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卷 (解析版)
展开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
一、单选题
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B.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
C. 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 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淋巴由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不能再回到组织液,而是回流到血浆, A错误、C正确.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扩散与渗透,B、D正确.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B. 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起缓冲作用
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 人体的内环境由体液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人体内环境及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组成、无机环境对内环境的影响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A错误.
H2CO3、NaHCO3分别能够中和碱性和酸性物质,因此对血浆pH相对稳定起缓冲作用,B正确.
人体对体温有调节能力,气温的变化时内环境的温度保持稳定,C错误.
人体的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D错误.
【点睛】葡萄糖等较大分子以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稳态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任何情况下机体都能保持稳态
D. 稳态是动态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C错误; 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稳定,D正确。故选C。
4.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营养成分
A. 血液 B. 血浆
C. 淋巴 D. 组织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内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详解】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 ( )
A. 为患者补充水分 B. 为患者补充无机盐
C. 保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D. 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人体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当于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故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维持内环境中的渗透压,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6.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A. 反射 B. 反射弧
C. 神经冲动 D. 神经中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A、C、D错误,B正确。
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递
B. 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
C. 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
D.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
【详解】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是单向传递的,A错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错误;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正确;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能完成缩手反射,D错误。
8.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完成 此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兴奋到达效应器的形式分别是
A. 反射弧;电信号 B. 反射弧;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C. 神经中枢;电信号 D. 神经中枢;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这是反射的过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以电信号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动物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
A. 通过体液运输 B. 微量和高效
C. 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 调节准确、快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因为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A正确;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B正确;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C正确;调节准确、快速是神经调节的特点,D错误。所以选D。
10.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
A. 小脑 B. 下丘脑 C. 大脑皮层 D. 脑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有下丘脑、脑干、小脑、脊髓和大脑皮层。
【详解】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属于高级中枢,A错误。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属于高级中枢,B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正确。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属于高级中枢,D错误。
【点睛】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脊髓是最低级中枢。一般来说,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1.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 脊髓、小脑、大脑
B. 脑干、脊髓、大脑
C. 大脑、脊髓、小脑
D. 脑干、脊髓、小脑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能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脑干能维持呼吸等。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完成呼吸、排尿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脑干、脊髓。阅读反射属于人类的语言功能,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A、C、D错误,B正确。
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A. 先从树突传向细胞体再传向轴突 B. 通过电荷流动来实现的
C. 由突触小体来完成的 D. 单向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
【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轴突传向树突或细胞体,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 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由突触来完成的,C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的传导过程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转变为静息状态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受到足够强的点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因此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转变为静息状态的电位变化是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表现和产生机理,明确该题问的是兴奋状态到静息状态,而不是由静息状态到兴奋状态。
1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体液是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都存在于细胞内
B. 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C. 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内环境
D. 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需要经过内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体液及其组成成分、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人体体液是指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A错误,B正确;由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错误;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需借助神经递质才能完成,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需在组织液中通过扩散才能到达突触后膜,因此需要经过内环境,D错误。
15. 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B.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变成脂肪
C.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D. 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糖原。A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胰岛素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
16. 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而且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定量摄取,原因是( )
A. 糖尿病人的消化功能不好
B. 糖尿病人的吸收功能不好
C. 米饭和馒头中含有大量葡萄糖
D. 米饭、馒头中的淀粉等经消化也能分解转变成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查对糖尿病防治措施的理解。明确糖尿病的病因和单糖、二糖、多糖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导致血糖浓度过高。米饭和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经淀粉酶催化可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米饭和馒头等主食也需定量摄取,选D。
17. 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图中的
A. S和甲 B. S和乙
C. T和甲 D. T和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是(T)甲状腺激素(S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缺乏时身高较矮,对应图中的乙曲线,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列四种器官中,不属于免疫系统的是
A. 胸腺 B. 胰腺 C. 淋巴结 D. 扁桃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脾、胸腺、淋巴结、扁桃体,胰腺不属于免疫器官。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19.淋巴细胞起源于( )
A. 脊髓 B. 胸腺 C. 骨髓 D. 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考查对免疫系统组成及免疫细胞来源的理解。明确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分布的场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脾是淋巴细胞分布的主要场所,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与免疫没有直接关系,选C。
20.抗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下列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B细胞 B. 浆细胞
C. T细胞 D. 吞噬细胞
【答案】B
【解析】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B正确,A、C、D均错误。
21.在特异性免疫中,不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的细胞是
A. 记忆T淋巴细胞
B. 效应T淋巴细胞
C. 浆细胞
D. B淋巴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细胞中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详解】记忆T淋巴细胞、效应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A、B、D不符合题意,浆细胞无识别功能,C符合题意,故选C。
22.当艾滋病病毒首次侵染人体时,首先识别并处理的免疫细胞是
A. 吞噬细胞 B. 效应T细胞 C. 记忆细胞 D. 浆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考生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当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时,该病毒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并摄取、处理,暴露出该病毒特有的抗原,而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进行后续免疫过程。故选A。
【点睛】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多数情况下,病原体被吞噬杀灭;若未被杀死,则经淋巴管到附近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进一步把它们消灭;一般只有毒力强、数量多的病原体才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挡而侵入血流及其它脏器,但是在血液、肝、脾或骨髓等处的吞噬细胞会对病原体继续进行吞噬杀灭。
23. 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A. 光能加速生长素的合成
B. 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C. 光加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光破坏了细胞的生理活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向光一侧分布少,茎对生长素不敏感,高浓度条件下促进生长作用明显,所以会向光生长.
解: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向光一侧分布少,这样背光一侧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故选:B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24. 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 )
A. 吲哚乙酸 B. 丙酮酸 C. 氨基酸 D. 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分离出的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
25.农民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顶端优势是下列哪种植物激素作用的结果
A. 乙烯 B. 细胞分裂素
C. 生长素 D. 脱落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所以顶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而侧芽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侧芽的生长。可见,顶端优势是植物生长素作用的结果,A、B、D均错误,C正确。
26.园林工人经常对校园内树木、花卉进行修整,剪去顶芽以促进侧芽的发育。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A. 顶端优势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剪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减小,抑制作用被解除,侧芽很快发育成枝条,这就是解除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因此,园林工人经常对校园内树木、花卉进行修整,剪去顶芽以促进侧芽的发育,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顶端优势,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含义,产生顶端优势的根本原因以及应用。
27.不属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是
A. 促进果实成熟 B.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C. 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 D.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考查对生长素作用和作用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详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不是促进成熟。选A,
【点睛】易混点: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28.在装有猕猴桃的袋子里放个成熟的苹果,能促进较硬的猕猴桃很快成熟变软,这期间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
A. 生长素 B. 乙烯 C. 赤霉素 D. 脱落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五大激素作用如下:
生长素: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生长素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芽,促进落花落果,故A项错误;乙烯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成熟果实可以产生乙烯,并释放到空气中,促进其他果实的成熟,故B正确;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种子的萌发,调节细胞伸长,故C项错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D错误。
29.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A. 赤霉素 B. 细胞分裂素 C. 脱落酸 D. 2,4-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常见的植物激素种类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都是植物激素,故A、B、C不符合题意;2,4-D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的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D符合题意。
【点睛】熟记植物激素的种类以及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
30.木棉、银杏在秋冬季节落叶,是对寒冷环境适应。促进叶片脱落的激素主要是
A. 生长素 B. 赤霉素
C. 脱落酸 D. 细胞分裂素
【答案】C
【解析】
促进木棉、银杏在秋冬季节叶片脱落的激素主要是脱落酸,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把握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识记并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为人体内血糖来源和去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血糖浓度③是_________________g/L。
(2)当人吃饭后,胰岛__________细胞合成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从而达到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血糖的作用。
(3)物质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0.8~1.2 (2). B (3). 降低 (4). 肝糖原 (5). 肌糖原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消化吸收;②表示肝糖原;③表示正常人血糖浓度的范围,即0.8~1.2 g/L;④表示肌糖原。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正常人血糖浓度的范围为0.8~1.2 g/L。
(2)人吃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物质②是肝糖原,物质④是肌糖原。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以及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或者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32.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射弧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__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向的。
【答案】 (1). 感受器 (2). 神经中枢 (3). 外负内正 (4). 双 (5). 单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
(2)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而咋i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结构的判断方法,能够根据神经节的位置或者突触的结构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33.下图是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b]_____________;[c]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抗原最终被消灭;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一定的免疫效应。
【答案】 (1). T细胞 (2). 抗体 (3). 效应T细胞 (4). 吞噬细胞 (5). 记忆细胞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吞噬细胞,b表示T细胞,c表示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d表示效应T细胞。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b表示T细胞;c表示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其可以分泌抗体;d表示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的抗原最终被消灭;a表示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
(2)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值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分泌大量的抗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准确判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的名称,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34.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__点左右(用字母表示)。
【答案】(1)两重性 低 高 (两空一分) (2)② (3)D
【解析】
试题分析:(1)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和生长素类似,类似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由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单子叶农作物曲线应为②。(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能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对单子叶农作物起促进作用,最好在D点。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