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生物圈到各种生态系统;从大大小小的群体到每个独特的个体;个体水平以下是组成个体的器官、组织,直至细胞.简而言之,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由此可见,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故选:A.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核细胞没有
A. 细胞膜 B. 细胞 C. 核膜 D. 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染色质,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前者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后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细胞膜,A不符合题意;
B、二者均具有细胞结构,B不符合题意;
C、真核细胞含有核膜,原核细胞不含核膜,C符合题意;
D、二者均含有核糖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
A. 细胞质基质中 B. 细胞核中
C. 线粒体中 D. 叶绿体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详解】真核生物的D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大部分在细胞核中,故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科学家说:“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C. 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化合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前者包括水和无机盐,后者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A、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碳是最基本的元素,A正确;
B、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B正确;
C、多糖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C错误;
D、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D正确。
故选C。
5.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D.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膜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内部环境的稳定,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主动吸收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如胰岛素可以作用于靶细胞降低血糖含量,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6.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过程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 B. 水分的运输
C. 抗体消灭抗原 D. 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不同氨基酸的主要区别在于R基不同,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作用(激素)、免疫作用(抗体)、运输作用(载体)、催化作用(酶)等。
【详解】A、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水分的运输通常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符合题意;
C、抗体消灭抗原,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C不符合题意;
D、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取“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实质就是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时的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A. 分裂前期 B. 分裂间期
C. 分裂后期 D. 分裂末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②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③获得无限增值的能力。
【详解】化疗可以抑制癌细胞分裂间期DNA的复制,使细胞分裂停留在间期,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8. 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A. A-P~P~P B. A-P-P-P
C. A-P-P~P D. A~P~P~P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TP分子中有三个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之间是通过高能磷酸键连接的,因此ATP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ATP的结构简式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ATP的结构简式,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9. 根据药理分析,一种茅草的根内含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判断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饮用时,应该选择下列哪种试剂来鉴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
A. 碘液 B. 双缩脲试剂
C. 苏丹III试剂 D. 斐林试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苏丹III试剂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所以选D。
考点:本题考查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还原糖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能够促使淀粉水解的酶是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麦芽糖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详解】酶具有专一性,故只有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脂肪酶、蛋白酶、麦芽糖酶均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脂肪酶可以催化脂肪的水解,麦芽糖可以催化麦芽糖的水解。
11.下面对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B. 细胞分化能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C. 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
D. 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不可能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有时会有一些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详解】A、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具有普遍性、持久性等特点,A正确;
B、细胞分化能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
C、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是细胞分化的产物,C正确;
D、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可以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D错误。
故选D。
【点睛】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不同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不同。
12.下图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乙→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甲→乙的全过程
A. ④ B. 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详解】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①错误;
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②错误;
③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甲→乙的全过程,③错误、④正确。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细胞周期中,先经历分裂间期,再经历分裂期,且分裂间期时间较长,分裂期时间较短。
13.施莱登和施旺认为:“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 新细胞是从老细胞核长出的 B. 新细胞是在细胞质中结晶产生的
C. 老细胞通过分化产生新细胞 D. 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性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指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4.把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能延长保鲜的原因是
A. 细胞呼吸减弱 B. 细胞呼吸加强
C. 光合作用减弱 D. 促进了物质分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和环境因素(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
【详解】把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可以降低温度,降低呼吸酶的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保鲜时间。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5.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B.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C. 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D. 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光反应是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进行的,该过程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该过程有光无光均可,故选C。
考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
点评:属于基础题,较简单,教师可通过两个阶段的比较突破重点知识。
16.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并根据其吸收CO2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 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
D. 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点只有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光补偿点。
【详解】A、曲线AB段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0,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A错误;
B、曲线BD段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且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
C、B点二氧化碳既不吸收也不释放,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C正确;
D、图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达到光饱和点之前光合速率会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呼吸速率不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二氧化碳吸收量小于0,只有呼吸作用或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二氧化碳吸收量=0,呼吸速率=光合速率;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0,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17.如图是人体内某种酶的活性曲线,这种酶可能催化下列哪一项化学反应 ( )
A. 葡萄糖合成糖原 B.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C. 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D. 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A、葡萄糖合成糖原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进行,最适宜PH接近7,A错误;
B、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进行,最适宜PH接近7,B错误;
C、由题图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宜PH接近2,该酶可能是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在胃内水解成多肽,C正确;
D、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线粒体进行,PH接近7,D错误.
故选:C.
考点:酶的特性.
18.从遗传物质的结构层次看,基因突变是指
A. 元素组成的变化 B. 核苷酸组成的变化
C. 碱基序列的变化 D. 空间结构的构型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A、基因突变前后,元素组成不变,仍为C、H、O、N、P,A错误;
B、基因突变前后,核苷酸组成不变,仍为4种脱氧核苷酸,B错误;
C、基因突变前后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正确;
D、基因突变前后空间结构不变,均为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C。
19. 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A. 神经细胞 B. 精原细胞
C. 淋巴细胞 D. 精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此男子体内所有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是相同的,都含有白化病致病基因,所以在神经细胞、精原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定含有致病基因,A、B、C项错误;
白化病致病基因与它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此人的精细胞中可能不含有白化病致病基因,D项正确。
20.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与染色体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B. 基因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完全相同
C. 一个基因由一条染色体构成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基因,有的基因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二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
B、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错误;
C、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C错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D。
21.肺炎双球菌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R型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B. 培养R型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 培养R型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D. 培养R型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
【详解】A、培养R型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即脱氧核糖、磷酸、四种含氮碱基,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A正确;
B、培养R型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S型细菌,B正确;
C、培养R型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产生S型菌,C错误;
D、培养R型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S型细菌,D正确。
故选C。
22.豌豆种子的形状由R和r基因控制,表中是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能够根据下列哪种杂交组合很快判断出显、隐性性状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出的性状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1
皱粒×皱粒
0
102
2
圆粒×圆粒
125
40
3
圆粒×皱粒
152
141
A. 1 B. 2 C. 3 D. 1和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子一代中显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详解】组合1亲本和后代的表现型一致,无法判断显隐性;组合2,亲本均为圆粒,后代出现亲本没有的皱粒,故皱粒是隐性性状,可以判断显隐性;组合3,亲本为圆粒和皱粒,后代也是圆粒和皱粒,无法判断显隐性。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3.将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的玉米的一粒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长成的植株其基因型是
A. Ab和ab或Ab和aB B. 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C. AB和ab或Ab和Ab D. 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详解】AaBb的玉米产生的花粉为:AB:Ab:aB:ab=1:1:1:1:,经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为AB、Ab、aB、ab,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纯合二倍体为AABB、A Ab b、aaBB、aabb。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控制性别的。
②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③人类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④女孩若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也有可能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男人的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
⑥一对非双胞胎姐妹的X染色体中,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染色体的概率为1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和X表示,雄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X和Y表示。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表现为伴性遗传,但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只有那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因才与性别决定有关。③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的特点之一是表现为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详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但不都是控制性别的,如人的红绿色盲基因与控制性别无关,①错误;性染色体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②错误;人类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③正确;女孩若是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则该色盲基因(Xb)由父方或母方遗传来的,④正确;人类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男人的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⑤正确;一对非双胞胎姐妹的两条X染色体中,来自母亲的一条X染色体的概率都是1/2,所以一对非双胞胎姐妹的X染色体中,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染色体的概率为1/4,⑥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C均错误,D正确。
25.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不久血液内
A.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升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详解】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不久血液内血糖含量会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来降低血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下降。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6.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双重调节作用的是
A. 茎背地生长 B. 无籽西瓜的培育
C. 扦插枝条生根 D. 植株的顶端优势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A、茎背地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未体现双重性,A错误;
B、无籽西瓜的培育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未体现双重性,B错误;
C、扦插枝条生根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根的作用,未体现双重性,C错误;
D、植株的顶端优势,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优先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正确。
故选D。
27.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一固定光源照射开一小窗的暗箱,如果幼苗固定不动,此为单侧光,可引起幼苗弯向光源生长.依题意,光源固定不动,暗箱水平旋转,15分钟转一周,实际上是每隔15分钟幼苗受到一次来自暗箱小窗的光照射,其他时间均无光照射,因此,对于小幼苗来说,受到的依然是单侧光照射,只不过每次间隔的时间较长而已.小窗是它能接受到光线的唯一来源.因而,无论间隔多长时间接受到光,它都会一直弯向小窗生长.
故选:B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28.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是( )
A. 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突变,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C. 用进废退的结果 D.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的综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选D。
考点:新物种的形成的过程。
点评:基础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的识记。
29.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
A. 地衣阶段 B. 草本植物阶段
C. 苔藓阶段 D. 森林阶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
【详解】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为:裸岩阶段→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故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是森林阶段。
故选:D。
30.在有限环境和无限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是
A. “S”型、“J”型 B. “J”型、“J”型
C. “J”型、“S”型 D. “S”型、“S”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若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详解】在理想条件即无限环境中,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呈J型变化;在有限的环境资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呈S型变化。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噬菌体中没有核糖体,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B. 硝化细菌中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酵母菌中没有中心体,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D. 蓝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硝化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详解】A、噬菌体无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A正确;
B、硝化细菌中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酵母菌中可以进行细胞分裂,C错误;
D、蓝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A。
32. 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 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 B. 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C. 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D. 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
【答案】B
【解析】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一些动物的性外激素等,都是化学信息,答案B。
33.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阔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 阳光 B. 土壤 C. 温度 D. 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详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因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造成的。故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阔叶林、高山草甸等。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4.当一只狼捕食了一只野兔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完成了物质循环 B. 狼破坏了生态平衡
C. 野兔不能适应环境 D. 野兔的能量流向了狼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详解】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狼捕食兔子后未完成物质循环,A错误;
B、狼捕食兔子是正常的种间关系,未破坏生态平衡,B错误;
C、狼捕食兔子是正常的捕食,不能说明野兔不能适应环境,C错误;
D、狼捕食兔子后,野兔的一部分能量流向了狼,D正确。
故选D。
35.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 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 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图中A具有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
2、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详解】A、据图判断图中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A正确;
B、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所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B正确;
C、据分析可知A为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
D、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3个去向:流入下一营养级(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被分解者分解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图中A具有的能量应该大于B、C、D的能量之和,即A>B+C+D,D错误。
故选D。
【点睛】识记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去向,准确判断题干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分析选项准确作答。
36.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B.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D.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的考查,梳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不同环境对不同种群的选择作用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物种,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正确;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7.下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图中[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2)图中[6]细胞核是_________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3)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该细胞中的 CO2由图中的[7]______________产生;在适宜条件下,在该细胞中产生氧气的场所是[2]_____________。
(4)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龙胆紫溶液能使图中 [5]_______ 染成紫色,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________ →制片。
【答案】(1). 磷脂和蛋白质 (2). 遗传物质 (3). 线粒体 (4). 叶绿体 (5). 染色质 (6). 染色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1细胞膜、2叶绿体、3核仁、4核膜、5染色质、6细胞核、7线粒体、8液泡、9内质网。
【详解】(1)图中[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图中[6]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该细胞中的CO2由图中的[7]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在适宜条件下,在该细胞中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场所是[2]叶绿体。
(4)龙胆紫溶液能将[5]染色质染成紫色,方便观察。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盐酸与酒精混合液)→漂洗(蒸馏水洗去多余的解离液)→染色(龙胆紫)→制片。
【点睛】对于植物,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消耗氧气。光反应阶段场所在类囊体薄膜,可以产生氧气,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消耗二氧化碳。
38.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①②③代表结构),图为葡萄糖的不同分解代谢途径简图(A、B、C、D代表过程 ;X、Y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构成结构①的基本骨架是______;③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______,增大了③的表面积。
(2)图2中,X代表________。过程A、C表示________呼吸;过程C中,CO2是在图1中的____(填数字)处产生的。
(3)图2的过程B、C、D中,释放能量相对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不可能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过程是______。
(4)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时,需隔绝空气,这是因为有氧气时,过程______(填字母)受抑制。
(5)苹果储存久了会散发出酒味,是因为苹果细胞进行了过程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嵴 (3). 丙酮酸 (4). 有氧 (5). ② (6). C (7). D (8). B(或 A、B) (9). D(或 A、D)
【解析】
【分析】
图1中:①表示线粒体外膜、②表示线粒体基质、③表示线粒体内膜。
图2中:A表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D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表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X表示丙酮酸、Y表示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1)图1中,构成结构①是线粒体外膜,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③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了③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
(2)图2中,X代表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的产物,过程A、C表示有氧呼吸,有机物经过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过程C表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CO2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②表示线粒体基质产生的。
(3)图2的过程B、C、D中,释放能量相对最多的过程是C,其中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人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酒精即不可能D过程。
(4)乳酸菌是厌氧生物,进行乳酸发酵即B过程需要在无氧条件下,氧气会抑制该过程。
(5)苹果储存久了会散发出酒味,是因为苹果细胞进行了过程D,产生的酒精。
【点睛】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可以产生少量的ATP,光反应阶段可以产生ATP,暗反应阶段消耗ATP。
39.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激素,②表示__________激素。
(2)若给该动物注射一定量激素③,血液中激素①和②的浓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若切除该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激素①和②的浓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稳态是人体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有赖于___________调节机制。
【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 促甲状腺激素(TSH) (3). 降低 (4). 升高 (5). (负)反馈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是TRH、②是TSH、③是甲状腺激素。
【详解】(1)图中①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2)若给该动物注射一定量激素③即甲状腺激素,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故血液中激素①TRH和②TSH会下降;若切除该动物的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下丘脑分泌的TRH和垂体分泌的TSH会增多,故血液中激素①TRH和②TSH的浓度会上升。
(3)下丘脑和垂体会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有赖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点睛】TRH只能作用于垂体,TSH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包括下丘脑、垂体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细胞。
40.某学校生物活动小组发现一种野生植物,这种植物有的开红花,有的开白花,茎秆有绿色的也有紫色的。此小组针对该植物的花色(设由R、r基因控制)和茎色(设由Y、y基 因控制)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实验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花紫茎
红花绿茎
白花紫茎
白花绿茎
一
白花紫茎×红花紫茎
416
138
410
137
二
白花紫茎×白花绿茎
142
134
421
418
(1)实验一中,亲本均为紫茎,后代出现了紫茎和绿茎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分离,其中,紫茎为______性性状。
(2)由实验二可知,__________花为隐性性状;子代中白花与红花的比例接近于__________。
(3)实验一中,亲本白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子代中红花绿茎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4)实验二中,亲本白花绿茎植株产生了______种类型的配子,子代表现型为白花绿茎的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 (1). (相对)性状 (2). 显 (3). 红 (4). 3:1 (5). RrYy (或 YyRr) (6). 1 (7). 2 (8). 1/3
【解析】
【分析】
根据组合一,紫茎亲本杂交后代出现绿茎,说明绿茎是隐性性状;根据组合二,白花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红花,说明红花是隐性性状。根据后代的分离比可知两组亲本的基因型为,组合一:RrYy×rrYy;组合二:RrYy×Rryy。
【详解】(1)实验一中,亲本均为紫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同时出现紫茎和绿茎两种性状,紫茎为显性性状,绿茎为隐性性状。
(2)由实验二,白花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红花,说明红花是隐性性状;由表格数据可知,子代中白花:红花=3:1。
(3)实验一后代中,白花:红花=1:1,紫茎:绿茎=3:1,故亲本白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是RrYy,红花紫茎为rrYy,子代中红花绿茎rryy的基因型只有1种。
(4)实验二中,亲本白花绿茎植株的基因型为:Rryy,故可以产生2种配子即Ry:ry=1:1,亲本中白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为:RrYy,子代表现型为白花绿茎R-yy的植株中,纯合子RRyy占1/3。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判断出白花和紫茎是显性性状,且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出亲本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计算。
4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2)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除了图中表示的成分外,还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_千克。
【答案】 (1). 戊 (2). 甲、乙、丁 (3). 竞争和捕食 (4).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成分) (5). 分解者 (6). 3250千克
【解析】
【分析】
该食物网中含有的食物链有:戊→甲→乙→病;戊→甲→丁→丙;戊→己→甲→乙→丙;戊→己→甲→丁→丙;戊→庚→丁→丙。
【详解】(1)根据食物网可知,第一营养级即生产者为戊。次级消费者即第三营养级有甲、乙、丁。
(2)戊是甲和己共同的食物,故甲和己存在竞争关系,又因为甲可以捕食己,故二者存在捕食关系。
(3)图中所示的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丁同时处于三条食物链上,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的量为:10×1/2÷10%÷10%+10×1/2÷10%×1/2÷10%+10×1/2÷10%×1/2÷10%÷10%=3250千克。
【点睛】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
42.请据下列细胞分裂模式图回答问题。
(1)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是_________;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图像是_________。
(2)C所示细胞正处于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个
【答案】 (1). B (2). CD (3). 减数II中期 (4). 2 (5). 4 (6). 4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B是有丝分裂的中期,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1)图中只有B属于有丝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C和后期的D没有同源染色体。
(2)C所示细胞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无同源染色体,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点睛】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核内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1:2:2;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核内DNA数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