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1
    【生物】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2
    【生物】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常规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 染色体变异 B. 基因重组 C. 基因互换 D. 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的方法,一般要经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阶段。
    【详解】A. 染色体变异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A错误;
    B. 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
    C. 基因互换不是生物育种所依据的原理,C错误;
    D. 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所依据的主要原理,D错误。
    2.小麦抗锈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抗病易倒伏和易染病抗倒伏的两个纯合品种,采取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那么,对从F2中筛选出的抗病抗倒伏植株处理的方法是(  )
    A. 杂交 B. 自交 C. 测交 D. 回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有抗病易倒伏DDTT和易染病抗倒伏ddtt的两个纯合品种,采取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即ddTT,杂交过程如下图:

    若要得到ddTT,可选择ddT_连续自交。
    【详解】现有抗病易倒伏DDTT和易染病抗倒伏ddtt的两个纯合品种杂交,F1基因型为DdTt,F1自交后代中抗病抗倒伏植株基因型为ddTT、ddTt,其中杂合子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要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
    3.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的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的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
    B. 诱变剂提高了变异频率
    C. 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D. 青霉菌在诱变剂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a变为b、c、d,为基因突变,体现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A正确。与a对照,诱变剂提高了变异频率,B正确。D为少量菌株产生大量青霉素,C正确。青霉菌在诱变剂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没有基因重组,D错。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4. 下列哪项叙述不是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 )
    A. 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B. 质粒
    C. 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 D. 有多个限制酶识别序列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运载体需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重组DNA的鉴定和筛选。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衍生物与动植物病毒,选B。
    考点:本题考查运载体的条件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科学家尝试通过转基因工程,把一名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如成功治疗后,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
    A. 全部有病 B. 一半正常 C. 全部正常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即XbXb,通过基因工程对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该过程只是造血干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其他细胞中基因仍为XbXb。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Xb,对其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只是造血干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其他细胞遗传物质并未改变,因此她产生的卵细胞均含有Xb,而儿子的X染色体只来自母亲,所以其儿子患病几率为100%,A正确。
    6. 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 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C. 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 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A、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正确;
    B、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的后代,B错误;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有很多,如: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等,不仅只有突变,D错误.
    故选:A.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7.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瓶颈模式,图中●为抗药性个体,瓶颈部分表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
    B. 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因为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该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
    C. 在使用杀虫剂诱发抗药基因的产生,使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
    D. 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的进化方向,A错误;图中三年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并没有说明种群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并不代表形成了新物种,B错误;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其抗药基因频率的增加是由于抗药个体被选择留存下来不断繁殖,抗药个体增加,而非杀虫剂诱发抗药基因的产生,C错误;环境中无杀虫剂作用时,对于抗药个体与非抗药个体的选择是一样的;只有在环境中施加抗虫剂后,抗药个体明显比非抗药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这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D正确。
    8. 下列对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培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答案】C
    【解析】
    二培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培体和四倍体杂交形成的三倍体不育,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自然选择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故选C
    9.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的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淋巴
    B. 图中③表示血浆,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②中
    C. ③⑤都是代谢的主要场所,二者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
    D. ②产生的CO2必须经过③才能排出体外
    【答案】B
    【解析】
    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图中③表示血浆,血红蛋白分布于②红细胞中,B正确;③是血浆,⑤是组织液,它们的组成成分相似,都属于细胞外液,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C错误;②是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CO2,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外液的组成与关系
    【名师点睛】(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3)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10.人体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 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尿素的生成 ⑤胰岛素的合成 ⑥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详解】①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因此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①正确;
    ②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③错误;
    ④尿素是在细胞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内环境中产生,④错误;
    ⑤胰岛素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核糖体在细胞内,⑤错误;
    ⑥碳酸氢钠是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酸性物质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⑥正确;据以上分析,正确的有①⑥,故选D。
    11.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B. 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的稳态
    C.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D.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 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不同,差别非常大,A正确;
    B. 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血浆中缓冲物质,从而影响pH的稳态,B正确;
    C.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C正确;
    D. 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不会引起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但由于成分差别非常大,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D错误。
    12.红细胞中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
    A. 4 B. 6 C. 8 D.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红细胞中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据此分析。
    【详解】红细胞中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经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12层磷脂分子层,D正确。
    13.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蛋白的含量较高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
    C. 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
    D. 剧烈运动→乳酸增加→体液中的某些离子缓冲→pH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其血浆蛋白的含量较低,而人体内环境中血浆内血浆蛋白含量较高,A正确;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血液流经肝脏后因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增加,B正确;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出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但它本身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内,C错误;由于体液中存在一些缓冲物质,所以可以调节体液中pH相对稳定,D正确。
    【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Ⅱ)、血糖调节(Ⅱ)、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名师点睛】特别提醒:
    (1)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
    (2)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3)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
    (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5)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和信号变化:

    1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是( )
    A. 寒冷时出现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
    B. 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 有的人接触花粉皮肤出现红疹
    D. 血液中钙离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答案】A
    【解析】
    寒冷时出现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增加机体的产热量,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水肿,说明正常的调节已失去效果,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错误;有的人接触花粉皮肤出现红疹,属于过敏反应,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错误;血液中钙离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
    15.大火发生时,由于缺乏逃生通道,人们惊慌失措.请预测火灾发生时人体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  )
    ①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加强
    ②机体耗氧量增加 
    ③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④高级神经中枢高度兴奋
    A. 一项正确 B. 二项正确 C. 三项正确 D. 四项正确
    【答案】D
    【解析】
    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惶失措,此时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心跳加快,代谢增强,机体耗氧量增加,故选D。
    16.下列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呆小症 ②甲亢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糖尿病 ⑥大脖病
    A. ①③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
    【详解】①呆小症是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引起,①正确;
    ②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②错误;
    ③侏儒症是缺乏生长激素引起,③正确;
    ④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不是缺乏激素引起,④错误;
    ⑤糖尿病是缺乏胰岛素引起,⑤正确;
    ⑥大脖病是成年人缺乏甲状腺激素引起,⑥正确;所以正确的有①③⑤⑥,故选B。
    1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B.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 突触小体中内容物的释放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同时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其中W区受损,患者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S区受损,患者不能讲话但可以听得懂;V区受损,患者看不懂;H区受损,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详解】A. 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会讲话,A错误;
    B.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正确;
    C. 突触小体中内容物的释放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C错误;
    D.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的,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错误。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 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 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水
    C. 在强光下瞳孔缩小 D. 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动物体或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或体外的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的应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A. 当气温高时,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发生出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A正确;
    B.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水不属于反射活动,B错误;
    C. 当强光刺激眼睛时,通过神经调节,使瞳孔缩小,属于反射活动,C正确;
    D. 当气温低时,皮肤的冷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属于反射活动,D正确。
    19.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  )
    A. 细胞内液 B. 淋巴液 C. 细胞液 D. 组织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间隙中充满了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成分。
    【详解】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叫做突触,突触间隙位于两个细胞之间,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D正确。
    20.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叩击膝下韧带,小腿突然跳起 B. 沸水烫手,立即缩回
    C. 预备铃响,走进教室 D. 强光刺眼,瞬间闭目
    【答案】C
    【解析】
    【分析】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等参与即可完成,如缩手反射等;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详解】A. 叩击膝下韧带,小腿突然跳起,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 沸水烫手,立即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
    C. “预备铃响,走进教室”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C正确。
    D. 强光刺眼,瞬间闭目,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21.如图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细胞的通讯方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调节肝细胞生命活动的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B. A图中的激素一定是起降血糖的作用
    C. 如果B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1应该属于传入神经,靶细胞属于效应器
    D. 2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在靶细胞内被分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图表示胰岛分泌的激素(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细胞,属于体液调节中的激素调节;B图表示神经调节,其中1为轴突、2是突触小泡。
    【详解】A. 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调节肝细胞生命活动的方式属于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A正确;
    B. A图中的激素可能是胰岛素,降低血糖;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错误;
    C. 若B图所示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1应该属于传出神经,靶细胞属于效应器,C错误;
    D. 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所以2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靶细胞发生兴奋或抑制,当完成一次传递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但神经递质不进入靶细胞,因此被分解的场所在靶细胞外,D错误。
    22. 将大白鼠从0℃移到25℃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 耗氧量减少,体内酶活性不变
    B. 耗氧量减少,体内酶活性升高
    C. 耗氧量增加,体内酶活性不变
    D. 耗氧量增加,体内酶活性升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大白鼠是一种恒温哺乳动物,当它处于高温环境时,常常通过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来减少热量的产生。同时,大白鼠体内的酶由于温度恒定,故其活性基本不变,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3.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无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
    C. 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说明机体发生了体液免疫,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先加A液再加B液,无需水浴加热,可直接观察,A正确;
    B.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
    C. 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
    D.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
    24.下列不属于免疫调节的:
    A. 白细胞吞噬病毒 B. 吃海鲜引起过敏
    C. 监控清除癌变细胞 D. 酒精杀灭皮肤细菌
    【答案】D
    【解析】
    白细胞吞噬病毒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吃海鲜引起过敏,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B错误;监控清除癌变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功能,C错误;酒精不属于人体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其杀灭皮肤细菌不属于人体的免疫过程,D正确。
    25.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
    A. M表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N表示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B. M表示患有人类某种遗传病,N表示含有致病基因
    C. M表示人类细胞中的某DNA分子,N表示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D. M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N表示依靠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人类的遗传病分为三种: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NA分子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分子中A+G=T+C;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①相邻细胞间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②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③通过体液运输来完成的间接交流。
    【详解】A. 若M表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则N表示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错误;
    B. 若M表示患有人类某种遗传病,则N表示含有致病基因或染色体异常,B错误;
    C. M表示人类细胞中的某DNA分子,由于DNA分子是双链结构,碱基之间互补配对,所以N表示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成立,C正确;
    D. M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N可表示依靠受体或形成通道如胞间连丝,D错误。
    26.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 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C. 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 有些刚被救出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当移开重物救出幸存者时,由于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幸存者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而补充生理盐水会增加尿量,加速有害物质的排出,故可在施救前输入生理盐水。
    【详解】A. 移开重物幸存者被救出后,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浆渗透压升高,可能会导致心肾功能衰竭,如果先注射生理盐水,让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会减缓该现象,A正确;
    B. 根据题意,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血浆渗透压过高所致,B错误;
    C. 幸存者严重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尿量减少,C正确;
    D. 内环境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有些伤者的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D正确。
    27.侵人人体的细菌、病毒或异物,及人体的衰老、损伤细胞等,均可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予以清除,所以,吞噬细胞又被誉为“人体健康的卫士”。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黏膜到达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可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去行使其功能。下列有关吞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等处 B. 对病原体的清除无特异性
    C. 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淋巴细胞 D. 吞噬细胞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按照细胞质中有无颗粒可以将白细胞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可以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根据题意,吞噬细胞可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细菌、病毒或异物,及人体的衰老、损伤细胞等,且吞噬细胞可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去行使其功能,因此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无特异性,可存在于血液、组织液、淋巴等处。
    【详解】A. 根据题意,吞噬细胞可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去行使其功能,因此可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等处,A正确;
    B. 吞噬细胞可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病毒或异物,及人体的衰老、损伤细胞等,因此对病原体的清除无特异性,B正确;
    C. 吞噬细胞是由单核细胞分行而来,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
    D. 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病原体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28.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丁区域没有发生K+ 内流
    B. 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C. 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 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答案】A
    【解析】
    如果神经冲动是从图示轴突右侧传导而来,由于丁区域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则丁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则有K+的内流,A错误;由于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如果神经冲动是从图示轴突左侧传导而来,则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正确;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到负电荷,乙区域膜内是正电位,丁区域膜内是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由于图中只有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因而在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要弄清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静息电位是由K+ 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Na+ 内流形成的。
    29.现有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五种激素。如图中a、b、c、d、e分别代表上述五种激素中的一种,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接相邻的两种激素间在某些相应的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d、e三者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化学本质相同,三者可在同一细胞的同种细胞器上合成
    B. b、c两种激素在体温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可加快有机物的氧化放能过程,升高体温
    C. d可以被肝脏和肌肉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识别,一经作用之后立即被灭活
    D. a、b、c、d、e由内分泌细胞产生,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运送到特定的靶细胞后,发挥信息传递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分析,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这两种激素具有拮抗作用,因此d、e为两者之一;胰岛素是唯一可降低血糖的激素,又由于其它激素之间均为协同作用,由此确定d为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c和d为协同作用,则c为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有升高血糖作用;b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提高代谢强度作用;a为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所以a是生长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高血糖素、e是胰岛素。
    【详解】A. a是生长激素、d是胰高血糖素、e是胰岛素,三者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其中a、e是蛋白质,d是多肽,化学本质不相同,A错误;
    B. 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两种激素在体温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可加快代谢,升高体温,B正确;
    C. d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促进肝糖原再分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不作用于肌细胞,C错误;
    D.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其运输没有特异性,D错误。
    30. 某哺乳动物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Q1,散热速率为Q1′;进入0℃环境30min后产热速率为Q2,散热速率为Q2′,则
    A. Q1= Q1′< Q2= Q2′ B. Q1= Q1′< Q2 > Q2′
    C. Q1 > Q1′,Q2 > Q2′ D. Q1 < Q1′,Q2 > Q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不论是在20℃的环境中还是在0 ℃的环境中,人的体温都维持在37 ℃左右,说明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故产热量与散热量相同,即Q1=Q1′,Q2=Q2′,但是是低温下散热增加,所以产热也增加,即
    Q1<Q2, Q1′<Q2′,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1.如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细胞Ⅰ
    细胞Ⅱ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下丘脑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A错误;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性激素作用于子宫内壁,B错误;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抑制垂体细胞的分泌,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的,物质E(神经递质)只能从传入神经元传递到传出神经元,因此细胞I、II 不可能分别是传出神经元与传入神经元,D错误。
    【点睛】分析题图:题图是细胞I、 细胞II和物质E的关系,分析题图可知,E是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该信息分子作用于细胞Ⅱ(靶细胞)膜上的受体F,体现了细胞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
    32.已知苯丙酮尿症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请问在人群中该苯丙酮尿症隐性致病基因(a)基因的频率以及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携带者(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 1%和0.99% B. 1%和1.98%
    C. 1%和3.96% D. 1%和0.198%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苯丙酮尿症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和“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 1/10000”,可知 aa 的频率为1/10000,计算得 a 的频率为1/100。A+a=1,所以 A 的频率为 99/100, Aa的频率为 2×(99/100)×(1/100)=99/500。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计算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 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 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A错误;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即乙方框处,痛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即甲方框处;所以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B正确;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错误;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既能引起乙的兴奋,也能抑制乙的兴奋,D错误.
    考点: 神经调节
    点评:识记兴奋产生、传导和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关键。
    34.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①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寒冷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增强代谢,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因为天气变冷导致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而根据水代谢平衡可知,此时尿量增多;因为小鼠是恒温动物,体温不变,因此酶活性不变。
    【详解】根据题意,人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强代谢强度,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对应曲线①;温度降低,则汗腺分泌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对应曲线①;人为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酶的活性基本不变,对应曲线②;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①①②,D正确。
    35.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④为细胞免疫,A为淋巴因子;⑤为体液免疫,B为抗体
    B. 与B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 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D. 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⑤免疫,再通过④免疫,才能消灭抗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a、b、c、d、e、f、g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④免疫过程含有: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⑤免疫过程包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的过程,⑤属于体液免疫,物质B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A正确;物质B是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无膜结构),加工分泌直接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有关,线粒体为其提供能量,B正确;细胞f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具有分泌抗体的功能,C错误;病毒侵入人体,未进入细胞前,先通过体液免疫消灭大部分抗原,再通过细胞免疫使侵入组织细胞的病原体暴露出来,予以彻底消灭,D正确;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
    二、填空题
    36.如图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①属于_____育种.水稻某一优良性状(A)对不良性状(a)为显性,如用第①种方法育种,杂合子Aa逐代自交3次,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
    (2)第④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红色种皮的花生种子第④种育种方法培育获得了一株紫色种皮的变异植株,其自交后代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其原因是_____.
    (3)能体现细胞具全能性的是方法_____(选填①~⑤).与方法①相比方法②的优点是_____.
    (4)通过育种方法⑤培育抗虫棉属基因工程育种,此操作过程中抗虫基因表达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____.
    【答案】(8分) (1)杂交 7/9 (2)基因突变 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填该变异植株是杂合子也对)
    (3)② 缩短育种年限
    (4)(没有写转录和翻译这几个文字也行,加上DNA复制不扣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⑤列举的五种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1)①属于常规的杂交育种,亲代杂合子Aa逐代自交3次,子一代是AA:Aa:aa=1:2:1,淘汰aa后,在子一代的群体中Aa =2/3、AA =1/3; 1/3 AA 的后代都是1/3 AA ,2/3 Aa的自交后代 为2/3×1/4 AA、 2/3×1/2Aa 、2/3×1/4aa,所以子一代自交所得到的子二代中,有AA:Aa:aa=(1/3+1/6):1/3:1/6=3:2:1,淘汰aa后在子二代的群体中,AA=3/5、Aa=2/5,同理可计算出,子二代再自交所得到的子三代中:AA:Aa:aa(淘汰)=7:2:1(淘汰),所以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7/(7+2)=7/9。
    (2)④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依题意紫色种皮的变异植株,其自交后代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该变异植株是杂合子,该突变为显性突变。
    (3)②属于单倍体育种,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离体的花药培养成完整的单倍体植株,体现了细胞具全能性。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⑤是基因工程育种。抗虫基因表达是指抗虫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抗虫基因表达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
    考点:本题考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7.根据相关生物进化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的概念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了____________。
    (2)图中③是指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②是指_______________。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
    Ⅱ.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3)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Ⅲ.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如果该种群足够大,虽然出现个体迁出现象,但是整个种群不存在基因突变,个体间也随机交配,自然选择也没有发生作用,那么该种群基因E的频率会不会改变?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 自然选择学说 (3). 突变和基因重组 (4). 出现生殖隔离 (5). 变异 (6). 自然选择 (7). 基本单位 (8). 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9). 0.4 (10). 0.48 (11). 会
    【解析】
    【分析】
    Ⅰ中图示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其中①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④表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Ⅱ中题图可知,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蜥蜴原种出现不同的形态,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利变异被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与原有物种之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因此该图中X是变异,Y是自然选择,Z是隔离。
    【详解】Ⅰ.(1)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图中①代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因此图中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3)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Ⅱ.(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构成了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Ⅲ.根据题意,F1中黑檀体果蝇(ee)基因型比例=1600/(1600+8400)=16%,所以F1中e=40%,E=60%,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每一代中e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由于F1是自由交配而来,所以亲本中e=40%,E=60%,F1中Ee=2×E×e=2×60%×40%=48%;如果该种群中出现迁出现象,使种群中基因数目发生改变,所以会影响种群中E的基因频率。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生物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图。
    38.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__(填字母),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
    (2)A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是________,B激素通过________作用影响垂体的活动。
    (3)D代表的激素是__________,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主要是__________。
    (4)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 ]_________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__________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_________向传递的。
    (5)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_________病。
    【答案】 (1). ABC (2). 神经﹣体液 (3). 促进 (4). 反馈 (5). 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6). 血糖浓度变化 (7). ① 突触小泡 (8). 突触间隙 (9). 单 (10). 自身免疫
    【解析】
    【分析】
    据图甲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胰岛分泌的相关激素。据图乙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触后膜。
    【详解】(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所以血液中A、B、C三种激素都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同时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加,所以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分析题图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作用,B是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影响垂体的活动。
    (3)分析题图可知,D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影响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因素是血糖浓度的变化。
    (4)分析题图乙可知,①是突触小泡,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单向传递的。
    (5)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抗体作用于自身的正常细胞,这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过程,需要学生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识记常见激素的种类和功能,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属于对识记内容的考查。
    39.在刚刚过去的“一会一节”活动中,长跑比赛中,你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__________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继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此时通过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机体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__________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快速补充。胰岛素的作用是加速组织细胞__________葡萄糖。
    (4)在整个比赛及结束后,运动员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的,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
    【答案】 (1). 毛细血管舒张 (2). 下丘脑 (3). 渗透压 (4). 抗利尿激素(或ADH) (5). 胰岛A (6). 肝糖原 (7). 摄取、储存和利用 (8). 内环境稳态
    【解析】
    【分析】
    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中枢在下丘脑,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制是保持产热量=散热量。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后叶释放,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
    【详解】(1)长跑比赛中,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以加快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长跑比赛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于血糖的氧化分解,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快速补充。胰岛素的作用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
    (4)在整个比赛及结束后,运动员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的,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内环境稳态。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相关知识,学生需要能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过程,结合相应问题准确作答,难度适中。
    40.近年来,随着盗墓小说的流行,有人自学成才,加入盗墓行列,结果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图1为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请据图作答.

    (1)与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区.
    (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____(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____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将该标本置于较高浓度的KCl溶液中,刺激A点,A点_____(会、不会)发生电位变化.盗墓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____.
    (3)由于伤口过深,而破伤风芽孢杆菌又是_____(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医生担心盗墓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同时向他介绍了破伤风疫苗引发的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_____,与物质甲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有_____.
    (4)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_____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注射时,盗墓人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___的调控.
    【答案】 (1). S区 (2). 由正变负 (3). 不能 (4). B、C (5). 不会 (6). 持续兴奋或抑制 (7). 厌氧 (8). ⑤浆细胞 (9).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0). 脊髓 (11). 大脑皮层
    【解析】
    试题分析:
    (1)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 S 区与说话有关。
    (2)A 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细胞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由于兴奋经过突触(B、C)时,只能单方向传递,所以,刺激图 1 中 M 点,则 A 点不能产生兴奋。将该标本置于较高浓度的 KCl 溶液中,由于细胞外 Cl 浓度高,刺激 A 点,细胞膜很难发生电位逆转。 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后,递质会持续发挥作用,递质有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两种,因此,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3)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中会迅速繁殖。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 细胞,③是 B 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物质甲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即由膜构成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脊髓中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
    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与兴奋传导及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