胞由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癌细胞的特点,考生要能够识记癌细胞的特点,并能够与衰老细胞的特征进行区分比较,原癌基因是调控细胞分裂的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中。
2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后,物质运输效率会降低
B. 细胞分化后,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
C. 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变大、代谢速率减慢
D. 细胞癌变后,细胞核的体积缩小、核膜内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的运输效率与细胞的大小有关,细胞越大,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分化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自由基学说认为细胞衰老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会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细胞癌变后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详解】A、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体积会变大,因此细胞分裂结束后与间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A错误;
B、细胞分化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故细胞分化后,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B正确;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体积变小,代谢速率减慢,C错误;
D、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是细胞衰老的特征,D错误。
故选B。
25.神经干细胞(NSC)是一群能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下列关于神经干细胞(NSC)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SC在自我更新过程中会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B. NSC分化成星形细胞时有新基因的产生和表达
C. 人体内的少突胶质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为NSC
D. NSC发生癌变时,细胞膜甲胎蛋白的含量会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干细胞属于体细胞,其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随着增殖代数的增加,神经干细胞会逐渐衰老。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NSC的自我更新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A正确;
B、NSC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不会产生新基因,B错误;
C、生物体内的细胞分化后,一般不可逆,故人体内的少突胶质细胞不可分化为NSC,C错误;
D. NSC发生癌变时,细胞膜甲胎蛋白的含量会增加,D错误。
故选A。
26.研究发现,原癌基因myc等持续处于活跃状态或者抑癌基因p53等处于关闭状态时,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成为癌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癌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数量都大于正常细胞
B. 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C. 癌细胞具有异常增殖能力,该能力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 诱导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只有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详解】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具有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A错误;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癌细胞具有异常增殖能力,该能力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
D、诱导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D错误。
故选B。
27.下列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酵母菌引起的是
A. 变酸的酒的表面出现菌膜
B. 泡菜坛内长出的一层白膜
C. 腐乳外部一层致密的“皮”
D. 培养基中的酚红指示剂变红
【答案】B
【解析】
【分析】
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
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菌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
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型。
【详解】A、变酸的酒的表面出现菌膜,主要是由醋酸菌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泡菜坛内长出的一层白膜,主要是由酵母菌引起的,B符合题意;
C、腐乳外部一层致密的 “皮”, 主要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培养基中的酚红指示剂变红,主要是由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的NH3与酚红反应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果酒的基础上制作果醋,应适当升高温度,并通入无菌空气
B. 制作腐乳时,若酒精的含量过高,则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缩短
C. 腌制泡菜时,腌制时间和食盐的用量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
D. 酿酒过程中,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缺氧、呈酸性的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影响腐乳的品质的条件、泡菜腌制综合性考查,回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及影响腐乳的品质的发酵条件,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果酒发酵是酵母菌在18—25℃无氧环境中培养,果醋是醋酸菌在30—35℃有氧环境中,故在果酒的基础上制作果醋,应适当升高温度,并通入无菌空气,A正确;
B. 制作腐乳时,若酒精的含量过高,则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B错误;
C、腌制泡菜时,腌制时间和食盐的用量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C正确;
D、酿酒发酵是酵母菌在18—25℃无氧环境中培养,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缺氧、呈酸性的环境,D正确。
故选B。
2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流程的表述中,步骤不完善的是
A. 制作果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醋
B. 制作腐乳: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腐乳
C. 提取玫瑰精油:鲜玫瑰花→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玫瑰油
D. 提取胡萝卜素: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流程是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酒;
腐乳的制作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腐乳;
提取玫瑰精油常用的方法是水蒸汽蒸馏法,实验流程是:鲜玫瑰花瓣+清水→水蒸汽蒸馏→获得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精油;
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详解】A、通过果酒发酵制作果醋的步骤: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醋,A正确;
B、腐乳的制作流程为: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腐乳,B正确;
C、提取玫瑰精油: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C错误;
D、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D正确。
故选C。
30.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们常用化学药剂对水源和双手进行消毒
B. 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C. 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干热灭菌
D. 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消毒和灭菌比较:
比较项目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不能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能
【详解】A. 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用氯气消毒水源,A正确;
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等表面消毒,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B正确;
C、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
D、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
故选C。
31.下列关于分离、纯化、保藏大肠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板划线法能对大肠杆菌进行准确的计数
B. 平板划线结束后,操作者不用灼烧接种环
C. 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对大肠杆菌分离、计数
D. 临时保藏法保存大肠杆菌不需要重新转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接种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进行微生物的纯化,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详解】A、平板划线法只能用来分离纯化大肠杆菌,不能计数,A错误;
B、为防止杂菌污染,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划线后均要灼烧接种环,B错误;
C、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计数大肠杆菌数目,又能用于分离纯化,C正确;
D. 临时保藏法保存大肠杆菌,3—6个月需要重新转移,D错误。
故选C。
32.下列根据相应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牛肉膏蛋白胨空白对照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大于选择培养基,说明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
C. 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培养基上菌落数小于30,说明可能是稀释的倍数太大
D. 在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有大有小,说明培养基已被杂菌污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对等的实验,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则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是实验组,而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对照组。
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A、牛肉膏蛋白陈空白对照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A正确;
B、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可培养所以的细胞,不具有选择性,如果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的菌落数大于选择培养基,说明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B正确;
C、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培养基上菌落数小于30,说明可能是稀释的倍数太大,C正确;
D、在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有大有小,培养基不一定被杂菌污染,可能是大肠杆菌菌落形成的时间不一,不能仅通过菌落的大小判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D错误。
故选D。
33.下列与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鉴别培养基中的CMC—Na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
B.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
C. 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来的目的菌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
D. 实验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
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A、CMC-Na是天然纤维素经化学改性后得到的纤维素衍生物,是纤维素的羧甲基醚化物,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A正确;
B、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不一定选择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可以选择那些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如滤纸等,B错误;
C、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来的目的菌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可能还会生长一些能利用纤维素分解的产物---葡萄糖的微生物,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实验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34.下列关于探究不同类型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探讨含有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能选择丝绸作为洗涤材料
B. 洗涤材料应该选择固定大小的新布料以保证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C. 洗涤开始前应该将不同类型的加酶洗衣粉放在80℃热水中浸泡
D. 污渍的污染程度可以通过滴加在洗涤材料上污染物的量来控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pH。(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温度升高活性可恢复。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详解】A、丝绸作为洗涤材料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探讨含有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能选择丝绸作为洗涤材料,A正确;
B、做实验,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故洗涤材料应该选择固定大小的新布料以保证科学实验的严谨性,B正确;
C、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效果更好,应该先用温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清洗;80℃热水对于酶来说温度较高,影响酶活性,C错误;
D、污渍的污染程度要保持一致,这可以通过滴加在布料上的污染物的量来控制,D正确。
故选C。
35.为了研究温度对固定化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在制作苹果汁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固定化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55℃
B. 在60℃时固定化果胶酶已经完全失活
C. 固定化果胶酶可以在40℃时长期保存
D.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不会直接影响出汁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的活性以酶促反应速率来体现,果胶酶能破坏细胞壁,有利于液泡中的果汁出汁,因此,果汁的出汁量就能反应果胶酶的活性。
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在高温下酶活性丧失,在低温下酶活性降低,只有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酶的活性达到最高。
【详解】A、固定化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是55℃,通过图示可以看出55℃果胶出汁率最高,但是55℃到60℃,以及55℃到50℃还有较大的温度范围,故不能确定固定化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55℃,A错误;
B、60℃时实验组出汁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固定化果胶酶未完全失活,B错误;
C、保存酶在低温环境下保存,故不可以在40℃时长期保存固定化果胶酶,C错误;
D、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影响出汁率,故温度是间接影响出汁率,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温度对固定化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酶的工作原理和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际上,本题题干中的图解涵盖了该实验的具体要求和详细的实验方案,考生关键是能够从题中获得解题信息。
36.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于形成稳定的结构
B. 凝胶珠拖尾现象(蝌蚪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偏低
C. 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凝胶珠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D. 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3次,目的是洗去CaC12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回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综合解答问题:(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详解】A、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Ca2+与Na+充分交换,形成的凝胶珠稳定,A正确;
B、凝胶珠拖尾现象(蝌蚪状)产生的原因,可能因海藻酸钠没有精密称量,配置的海藻酸钠浓度有偏差,偏高还是偏低无法确定,需进一步探究,B错误;
C、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凝胶珠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C正确;
D、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3次,目的是洗去CaC12和杂菌,D正确。
故选B。
37.下图为几种蛋白质通过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后的图谱,据图分析,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蛋白质以及用凝胶色谱法分离它们时最后流出的蛋白质依次是
A. γ球蛋白,清蛋白
B. γ球蛋白,γ球蛋白
C. 清蛋白,清蛋白
D. 清蛋白,γ球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图谱,γ球蛋白离样品处最近,说明质量最大,清蛋白离样品处最远,分子质量最小;在凝胶色谱法中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速度慢;而分子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快,最后流出的蛋白质应该是分子量最小的清蛋白。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蛋白质是γ球蛋白;用凝胶色谱法分离它们时最后流出的蛋白质是清蛋白,综上所述A正确。
故选A。
38.过滤是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血红蛋白样品处理时要用滤纸过滤,目的是除去脂溶性沉淀层
B. 橘皮压榨液第一次用普通布袋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C. 橘皮压榨液第二次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Na2SO4
D. 胡萝卜素在萃取后要进行过滤,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蛋白质的分离和提取、橘皮精油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实验中的过滤步骤,考生通过识记理解各个实验过滤的作用,即可分析作答。
【详解】A. 血红蛋白样品处理时要用滤纸过滤,目的是除去脂溶性沉淀层,A正确;
B. 橘皮压榨液第一次用普通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B正确;
C. 橘皮压榨液第二次用分液漏斗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Na2SO4,C错误;
D. 胡萝卜素在萃取后要进行过滤,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D正确。
故选C。
39.下列表格中,为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所采用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用鲜玫瑰花提取玫瑰精油
水蒸气蒸馏法
B
用橘皮提取橘皮精油
水蒸气蒸馏法
C
用胡萝卜提取胡萝卜素
有机溶剂萃取法
D
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玫瑰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
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
用胡萝卜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
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通过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用鲜玫瑰花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用橘皮通过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用胡萝卜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通过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综上所述,B错误。
故选B。
40.下列关于玫瑰精油、橘皮精油和胡萝卜素提取的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玫瑰精油提取实验中,可直接将收集到的乳浊液用分液漏斗分离
B. 为了提高柑橘皮的出油率,需要将新鲜柑橘皮直接用石灰水浸泡
C. 为了加强胡萝卜素的萃取效果,应降低萃取温度并延长萃取时间
D. 为了防止胡萝卜素在干燥时分解,应该控制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提取玫瑰精油常用的方法是水蒸汽蒸馏法,实验流程是:鲜玫瑰花瓣+清水→水蒸汽蒸馏→获得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精油;
提取胡萝卜素的方法是压榨法,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详解】A、玫瑰精油提取实验中,收集到的乳浊液中加入NaCl,使油水分层,再用分液漏斗分离,A错误;
B、为了提高柑橘皮的出油率,需要将新鲜柑橘皮干燥去水,再用石灰水浸泡,B错误;
C、胡萝卜素原料的颗粒小,萃取的温度高(适宜),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好,C错误;
D、为了防止胡萝卜素在干燥时分解,应该控制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D正确。
故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
41.下图是关于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属于脂质的d中,有一种物质具有促进肠道吸收钙和磷的作用,该物质是__________.
(2)在小麦叶肉细胞中,a的主要存在部位是__________。若要观察细胞中的物质a和DNA的分布,可用__________将细胞进行染色。
(3)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肽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化合物b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该物质能够承担众多的生命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淀粉 (2). 糖原 (3). 维生素D (4). 细胞质 (5).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6). H2O (7). 二肽 (8). —CO—NH— (9). 蛋白质(b)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可以承担不同的生理功能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是RNA,b是蛋白质,c是多糖,d是脂肪、磷脂和固醇。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 c表示多糖,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淀粉;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存能量的多糖是糖原。脂质中具有促进肠道吸收钙和磷的作用的物质是维生素D。
(2)在小麦叶肉细胞中,RNA的主要存在部位是细胞质。观察细胞中的物质RNA和DNA的分布,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进行染色。
(3)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和水,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分子式为-CO-NH-。蛋白质(b)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可以承担不同的生理功能,所以蛋白质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元素组成、分类等,进而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42.某研究人员以白光为对照组,探究不同光质对蕃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请据下表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光质
株高(cm)
茎粗(cm)
单株干重(mg)
壮苗指数
白光
8. 63
0. 18
46. 59
0. 99
蓝光
6. 77
0. 22
54. 72
1. 76
绿光
11. 59
0. 10
30. 47
0. 27
黄光
9. 68
0. 15
40. 38
0. 63
红光
7. 99
0. 20
60. 18
1. 51
(注:壮苗指数越大,反映苗越壮,移栽后生长越好。)
(1)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这些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
(2)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固定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CO2固定是指__________的过程。光合作用合成的糖,一部分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转变成__________,利于储存能量。
(3)上表所列的观测指标中,__________最能准确、直接反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大小。结合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在大棚栽培蕃茄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蕃茄的产量:在幼苗期增加__________光的照射,达到壮苗的目的;挂果及成熟期,增加__________光的照射,达到提高净光合速率的目的。
【答案】 (1). 氧和[H] (2). 促成ATP的生成 (3). 类囊体薄膜上 (4). 叶绿体基质 (5). CO2与C5结合形成C3 (6). 淀粉 (7). 单株干重 (8). 蓝 (9). 红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
【详解】(1)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二是促成ATP的形成。这些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
(2)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固定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固定是指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过程。光合作用合成的糖,一部分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转变成淀粉,利于储存能量。
(3)净光合速率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糖类(即净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的速率。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固定成有机物,增加单株干质量。净光合速率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植株质量增加越多,所以比较单株干质量最能直观反映幼苗净光合速率大小 。观察图表可以发现,蓝光照射下,壮苗指数最高,故为达到壮苗目的,应该在幼苗期增加蓝光照射;挂果及成熟期需要提高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植株质量有关,观察图表可以发现,红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考生能够分析实验题干的数据。
43.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均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原因是__________。
(2)分析图1可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后,被降解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在__________中被直接降解,另一种是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溶酶体能降解该药物分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由此可以推测,该药物分子 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__________(填“长”或“短”),其抗肿瘤的效果就越好。
(3)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有人设计了有关实验,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处理完成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___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种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代谢和遗传是由DNA中的遗传信息决定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 细胞质基质 (3). 溶酶体中含有水解该药物的酶 (4). 短 (5). 放射性出现的位置 (6).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7). 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结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进入细胞核
【解析】
【分析】
观察题图1,药物分子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药物分子有部分会被分解;药物分子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部分与溶酶体结合后被降解,部分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出来,未被降解的部分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核中,作用于核DNA,发挥效应。
分析亲核蛋白运输机理实验图示2可知:对亲核蛋白头部和尾部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并对亲核蛋白进行有限的水解,并然后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相关物质注入到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检测技术检测放射性,观察是否进入细胞核中,发现尾部以及含有尾部的亲核蛋白整体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可知亲核蛋白能否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
【详解】(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代谢和遗传是由DNA中的遗传信息决定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分析图1可知,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等结构与功能特点进入细胞,一种是在细胞质基质被直接降解,另一种是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溶酶体能降解该药物分子的原因是溶酶体中含有水解该药物的酶。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人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由此可以推测,该药物分子 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短,其抗肿瘤的效果就越好。
(3)观察机理图2可知,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放射性出现的位置,结果表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4)综合上述研究,由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因此可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从题干中获取获取信息的能量,根据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完整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尾部”,说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的通过比较图示概括药物作用的机理。
44.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率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可碱浓度
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
种子发芽率(%)
(m mol·L-1)
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
0
3. 73
0. 69
81. 5
0. 1
2. 90
0. 64
68. 1
0. 5
2. 10
0. 38
18. 6
1. 0
1. 96
0. 24
2. 3
(1)利用显微镜观察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作的流程为:取材→解离→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有同学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出现了较多的具有大液泡的长方形细胞和无细胞质、细胞核的导管细胞,出现这种结果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观察时,区分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依据是__________。若要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选择分裂__________期的细胞效果较好,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一定浓度的可可碱可降低农田中鬼针草数量,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漂洗 (2). 染色 (3). 取材有误,视野中看到的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4). 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5). 中 (6). 赤道板一个平面上 (7). 可可碱能抑制鬼针草细胞的增殖和种子的萌发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种子的发芽率都逐渐降低,分裂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也逐渐降低,其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
【详解】(1)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到具有大液泡的长方形细胞和无细胞质、细胞核的导管细胞,出现这种结果 可能的原因是取材有误,视野中看到的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2)区分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依据是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若要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选择分裂中期的细胞效果较好,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一个平面上,染色体高度螺旋。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可碱能抑制鬼针草细胞的增殖和种子的萌发,所以一定浓度的可可碱可降低农田中鬼针草数量。
【点睛】本题借助有丝分裂的知识考查有丝分裂的特征和实验观察能力,由于题干给定背景设置严格,所以答案的确定难度不大,比较容易分析和归纳答案。
45.为了调查某小区自来水的水质情况,研究小组对该小区自来水水样中的大肠杆菌 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小组先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提纯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大肠杆菌可以使用_________(填“麦芽汁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查氏培养基”)。在进行划线操作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_________,灼烧后的接种环需要冷却后才能进行划线,原因是__________。
(2)该研究小组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目进行测定,利用该方法测定活菌数目的原理是__________。
(3)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还可以采用滤膜法进行测定,将已知体积的自来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然后根据培养基上__________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伊红美蓝培养基从用途来看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4)大肠杆菌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蛋白质,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这些蛋白质时,先收集到的蛋白质分子量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 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3). 接种环温度太高会杀死菌种 (4). 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5). 黑色菌落 (6). 鉴别 (7). 大分子蛋白质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移动速度快
【解析】
【分析】
1、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其中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的培养基。
2、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为碱性染料,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的菌落呈深紫色(黑色),并有金属光泽,伊红美蓝是专一鉴别大肠杆菌的指示剂。
3、常用的纯化微生物时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对微生物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详解】(1)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分离培养大肠杆菌可以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进行划线操作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灼烧后的接种环需要冷却后才能进行划线,防止接种环温度太高会杀死菌种。
(2)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目进行测定,利用该方法测定活菌数目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3)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会和伊红美蓝发生反应,使菌落呈现黑色;伊红美蓝培养基可用于检测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从培养基的用途上看,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4)大分子蛋白质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移动速度快,所以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先收集到的蛋白质分子量较大。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大肠杆菌的纯化的知识,考生对培养基的成分、大肠杆菌纯化的方法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6.在制作果汁时,为了增加出汁率和澄清度(用果汁透光率表示),常常加入果胶酶。某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如下表(注:果胶含量程度“+”越多,表示果胶含量越高)。回答下列问题:
酶剂量(mL/L)
0. 05
0. 08
0. 10
0. 13
0. 15
0. 17
0. 19
0. 21
0. 23
0. 25
果胶含量程度
+ +
+ +
+
+
—
—
—
—
—
—
透光率(%)
80
84
88
92
95
95
95
95
92
87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在果汁生产中,果胶酶的使用剂量为________mL/L比较适宜,原因是________。当果胶酶剂量超过0. 21 mL/L时,透光率反而下降,这时使果汁变浑浊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在工业生产中还可以将果胶酶进行固定化处理。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物理吸附法和__________法进行固定,而细胞多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固定,这是因为__________。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
【答案】 (1). 0. 15 (2). 该剂量的酶分解果胶彻底,果汁澄清度高,且酶用量少 (3). 果胶酶 (4). 化学结合 (5). 包埋 (6). 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7). 容易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
【解析】
【分析】
1、果胶酶:(1)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2)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作用:a、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是使榨汁容易;b、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果汁澄清,提高质量和稳定性。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在果汁生产中,果胶酶的使用剂量为0. 15mL/L比较适宜,原因是该剂量的酶分解果胶彻底,果汁澄清度高,且酶用量少。当果胶酶剂量超过0. 21 mL/L时,透光率反而下降,这时使果汁变浑浊的物质是果胶酶。
(2)酶更适合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进行固定,由于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细胞多采用包埋法进行固定。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容易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
【点睛】本题考查果胶酶、固定化酶、酶的作用特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直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