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
展开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通过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规律
B. 道尔顿发现并证明了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
C. 萨顿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详解】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因此其并没有发现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规律,A错误;道尔顿是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但他并没有发现并证明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B错误;萨顿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正确。
故选D。
2.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XY性别决定)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B. 该细胞下一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为1
C. 该细胞的DNA分子数不止8个
D.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和雄性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中含有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说明存在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则d所在染色体与另一条不含基因的染色体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这对染色体的形态不同,可知为XY同源染色体。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该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图像,A错误;该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图像,下一时期应为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后期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DNA,B正确;该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8个,而线粒体中也有少量DNA分子,所以该细胞的DNA分子数不止8个,C正确;d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其控制的性状在雌性和雄性中出现的概率不同,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示细胞中的特点准确判断其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即可正确答题。
3.下列关于基因、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
B. 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种类或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C. 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后一定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 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的。
【详解】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的,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A错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为基因突变,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的片段并非都是基因,故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种类或序列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B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非编码区及密码子的简并性,故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后不一定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单基因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图示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
【答案】A
【解析】
A项存在两对等位基因,且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B项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C项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基因重组;基因重组至少存在两对等位基因,D项中是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
5.某植物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突变使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的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
B. 该突变基因进行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C. 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1个氨基酸不同
D. 若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定无法遗传
【答案】A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的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突变基因进行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错误;突变后编码的肽链的长度比突变前多了1个氨基酸,C错误;若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子代,D错误。
6.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 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 基因R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 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变为GUC
D. 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内的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起始密码子为AUG,则基因M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而基因R则以a链为模板合成mRNA。
【详解】当该二倍体植株为纯合子时,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后),A错误;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M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而基因R以a链为模板合成mRNA,B正确;基因M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即CAG→GAG,则对应密码子由GUC→CUC,C错误;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根据起始密码子判断基因M和基因R转录的模板链;掌握基因突变的相关内容,能准确判断箭头处碱基替换为G时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
7.下图为原核细胞内某一区域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共有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 ①处解旋酶将DNA双链解开,便于合成RNA
C. 翻译结束后合成的多肽需进入内质网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
D. 边转录边翻译有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图中与DNA结合的是转录后的mRNA,核糖体合成的才是肽链;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这样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肽链。因此,①处正在进行转录,故DNA主干上的分支应是RNA单链,②处正在进行翻译,故侧枝上的分支应是多肽链。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RNA上的分支为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图中有四条RNA,其中三条RNA上正在合成肽链,共有6条肽链正在合成,A错误;①处为转录过程,催化转录的酶是RNA聚合酶,B错误;原核生物体没有内质网,C错误;原核生物体的边转录边翻译过程有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故选D。
8.化学诱变剂羟胺能使胞嘧啶的氨基羟化,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育种学家常用适宜浓度的羟胺溶液浸泡番茄种子以培育番茄新品种。羟胺处理过的番茄不会出现( )
A. 番茄种子的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B. DNA序列中C—G转换成T—A
C. DNA分子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数目
D.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了突变频率,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从而加快育种进程,A正确;羟胺处理后,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导致DNA序列中C-G转换为T-A,B正确;羟胺处理过的番茄DNA分子,只是腺嘌呤代替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嘌呤数目没有改变,C错误;羟胺处理过的番茄发生基因突变,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D正确。
9.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一定引起DNA分子的改变
C. 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导致Aa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D.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分离定律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基因突变一定引起DNA分子的改变,B正确;Aa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于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A与a随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10.番茄红素(C40H56)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目前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番茄红素。据此有关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大肠杆菌细胞内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
B. 番茄红素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加工分泌到细胞外
C. 该大肠杆菌可遗传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 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答案】C
【解析】
大肠杆菌细胞内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DNA中含有A、C、G、T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C、G、U四种碱基,因此该大肠杆菌细胞内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不属于蛋白质,B错误;由题意“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番茄红素”可知:该大肠杆菌可遗传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正确;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其中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属于工具酶,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C项的判断。忽略了题干“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大肠杆菌”这一特定的信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看到“基因重组”马上想到其来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大肠杆菌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11.下列选项中能判断出性状显隐性的是( )
A. 一红色茉莉花与白色茉莉花杂交,子代全部为粉红色茉莉花
B. 果蝇的眼色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遗传,一白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中白眼和红眼各占一半
C. 患某遗传病的男子与一正常女子结婚,生育一患病的儿子
D.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高茎豌豆∶矮茎豌豆≈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一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的显隐性的判断方法,以考查理解规律、把握和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一红色茉莉花与白色茉莉花杂交,子代全部为粉红色茉莉花,属于不完全显性,A错误.
一白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中白眼和红眼各占一半,说明红眼雌果蝇亲本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B正确.
若该病是隐性遗传,正常女子是杂合子,可以生育一患病的儿子;若该病是显性遗传,患病的男子是杂合子,与一正常女子结婚,可以生育一患病的儿子。因此不能判断显隐性,C错误.
同理分析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高茎豌豆∶矮茎豌豆≈1∶1 ,也不能判断显隐性,D.错误
【点睛】杂合子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某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隐性),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推算,若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可判断出亲本的显隐性;若与事实相符,应再假设另一亲本的性状推算是否与事实相符,如果也与事实相符,则无法判断显、隐性。
12.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体内有部分细胞正处于分裂状态,其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的细胞①;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的细胞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③;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的细胞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有①②④
B. 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初级精母细胞有②④
C. 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有②③
D. 能在该动物精巢中找到的细胞有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根据提供信息分析,细胞①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③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④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发生在细胞②中,A错误;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发生在细胞②中,C错误;动物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以上四种细胞都可以出现于动物精巢中,D正确。
13.如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2n=4)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B. 该细胞中的每一极的三条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C. 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D. 若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参与受精,形成的后代为三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2n=4),正常体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由图示判断,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多了一条,出现了三体。
【详解】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该细胞中的每一极的三条染色体不能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只有2条染色体,B错误;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无法判断是否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若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参与受精,形成的后代为三体,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如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2n=4)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再根据题意作答。
1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 F1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1∶1
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各种亲本组合子代性状表现遗传规律的理解、应用。
【详解】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红眼和白眼,且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没有性状的性别差异,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以出现这样的结果,A错误。
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红眼和白眼,且比例1:1,道理通B项,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摩尔根实验中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错误。
【点睛】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F1雌雄个体相互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雌性个体没有白眼性状,也就是后代的性状表现跟性别有关系。
15.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现用无斑雌蝇与有斑雄蝇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有:①有斑雌蝇、②无斑雄蝇、③无斑雌蝇、④有斑雄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
Aa
aa
雄性
有斑
有斑
无斑
雌性
有斑
无斑
无斑
A. ②的精巢中可能存在两条含Y染色体的细胞
B. 亲本无斑雌蝇的基因型为Aa
C. ②与③杂交产生有斑果蝇的概率为1/6
D. ①与有斑果蝇的杂交后代不可能有无斑果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根据亲本的表现型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无斑雌蝇为_a,有斑雄蝇为A-;然后再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来确定亲本的基因型。由于子代中出现无斑雄性个体(aa),故说明亲本有斑雄蝇为Aa,由于子代中出现有斑雌性个体(AA),故说明亲本无斑雌蝇为Aa。
【详解】精巢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原本连在一起的两条Y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了两条Y染色体,A正确;由于子代中出现有斑雌性个体(AA)和无斑雄性个体(aa),故说明亲本无斑雌蝇为Aa,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均为Aa,则子代②无斑雄蝇基因型为aa,子代③无斑雌蝇的基因组成为Aa(2/3)、aa(1/3),两者杂交后代中无AA个体,雌蝇全表现无斑,基因组成为Aa的雄蝇表现为有斑性状,其概率为2/3×1/2×1/2=1/6,C正确;亲本基因型均为Aa,子代①有斑雌蝇的基因型为AA,与有斑雄果蝇(AA或Aa)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为无斑,D错误。
故选D。
16.番茄抗青枯病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青枯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番茄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有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 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
C. F2的弱抗病植株中没有纯合子
D. 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由交配,后代抗病植株占5/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图解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RrBb,表现为弱抗性,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感病),子一代自交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问题:Rr×Rr→R_:rr=3:1,Bb×Bb→BB:Bb:bb=1:2:1。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是RrBb,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故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A正确;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RRBB、RrBB、rrBB、rrBb、rrbb共5种,B正确;由于Bb使抗性减弱,故F2的弱抗病植株基因型为R-Bb,所以F2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0,C正确;F2中全部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和比例为:1/3RRbb、2/3Rrbb,产生配子种类和比例为Rb:rb=2:1,自由交配后代不抗病植株占1/3×1/3=1/9,故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由交配,后代抗病植株占1-1/9=8/9,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题干给出的信息判断亲本基因型及遵循的遗传规律,并应用正推法结合遗传规律进行推理、判断。
17.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链之间和②③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不同
B. ②链中的G和③链中的G都代表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C. 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③链传递到⑤需要RNA参与
D. 一个核糖体通常可结合多条③链以提高⑤的合成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题图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①、②表示DNA单链,其中②表示转录的模板链,③为mRNA,表示翻译的模板链,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
【详解】①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T–A、G–C,②③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T–A、G–C,部分相同,A错误;②链中的G代表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而③链中的G代表鸟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③链)传递到多肽链(⑤)需要mRNA、tRNA、rRNA的参与,C正确;一条mRNA(③链) 通常可结合多个核糖体来提高多肽链(⑤)的合成速率,D错误。故选C。
【点睛】识记转录和翻译过程,明确图中各序号表示的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下列关于“一对多”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决定
②一种表现型可对应多种基因型
③一种性状可由多个基因调控
④一个真核细胞可有多个细胞核
⑤一种酶可催化多种反应
⑥一个mRNA可以控制合成多种多肽链
A. ②③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由于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所以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①正确;一种表现型可对应多种基因型,如DD和Dd都表示高茎,②正确;一种性状可由多个基因调控,如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红色AABa和AaBB表现为粉红色AaBb、AAbb和aaBB表现为淡红色,③正确;大部分真核细胞都是只有一个细胞核,但也有少数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核,形成多核细胞。比如多核白细胞,④正确;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⑤错误;一个mRNA只能控制合成一种多肽链⑥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生物学中的一对多现象
19.许多基因的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内富含CG重复序列,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就会抑制基因的转录。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一条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 胞嘧啶甲基化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C. 胞嘧啶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D.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无关
【答案】C
【解析】
在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不是通过氢键连接,而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胞嘧啶甲基化导致的是表达过程中基因转录被抑制,对已经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没有影响,B错误;根据题意“胞嘧啶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转录”可推知,抑制的实质就是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C正确;由于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转录有关,所以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有关,D错误。
20.正常情况下,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 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而使DNA呈伸展状态,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下列有关推理合理的是
A. SSB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
B. SSB与单链的结合将不利于DNA复制
C. 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以分开
D. SSB与单链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中“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说明SSB不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单链的结合将利于DNA复制,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是一种DNA结合蛋白,故与单链的结合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
21.真核细胞中的Z蛋白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 (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合成Z蛋白的mRNA降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Z蛋白在有丝分裂前期大量合成
B. siRNA影响Z蛋白的合成中的转录过程
C. siRNA会缩短细胞周期,可用于肿瘤的治疗
D. siRNA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紧扣题干信息“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准确答题。
【详解】真核细胞中的Z蛋白可促进DNA的复制,故Z蛋白在有丝分裂间期大量合成,A错误;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Z蛋白的mRNA降解,故Z蛋白的合成会受到siRNA的影响,即siRNA影响Z蛋白的合成中的翻译过程,B错误;真核细胞中的Z蛋白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Z蛋白的mRNA降解,故siRNA会延长细胞周期,C错误;siRNA是一种双链RNA,碱基之间遵循互补配对原则,故siRNA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等,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题干中关键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下列是对a~h所示的生物体细胞图中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图h,该个体是单倍体
B. 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图e、g,该个体是二倍体
C. 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图a、b,但该个体未必是三倍体
D. 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图c、f,该个体一定是四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判断方法.
【详解】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d、g图, A错误。
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c、h图,个体可能是二倍体,B错误;
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该个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则为三倍体;如果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则为单倍体,C正确。
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e、f图,个体不一定是四倍体,D错误.
【点睛】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不论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有几个染色体组减少几倍体。
23.研究人员发现甲、乙两种植物可进行种间杂交(不同种生物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子代)。两种植物均含14条染色体,但是两种植株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两种植株的花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图所示。研究人员进一步对得到的大量杂种植株X研究后发现,植株X能开花,且A1、A2控制红色素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植株X有三种表现型,其中粉红色个体占1/2,植株Y产生配子过程可形成14个四分体
B. 植株X不可育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C. 图中①处可采用的处理方法只有一种,即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X的幼苗,进而获得可育植株Y
D. 用①处所用处理方式处理植株Z的幼苗,性成熟后自交,子代中只开白花的植株占1/36
【答案】C
【解析】
植物A1a1能产生A1和a1两种配子,植物A2a2能产生A2和a2两种配子,它们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1A2、A1a2、A2a1和a1a2.由于A1、A2控制红色素合成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所以植株X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粉红色:白色=1:2:1.将植株X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可育植株Y,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植株Y的初级性母细胞中形成14个四分体,A正确;由于两种植株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所以植株X的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而不可育,B正确;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有:用秋水素处理或低温诱导,C错误;用①处理方式处理植株Z的幼苗,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基因型为A1A1a1a1。性成熟后,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1A1:A1a1:a1a1=1:4: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6×1/6=1/36A1A1A1A1、(1/6×4/6+1/6×4/6)=8/36A1A1A1a1、(4/6×4/6+1/6×1/6+1/6×1/6)=18/36A1A1a1a1、(1/6×4/6+1/6×4/6)=8/36A1a1a1a1、1/6×1/6=1/36a1a1a1a1。因此,子代中只开白花的植株占1/36,D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单倍体育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要注意基因型为A1A1a1a1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1A1:A1a1:a1a1=1:4:1。
24.某随机交配植物有白色、浅红色、粉色、红色和深红色五种花色,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实验,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1
浅红色×浅红色
浅红色 : 白色= 3 : 1
2
红色×深红色
深红色 : 红色 : 白色= 2 : 1 : 1
3
浅红色×红色
红色 : 粉色= 1 : 1
A. 五种花色的显隐关系为深红色>红色>粉色>浅红色>白色
B. 三组实验的六个亲本都为杂合子
C. 让F1中浅红色个体随机交配,后代浅红色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相等
D. 若该植物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则实验结果与上表不符
【答案】B
【解析】
依题意和分析表中信息可知:某种植物的花呈现出白色、浅红色、粉色、红色和深红色五种,受一组彼此间具有完全显隐关系的复等位基因控制(b1-白色、b2-浅红色、b3-粉色、b4-红色、b5-深红色)。杂交组合1:两个浅红色的亲本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浅红色∶白色=3∶1,说明显隐关系为浅红色>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b1b2,F1的基因型为b2b2和b1b2(浅红色)、b1b1(白色);杂交组合2:红色与深红色亲本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深红色∶红色∶白色=2∶1∶1,说明显隐关系为深红色>红色>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b1b4(红色)、b1b5(深红色),F1的基因型为b1b5和b4b5(深红色)、b1b4(红色)、b1b1(白色);杂交组合3:浅红色与红色亲本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红色∶粉色=1∶1,说明显隐关系为红色>粉色>浅红色,亲本的基因型为b3b4(红色)、b2b2(浅红色),F1的基因型为b2b4(红色)、b2b3(粉色)。综上分析,五种花色的显隐关系为深红色>红色>粉色>浅红色>白色,A正确;三组实验的六个亲本中,杂交组合3的浅红色亲本为纯合子,B错误;F1中浅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b2b2、2/3b1b2,产生的配子为2/3b2、1/3b1,让F1中浅红色个体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2b2(浅红色)∶b1b2(浅红色)∶b1b1(白色)=4∶4∶1,因此后代浅红色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相等,C正确;若该植物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则实验结果与上表不符,D正确。
25.检测发现基因型为XbYD的的某男性睾丸中有三种细胞:甲细胞既有b基因又有D基因,乙细胞只有b基因,丙细胞只有D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人的b基因只能来自于外祖母,D基因只能来自祖父
B. 甲细胞可能含有92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C. 甲细胞既有b基因又有D基因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乙、丙细胞不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细胞既有b基因又有D基因,可能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乙细胞只有b基因,丙细胞只有D基因,说明乙、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两者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或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
【详解】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故此人的b基因可能来自于外祖母或外祖父,A错误;甲细胞既有b基因又有D基因,可能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92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B正确;甲细胞既有b基因又有D基因,可能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一定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错误;乙细胞只有b基因,丙细胞只有D基因,两者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含有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
2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③若不考虑变异,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 : 1
⑤近亲结婚将会导致各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⑥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一个基因为杂合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一般为两种类型。
2、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3、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通常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遗传方式通常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
【详解】一双亲生了四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若不考虑突变,则双亲至少都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可能均为杂合子,也有可能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患者,①错误;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错误;若不考虑变异,无论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均可形成4个共2种精子,③正确;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④错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将会导致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⑤错误;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庭进行调查,不能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⑥错误。综上分析,只有③正确,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A. M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M表示碱基配对T-A,N表示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DNA→RNA
C. 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基因结构的改变
D. M表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母亲患病,N表示女儿一定患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但是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隔代交叉遗传;(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3)母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
【详解】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它们遵循基因分离规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若M表示碱基配对T-A,则N可表示遗传信息传递方向DNA→RNA或DNA→DNA,B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所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故M若表示基因突变,则可由M推出N表示基因结构的改变,C正确;若M表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则儿子一定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D错误。
故选C。
28.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GA,由此不发生的变化有
A. 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
B. 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C. 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
D. 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是在DNA水平上进行的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编码精氨酸的另一个偏爱的密码子AGA,说明氨基酸序列没有发生改变,A正确。但mRNA由CGG变为了AGA,序列发生了改变,B错误。因为G和C之间含有三个氢键,A和T之间含有两个氢键,所以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C错误。配对的反密码子原来是GCC,现在应为UCU,D错误。
29.将某种二倍体植物①、②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⑥过程是新物种形成的途径之一
B. ⑤×⑥过程形成的⑧植株是三倍体
C.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
D. 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③→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③→⑤→⑩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③→⑤、③→⑥、⑤×⑥→⑧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⑦→⑨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详解】⑥过程是形成多倍体的过程,是新物种形成的途径之一,A正确;⑤为二倍体,⑥为四倍体,⑤×⑥过程形成的⑧植株是三倍体,B正确;由③到⑩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③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子)的概率是1/2×1/2=1/4,C错误;由③到④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重点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实例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0.比特尔等在1941 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在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或分子是经过一系列代谢步骤合成的,每一步都受特定的酶所催化。现假设已分离到某微生物的5 种突变体(1-5),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G,但是该微生物在合成途径中,物质A、B、C、D、E 都是必需的,但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示加入相应物质,微生物能正常生长)
加入物质
A
B
C
D
E
G
突变体1
—
—
+
—
—
+
突变体2
—
—
+
—
+
+
突变体3
—
—
—
—
—
+
突变体4
+
—
+
—
+
+
突变体5
+
—
+
+
+
+
请分析突变体4在哪两种物质之间合成被阻断
A. B和D B. D和A C. A和E D. E和C
【答案】B
【解析】
从图表分析得知,加入物质B,都不生长,说明它的合成影响了其他4种物质的合成,即物质B要首先合成,同理分析,合成的顺序接下去依次为D、A、E、C、G,因此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是B→D→A→E→C→G。突变体4加入B不能生长,说明B→D的过程可能被阻断,加入D不能正常生长,说明D→A的代谢过程可能被阻断。故选择B。
31.下图I、图Ⅱ是一个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Ⅲ是同一个体内有关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Ⅱ表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
(2)图Ⅱ细胞中有关数量关系可用图Ⅲ中的________表示。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Ⅲ为该生物依次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则对应的甲、乙、丙、丁4个细胞中,除______细胞外,其余细胞都可仅含1条Y染色体。
(3)假设该生物一个精原细胞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全部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可能为_____________。
(4)假设该生物是子二代,那么它的雄性亲本通过子一代雌性个体传递到该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
【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 (2). 乙 (3).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4). 丙 (5). 50%或100% (6). 0、1、2
【解析】
【分析】
分析Ⅰ图可知: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4、2和3、5和8、6和7),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Ⅱ图可知: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Ⅲ图可知: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丙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代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据此答题。
【详解】(1)图Ⅱ中含有Y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表示的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2)图Ⅱ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可用图Ⅲ中的乙表示;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致。根据分析,结合题意“若图 Ⅲ 为该生物依次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可知,图Ⅲ中甲组细胞可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乙组细胞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丙组细胞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组细胞可代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由于雄性动物的体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故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细胞中只含一条Y染色体或不含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也可能不含Y染色体,综上分析,甲、乙、丙、丁4个细胞中,除丙细胞外,其余细胞都可能仅含1条Y染色体。
(3)假设该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全标记,正常情况下,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复制完成后细胞中含有标记的DNA为四条,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被标记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极,则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被标记的非同源染色体分向两极,则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100%。综上分析,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可能为50%或100%。
(4)根据Ⅰ图可知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因此雄性亲本最多将两条染色体传递给子一代雌性个体。子一代雌性个体的四条染色体中有两条来自雄性亲本。子二代的生物从子一代雌性个体中获得两条染色体,则有可能获得0~2条雄性亲本的染色体。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同时能判断图Ⅲ中各组细胞代表的时期。
32.已知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研究人员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通过_____进入细胞质,完成过程②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或结构的参与(至少写出3种物质或结构)。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基因。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孔 (2). 氨基酸 ATP tRNA 核糖体 (3). ADS酶基因 (4). CYP71AV1酶基因 (5). 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PP合成酶和ADS酶和CYP71AV1酶。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
【详解】(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主要在细胞核,翻译主要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细胞核内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过程②为翻译过程,需要氨基酸做原料、ATP供能、tRNA搬运氨基酸、核糖体作为翻译的场所等。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可知,与青蒿细胞相比,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故不能合成青蒿素,说明酵母细胞不含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所以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
(3)根据图示可知,酵母细胞可将部分FPP转化形成固醇,而青蒿细胞不能,故转基因成功的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
【点睛】本题结合青蒿素的合成途径考查了转录和翻译以及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染色体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表现型
正常眼
棒眼
棒眼
(1)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运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_________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上表是对雌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由表中信息可知,X染色体上某区段重复导致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该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d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d,在纯合(XdBXdB、Xd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所示。若棒眼雌果蝇(Xd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进行杂交,则F1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中雌果蝇占___________。若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产生的F2中正常眼的概率为___________。
【答案】 (1). 假说-演绎法 (2). 染色体结构变异 (3). 3 (4). 2/3 (5). 6/7
【解析】
【分析】
分析题表信息可知,果蝇的棒眼是由于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1)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由表中信息可知,X染色体上某区段重复导致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棒眼雌果蝇(Xd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XdBXb、XdBY、XbXb、XbY,其中XdBY胚胎致死,因此后代的表现型是棒眼雌果蝇(XdBXb)、正常眼雄果蝇(XbY)和正常眼雌果蝇(XbXb),即F1表现型有3种,比例为1:1:1,其中雌果蝇占2/3。子一代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dB:Xb=1:3,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Y=1:1,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产生的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dBY:XdBXb:XbXb:XbY=1:1:3:3,其中XdBY胚胎致死,因此自由交配F2中果蝇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1:3:3,即F2中正常眼的概率为6/7。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X遗传、致死现象和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翅和正常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现用一些纯合亲本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F2表现型及比例
1
红眼♀×白眼♂
红眼♀:红眼♂=1:1
红眼♀:红眼♂:白眼♂=2:1:1
2
缺刻翅♀×正常翅♂
正常翅♀:缺刻翅♂=1:1
请回答:
(1)缺刻翅和正常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
(2)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3)研究者在组别2的F1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出现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请你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依据翅型判断出现该缺刻翅果蝇的原因,并预期实验结果。(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①若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②若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 (1). 正常翅 (2). 不遵循 (3).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 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翅型及其比例 (5). 若正常翅:缺刻翅=1:1/正常翅♀:缺刻翅♂=1:1,则为基因突变 (6). 正常翅:缺刻翅=2:1/正常翅♀:缺刻翅♂=2: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亲本红眼♀×白眼♂杂交,F1只有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2:1:1,存在性别差异,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红眼、白眼由A、a基因控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1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2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和XaY,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2:1:1。亲本缺刻翅♀×正常翅♂杂交,F1正常翅♀:缺刻翅♂=1:1,存在性别差异,说明该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由B、b基因控制,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F1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
【详解】(1)由于缺刻翅♀×正常翅♂杂交后代中,雌性个体只有正常翅,雄性个体只有缺刻翅,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正常翅对缺刻翅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F1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
(2)根据分析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故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研究者在组别2的F1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若出现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则这只缺刻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若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则这只缺刻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0Xb,为鉴定该缺刻翅雌果蝇的基因组成,可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翅型及其比例。若这只缺刻翅雌果蝇是基因突变所致,则XbXb×XBY→XBXb、XbY,即子代雌果蝇均表现正常翅,雄果蝇均表现缺刻翅。若这只缺刻翅雌果蝇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X0Xb×XBY→XBXb、XBX0、XbY、X0Y,其中X0Y胚胎时期致死,故子代表现型为:正常翅雌果蝇:缺刻翅雄果蝇=2:1,综合以上分析,实验方案为: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翅型及其比例。结果预测:①若子代正常翅♀:缺刻翅♂=1:1,则为基因突变;②若子代正常翅♀:缺刻翅♂=2: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