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第1页
    【生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第2页
    【生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且末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考试试卷问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
    A. 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B. 蛋白质、核酸、细胞、脂肪
    C. 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D. 核酸、蛋白质、糖类、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故选C。

    2.下列物质中,属于动物体内多糖的是 ( )
    A. 葡萄糖 B. 淀粉 C. 乳糖 D. 糖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元素   
    类别
    存在
    生理功能 

    类 
    C、
    H、

    单糖
    核糖 
    主细胞质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
    主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果糖
    主细胞质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麦芽糖、蔗糖
    植物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纤维素  
    植物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
     动物
    【详解】A、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体,A错误;
    B、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B错误;
    C、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二糖,C错误;
    D、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D正确。
    故选D。

    3. 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A. 纤维素和脱氧核糖 B. 磷脂和脂肪酸
    C. 血红蛋白和胆固醇 D. 核酸和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纤维素和脱氧核糖均为糖类,只由C、H、O三种元素构成,脂肪酸、胆固醇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磷脂含有磷,血红蛋白是蛋白质含有N,核酸含有P,氨基酸不含有P,所以A正确。
    考点:考查细胞内化合物构成。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视野亮度和视野内的细胞数目的变化是
    A. 变亮、增多 B. 变暗、减少 C. 变亮、减少 D. 变暗、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像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低倍镜





    【详解】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用高倍显微镜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减少、变暗。
    故选B。

    5. 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 淀粉和纤维素 B. 纤维素和果胶
    C. 磷脂和糖蛋白 D. 蛋白质和磷脂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有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与细胞间相互识别、传递有关,所以C选项正确。

    6. 蓝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和内质网 B. 细胞膜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和中心体 D. 细胞核和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蓝藻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A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和核糖体,B正确;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和中心体,C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线粒体,D错误.
    【考点定位】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 蓝藻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的蛋白质等物质.

    7.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指的是( )
    A. 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形成的统一膜系统
    B. 由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膜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C. 全部细胞膜
    D. 细胞膜和核膜
    【答案】A
    【解析】
    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形成的统一膜系统,A正确;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膜只是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B错误;细胞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C错误;由C项分析可知,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8. 当把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将 ( )
    A. 紧紧靠在一起 B. 充满细胞液
    C. 充满蔗糖溶液 D. 充满清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将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后,表皮细胞会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此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因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故外界的蔗糖溶液进入细胞壁内层,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C正确。
    考点: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9. 如图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模型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B. 图中A表示麦芽糖
    C. 图中CD分别代表果糖和葡萄糖
    D. 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A与B结合后,A没有发生改变,但是B物质生成了C物质和F物质,因此A是麦芽糖酶,B是麦芽糖,C、D是麦芽糖水解的产物.
    解:A、该模型是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酶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所以图中c表示酶,A正确;
    B、A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表示麦芽糖酶,B错误;
    B、麦芽糖水解形成两分子的葡萄糖,则CD都表示葡萄糖,C错误;
    D、麦芽糖本身就是还原性糖,无法通过鉴定还原糖来鉴定麦芽糖是否分解完全,D错误.
    故选:A.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

    10. 如图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PADP+Pi+能量.
    A. 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多
    B. 当反应向右进行时,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能量
    C. ADP转化为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
    D. 图中酶1和酶2的功能相同,化学结构也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TP为直接能源物质,但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A错误;当反应向右进行即发生ATP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能量,B错误;ADP转化为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C正确;图中酶1为水解酶,酶2为合成酶,它们的功能不相同,化学结构也不同,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转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磨过程中应加入少许碳酸钙
    B. 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C. 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
    D. 采用不新鲜叶片,分离结果是滤纸条上端的黄绿、蓝绿色素带不明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是: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A、研磨过程中,加少量CaCO3是为了保护叶绿体色素,A正确;
    B、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B正确;
    C、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C正确;
    D、采用不新鲜叶片,则叶绿素被破坏,所以分离结果是滤纸条下端的蓝绿、黄绿色素带不明显,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
    ①中耕松土 ②果蔬保鲜 ③贮存种子 ④汛期农田及时排水 ⑤合理密植 ⑥糖渍、盐渍食品 ⑦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⑧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
    A. 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⑦ C. ②③④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存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
    【详解】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①正确;果蔬保鲜是通过降低温度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②正确;贮存种子要在干燥、低温、少氧的环境中,减少自由水的量,降低酶的活性,减弱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减少有机物消耗,③正确;汛期农田及时排水是防止植物的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④正确;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⑤错误;糖渍、渍食品利用的是渗透作用原理,将细胞杀死,破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使大分子物质能够进入细胞,⑥错误;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⑦正确;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⑧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13.右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

    A. 间期或末期
    B. 前期或中期
    C. 中期或后期
    D. 后期或末期
    【答案】B
    【解析】
    图中染色体与DNA数量比为1∶2,染色体中含有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则不存在染色单体,该细胞可能处于前期和中期。

    14.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图解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该选项中的图少了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多了由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A错误;该选项的图中多了由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B错误;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组织液,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同时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正确;该选项中少了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1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 )
    A. 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状态 B. 人体体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状态
    C. 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相对稳定状态 D. 人体血液pH的恒定不变
    【答案】D
    【解析】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内环境中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其中体温、渗透压、pH属于理化性质,内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属于组成成分;人体的血液中pH恒定不变很明显错误,应该是相对稳定,选D。
    点睛:本题考察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难度一般;学生们只要记住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这题就没有问题。

    16.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出问题。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都不能进行。

    17. 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
    A. 脑干 B. 大脑皮层 C. 脊髓 D. 下丘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A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B正确;脊髓具有低级反射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C错误;下丘脑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有体温、水盐平衡和血糖调节中枢等,D错误。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1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详解】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A正确;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B错误;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点睛】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19. 下列有关人脑的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与大脑的控制作用有关
    B.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 喝醉酒的人,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
    D. 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损伤后,必将导致所有高级功能的障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解:A、排尿中枢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分别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故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与大脑的控制作用有关,A正确;
    B、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
    C、喝醉酒的人,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C正确;
    D、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损伤后,将导致其控制的特定功能障碍,D错误.
    故选:D.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20. 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结构基础
    B. 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 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答案】C
    【解析】
    【详解】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A、B分别表示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__________(填动物或高等植物)细胞的一部分,判断的依据之一是B细胞中具有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5]________;A细胞具全透性的结构[1]__________和光合作用的场所[4]___________
    (2)被喻为细胞内“动力车间”的是[3]____________。被喻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是[9]__________
    (3)构成[2]____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上的__________具有识别、润滑和_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 (1). 动物 (2). 中心体 (3). 细胞壁 (4). 叶绿体 (5). 线粒体 (6). 核糖体 (7). 细胞膜 (8). 糖蛋白 (9). 保护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细胞壁,2为细胞膜,3为线粒体,4为叶绿体,5为中心体,6为高尔基体,7为细胞质基质,8为核孔,9为核糖体,10为染色质。
    【详解】(1)据图分析,图B细胞中含有5中心体,但是没有细胞壁,为动物细胞;A细胞中的1是细胞壁,是全透性的;A细胞中的4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3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喻为细胞内“动力车间”;9 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被喻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3)2为细胞膜,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外含有的糖蛋白具有识别、润滑和保护作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别细胞中不同结构的形态,判断A、B两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并注意区分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2.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图1表示的过程是____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发生场所是_____。(填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或叶绿体基质)
    (2)图1中①表示的是______,(填CO2的固定或C3的还原)②表示的是_____。(填CO2的固定或C3的还原)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有机物中______化学能。(填活跃的或稳定的)
    (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填C3或C5)
    【答案】 (1). 暗反应 (2). 叶绿体基质 (3). CO2的固定 (4). C3的还原 (5). 稳定的 (6). C3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及其能量变化过程,其中①表示CO2的固定,②表示C3的还原;图2显示有条件变化时对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影响,光照停止后,[H]和ATP的供应减少,则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减弱,但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基本不受影响,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而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减少,因此图中a表示三碳化合物,b表示五碳化合物。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①表示CO2的固定,②表示C3的还原;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三碳化合物。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图1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以及图2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23.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C是还原氢,D是氧气。①~④表示过程,其中①②表示无氧呼吸,①④③表示有氧呼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是______。B物质是_______。E物质是___________。(填丙酮酸或CO2或酒精或乳酸)
    (2)图中①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 ②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 ③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④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 。(填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或线粒体内膜)
    (3)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丙酮酸 (2). CO2 (3). 酒精 (4). 细胞质基质 (5). 细胞质基质 (6). 线粒体内膜 (7). 线粒体基质 (8). C6H12O6+6 H2O +6 O2 6CO2+12H2O+能量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物质是丙酮酸,B物质是二氧化碳,E物质是酒精。
    (2)图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3)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 +6O2 6CO2+12H2O+能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具体过程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4.如图是某植物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

    (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该图时期上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2)图中该细胞有____条染色体,____个DNA。
    (3)此时期继续分裂,将在赤道板位置出现_____,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内染色体有__条。
    【答案】 (1). 后 (2).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3). 8 (4). 8 (5). 细胞板 (6). 4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但不含染色单体。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上一个时期是中期,中期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3)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继续发展到末期时,将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每一个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详细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典型特征,能够根据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判断其所处的分裂时期,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5.下图甲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标号④代表传出神经,标号______代表感受器;标号③代表________。当图中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填内正外负或者内负外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以________(填电信号或者化学信号)的形式,________(填单向或者双向)传导。
    (2)图乙是图甲中结构⑥的放大,该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以________(填电信号或者化学信号)的形式,________(填单向或者双向)传递。图乙中突触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答案】 (1). ① (2). 神经中枢 (3). 外负内正 (4). 电信号 (5). 双向 (6). 化学信号 (7). 单向 (8). 突触前膜 (9). 突触间隙 (10). 突触后膜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出传神经,⑤表示效应器,⑥表示突触;图乙为突触的放大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①表示感受器,③表示神经中枢;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由于刺激部位在神经纤维上,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方式进行是双向传导的。
    (2)图乙是突触结构的放大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以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递。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能够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判断传入神经的标号,进而判断其他数字代表的反射弧结构的名称。

    26.下图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是内分泌腺名称;乙是垂体,①和②表示激素的名称,完成下列填空:

    (1)甲是_____,丙是_____,(填下丘脑或垂体)①是_____,②是_____。(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
    (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对甲和乙起_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可见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着_____ 调节。(填反馈或者正反馈)
    【答案】 (1). 下丘脑 (2). 甲状腺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 促甲状腺激素 (5). 抑制 (6). 负反馈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乙是垂体,则甲是下丘脑,丙是甲状腺;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是下丘脑,丙是甲状腺,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
    (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过程,判断图中各个器官的名称以及各个数字代表的激素的名称,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7.下图血糖来源与去路示意图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图②表示的物质是______。图③表示的物质是______。
    (2)血糖浓度主要受两种激素调节,这两种激素都是由_____细胞产生的。通过调节,使血糖的含量维持在__________g/L范围内.
    (3)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_____血糖(填升高或降低)。这两种激素的关系是互为____作用(填协同或拮抗)。
    【答案】 (1). 氧化分解 (2). 肝糖原 (3). 脂肪等非糖物质 (4). 胰岛 (5). 0.8~1.2 (6). 降低 (7). 升高 (8). 拮抗
    【解析】
    【分析】
    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氧化分解,②表示肝糖原,③表示脂肪等非糖物质。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表示氧化分解,②表示肝糖原,③表示脂肪等非糖物质。
    (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主要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浓度在0.8~1.2g/L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3)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因此两者表现为拮抗关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条去路,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或物质的名称,并利用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点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8.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反应速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范围
    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时间
    ⑤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迅速 (2). 较缓慢 (3). 准确、比较局限 (4). 较广泛 (5). 短暂 (6). 比较长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详解】根据以上表格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所以反应比较迅速(①),作用时间短(⑤),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③);而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所以反应速度较缓慢(②),作用范围较广泛(④),作用时间比较长(⑥)。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明确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进行的,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因此两者在传递方式、调节方式、作用途径等方面都是由差异的。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