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解析版)
展开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
一、选择题
1.将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受单侧光照射的幼苗切面正上方,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
A. 不生长 B. 向左弯曲生长
C. 直立生长 D. 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该胚芽鞘已经切除尖端,因此单侧光不起作用,琼脂块上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均匀分布,促进胚芽鞘直立生长,C正确。
故选C。
2.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演替的趋势是生物数量越来越多,即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也不断增强。故选:A。
3.下列不属于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是( )
A. 水土流失的冲积物 B. 化学肥料
C. 来自电厂的废热 D. pH=3的雨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八大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质物质和化学品、水体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酸雨属于大气污染,ABC正确,D错误。故选D。
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功能相同的蛋白质结构不一定相同
B.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就会失去活性
C. 蛋白质经高温蒸煮后可以产生丰富的氨基酸
D. 一般来说,蛋白质中的氮主要存在于游离的氨基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功能相同的蛋白质结构不一定相同,如不同酶的活性中心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A正确;
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失去生物学活性,如酶和底物结合时,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但是酶并没有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才会失活,B错误;
C、蛋白质经高温蒸煮只会破坏空间结构,不会水解成氨基酸,C错误;
D、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分布在肽键中,D错误。
故选A。
5.下列关于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禁止近亲结婚是优生措施之一
B. 多基因遗传病不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区分
C.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可确定家族性心肌病的遗传方式
D. 为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的做法属于选择放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是优生措施之一,A正确;
B、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有家族聚集现象,不容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区分,B正确;
C、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法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错误;
D、为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的做法可以降低遗传病的致死率,属于选择放松,D正确。
故选C。
6.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可在线粒体内分解为和
B. 溶酶体只能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
C. 中心体可存在于某些植物细胞中
D. 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都会送到高尔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丙酮酸可在线粒体内分解为和,A错误;
B、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及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B错误;
C、中心体可存在于动物细胞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C正确;
D、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或细胞的其他部位,如线粒体、叶绿体等,D错误。
故选C。
7.豌豆的高茎对矮茎完全显性。如图表示杂交实验操作,其中甲为纯合矮茎,乙为纯合高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界中豌豆是闭花授粉,便于形成纯种
B. 豌豆杂交实验中,操作的顺序是先②后①
C. ①、②操作过程都需要考虑花粉的成熟程度
D. ①②操作过程是所有植物杂交实验都必需的步骤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
B、豌豆杂交实验中,先②去雄,后①人工授粉,B正确;
C、②去雄时要在花粉未成熟前去雄,①人工授粉要待花成熟时完成授粉,C正确;
D、有些雌雄异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时不需要经过②去雄过程,D错误。
故选D。
8.关于自然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
B.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
C. 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的不定向变异积累成定向变异
D. 自然选择作用于存活率和繁殖率有差异的个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除了自然选择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发生进化外,人工选择、基因突变等其他因素也会改变基因频率使生物发生进化,B错误;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C错误;
D、若变异性状影响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D正确。
故选D。
9.运动神经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B. 该神经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胞体
C. 该神经元通常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D. 该神经元的突触前末梢受其他神经元支配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该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所以其胞体位于脊髓,A正确;
B、该神经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胞体,B正确;
C、该神经元有多个树突,但只有一个轴突,C正确;
D、由图可知,该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受其他神经元的突触前末梢支配,D错误。
故选D。
10.下图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变化示意图,①~④表示其中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产生的少量ATP,用于细胞呼吸的下一阶段
B. 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嵴和内膜中
C. ③过程不会在植物细胞中发生
D. ④过程需要乳酸脱氢酶的催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过程产生的少量ATP,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A错误;
B、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嵴和内膜中,B正确;
C、少数植物细胞也可以发生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如马铃薯块茎等,C错误;
D、④过程是产酒精的无氧呼吸,而乳酸脱氢酶是催化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故④过程不需要乳酸脱氢酶,D错误。
故选B。
11.质膜结构模型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组成质膜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磷脂分子,其分子结构与甘油三酯的结构相似
B. ②可参与所有细胞膜的构成
C. ③和④在质膜的两侧均有分布
D. 若⑤具有转运功能,则其转运物质过程中一定消耗ATP
【答案】A
【解析】
【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①为磷脂分子,其分子结构与甘油三酯的结构相似,A正确;
B、②胆固醇可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B错误;
C、③糖蛋白和④糖脂只在质膜的外侧有分布,C错误;
D、若⑤具有转运功能,则其转运物质过程中有可能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将导致细胞周期变短 B. 细胞衰老时各种酶的活性降低
C.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病变引起的 D. 细胞癌变后会增强细胞的代谢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分化后分裂能力减弱或消失,故细胞周期变长或消失,A错误;
B、细胞衰老时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与衰老凋亡相关酶活性会升高,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引起的细胞程序性死亡,C错误;
D、细胞癌变后分裂旺盛,代谢增强,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
B. 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
C. 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展为患者
D. HIV可通过在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而加大传播几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A正确;
B、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B正确;
C、感染HIV后一般有较长的潜伏期,C正确;
D、HIV必须要寄生到活细胞中才能大量增殖,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确定染色体组型先要对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显微摄影
B. 染色体组型图中X和Y染色体分别列入不同组
C. 染色体组型是生物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全貌
D. 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可用于各种遗传病的诊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染色体组型一般是以处于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A错误;
B、X和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分别列入不同的染色体组,B正确;
C、染色体组型能体现该生物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但不是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C错误;
D、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可用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诊断,D错误。
故选B。
15.选择合适的方法培育新品种可造福于人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一般可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获得新品种
B.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提高生物的突变频率
C. 单倍体育种最终是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单倍体作为新品种
D. 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后代为三倍体西瓜新物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A、杂交育种一般可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获得新品种,A正确;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错误;
C、单倍体育种最终是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植株作为新品种,C错误;
D、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不可育,不属于新物种,D错误。
故选A。
16.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等均可出现在内环境中
C. 所有动物细胞都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存是机体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此外还有脑脊液等,A错误;
B、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等均可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
C、高等动物的部分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如肺泡细胞可与外界直接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机体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是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选B。
17.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 D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中的核糖体
C. 细胞核内存在易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D. 有丝分裂中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会出现多个细胞核,A错误;
B、D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B错误;
C、细胞核内存在染色质,其易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正确;
D、核膜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解体,有丝分裂中期没有核孔,D错误。
故选C。
18.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③均可发生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
B. 过程①②③均属于遗传信息的表达
C. 过程④中碱基配对方式为U-A、C-G
D. 过程⑤的模板是细胞中DNA转录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故过程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均可发生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A正确;
B、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没有包括DNA复制过程,B错误;
C、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U-A、A-T、G-C、C-G,C错误;
D、过程⑤为RNA复制,其模板是侵入细胞中的RNA病毒的遗传物质RNA,D错误。
故选A。
1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需经解离、压片等操作才能将细胞分散
B.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 当细胞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细胞内外的蔗糖溶液浓度相等
D. 无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不需要经解离、压片等过程,A错误;
B、不同部位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不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B正确;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故当细胞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细胞内外的蔗糖溶液浓度不相等,C错误;
D、无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也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D错误。
故选B。
20.尖锐的异物刺破皮肤后,机体免疫系统将带入的病原体清除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为异物刺破皮肤后引起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B. 尖锐异物携带的病原体即是抗原
C. 受损皮肤附近组织液渗透压降低
D. ①、②、③过程表示淋巴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示为异物刺破皮肤后引起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A正确;
B、抗原是能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两者不是等同关系,B错误;
C、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C错误;
D、①、②、③过程表示吞噬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D错误;
故选A。
21.为验证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的方法步骤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评价不合理的是( )
步骤
项目
试管1
试管2
1
新鲜唾液
1 mL
1 mL
2
1%淀粉溶液
2 mL
2 mL
3
37℃恒温水浴
1 min
1 min
4
1 mol/L盐酸
1 mL
/
5
1 mol/L氢氧化钠
/
1 mL
6
碘液
2滴
2滴
结果预期
均变蓝
A. 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 37℃恒温水浴时间过短
C. 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 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表格看出,缺少加蒸馏水的正常pH值的对照组,A正确;
B、37℃恒温水浴时间过短,应水浴加热5min,让其充分反应,B正确;
C、该实验可以选用碘液作为实验结果的检测试剂,C错误;
D、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该先调节pH,再加入新鲜唾液(唾液淀粉酶),所以该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不合理,D正确。
故选C。
2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糖核酸
B. 实验步骤为标记、混合、搅拌、离心、检测
C. 可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标记噬菌体的DNA
D. 噬菌体繁殖子代时所需的原料及模板均由细菌提供
【答案】B
【解析】
【详解】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
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B正确;
C、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C错误;
D、噬菌体繁殖子代时所需的模板是由噬菌体自身提供,D错误。
故选B。
23.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体内某次减数分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甲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与乙细胞相等
C. 丙细胞分裂结束可产生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
D. 该生物卵巢中的细胞,染色体组数最多时为2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
B、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相等,B正确;
C、由乙图可知,ab所在染色体进入到第一极体丙细胞中,故其分裂结束可产生基因型为ab的第二极体,C错误;
D、该生物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可以达到最多,为4组,D错误。
故选B。
24.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可说明动作电位沿轴突进行双向传导
B. 图示外流、内流的原因是膜内外存在局部电流
C. 图示a点部位正处于极化状态,即将发生去极化
D. 图示b点部位正处于反极化状态,即将发生复极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示过程只能说明动作电位沿轴突向右传导,A错误;
B、图示外流、内流的原因是膜内外存在离子浓度差,B错误;
C、图示a点部位正处于复极化状态,即将发生极化,C错误;
D、图示b点部位正处于反极化状态,即将发生复极化,D正确。
故选D。
25.某种动物的3个种群迁入不同自然环境后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c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表示种群迁入后数量变化将一直维持指数增长
B. 曲线b表示K是种群迁入后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C. 曲线c表示种群迁入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D. 据图推测曲线a所示的种群所在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曲线a表示种群迁入后初始阶段的数量变化,A错误;
B、曲线b表示的K是环境容纳量,不是种群迁入后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B错误;
C、曲线c表示种群迁入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C正确;
D、据图推测曲线a所示的种群所在地区最适合该种动物生存,不一定适合人类居住,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能量被鹰摄入后的流动情况,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鹰所在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
(2)图甲中的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若施用某种农药来控制蚜虫的数量,会导致该农药在鹰体内积累并对其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可利用蜘蛛等天敌将蚜虫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这属于种群数量的________调节因素。
(3)图甲中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当青蛙被人类大量抓捕后,蛇的数量将基本不变,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复杂、________能力较强所致。
(4)图乙中的a表示鹰的________;b是流向________的能量;c是鹰________的能量。
(5)用图乙中的字母列式表示可用于鹰生长、繁殖的能量:________。
【答案】 (1). 黄雀、蜥蜴、青蛙 (2). 6 (3). 生物放大/生物富集 (4). 外源性 (5). 捕食和竞争 (6).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抵抗外力干扰能力 (7). 同化量 (8). 分解者 (9). 未被利用 (10). a-d
【解析】
【详解】(1)据图甲分析可知,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黄雀、蜥蜴、青蛙,鹰所在的食物链共有6条。
(2)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如农药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放大(生物富集);利用天敌控制种群密度属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3)图甲中鹰与蛇有捕食关系,又都以黄雀为食,故还存在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越强。
(4)据上分析可知,图乙中的a表示鹰同化的能量,b是鹰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是鹰未被利用的能量。
(5)图乙中用于鹰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a鹰同化的能量-d鹰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7.卡尔文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探究各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1过程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中进行,RuBP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和RuBP结合产生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___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ATP。
(2)图1中的物质①可以为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提供________,每生成1分子物质④需要经过________轮卡尔文循环,此时有________分子物质③用于RuBP的再生。
(3)图2中的自变量为________,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若由A点条件变为B点条件,则短时间内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________(增大/减小/基本不变);若由B点条件变为C点条件,则短时间内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________(增大/减小/基本不变)。
【答案】 (1). 基质 (2). C、H、O、P (3). 不需要 (4). 氢和能量 (5). 3 (6). 5 (7). 光强度、温度、浓度 (8). 光强度 (9). 增大 (10). 基本不变
【解析】
【详解】(1)图1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RuBP 是1,5二磷酸核酮糖,故其组成元素是C、H、O、P, 和RuBP结合产生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2)图1中的物质①是NADPH,可以为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提供氢和能量,每生成1分子物质④三碳糖需要经过3轮卡尔文循环,此时有5分子物质③用于RuBP的再生。
(3)分析图2可知,自变量有光强度、温度、浓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A点时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增强,故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由A点条件变为B点条件,光合速率增强,故短时间内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增大;由B点条件变为C点条件,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故短时间内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基本不变。
28.图甲表示某XY型的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用实线表示)和细胞核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图乙表示该动物某一器官内的细胞分裂图像(只画出部分染色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发生大量核糖体增生的时期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代号),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代号)。
(2)图甲d、e时期核基因几乎不转录出新的mRNA,其原因是________。
(3)图甲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4)由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图像可知,该动物的“某器官”最可能是________。
(5)图乙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甲中的d段,细胞Ⅱ中的②、③染色体的形态类型为________着丝粒染色体。
(6)图乙1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实际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图1细胞中所示的染色体________(包含/不包含)性染色体,图Ⅳ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________(包含/不包含)性染色体。
【答案】 (1). a (2). c (3). (该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转录) (4). 着丝粒断裂(或分开)/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分开) (5). 睾丸/精巢 (6). Ⅲ、Ⅳ (7). 端 (8). 48 (9). 不包含 (10). 不包含
【解析】
【详解】(1)发生大量核糖体增生的时期是G1期,对应图甲中的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完成翻译过程,故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G2期,对应图甲中的c。
(2)图甲d、e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转录,故这一时间段核基因几乎不转录出新的mRNA,mRNA含量较低。
(3)图甲中CD段每条染色体2个DNA变为每条染色体1个DNA的原因是着丝粒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4)图乙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该器官是睾丸。
(5)图甲中d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故图乙中的细胞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Ⅳ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处于图甲的d段。由图乙可知,细胞Ⅱ中的②、③染色体属于端着丝粒染色体。
(6)该动物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图乙I时期即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8条染色体,据上分析可知,该动物为雄性,性染色体是X和Y染色体,为形状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而图I细胞中所示的染色体没有形状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故不包含性染色体,图Ⅳ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由细胞Ⅲ中染色体分离而来,也没有画出性染色体。
29.果蝇眼色色素的产生需显性基因A,只有隐性基因a时不产生色素,不产生色素的个体为白眼。另一个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B使眼色呈现紫色,隐性基因b使眼色呈现红色。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择1只紫色眼雌果蝇和1只白眼雄果蝇为亲本杂交获得,的表现型和数目如下表:
紫色眼
红色眼
雌性
107
0
雄性
52
54
回答下列问题:
(1)显性基因B在________染色体上,决定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分别遵循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
(2)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种。
(3)取中的紫色眼雌果蝇和红色眼雄果蝇相互杂交获得。雌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
(4)欲验证中紫色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从果蝇中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的白眼雌果蝇与之测交,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__________。
【答案】 (1). X (2). 分离 (3). (4). 4 (5). 3 (6). 1/8 (7). 和 (8). aaXbXb (9).
【解析】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a位于常染色体上,决定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分别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两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据上分析可知,亲本紫眼雌性基因型为AAXBXb,白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XBY,果蝇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4种,表现型有紫眼雌性、紫眼雄性、红眼雄性共3种。
(3)中的紫色眼雌果蝇(1/2AaXBXB、1/2AaXBXb)和红色眼雄果蝇(AaXbY)相互杂交获得。雌果蝇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Xb,占1/2×1/4=1/8。
(4)欲验证中紫色眼雄果蝇的基因型AaXBY,可从果蝇中选择基因型为aaXbXb的白眼雌果蝇与之测交,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30.血浆凝固酶能使含有枸橼酸钠的兔血浆发生凝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致病性的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非致病性葡萄球菌则不产生此酶。现欲用玻片凝集法鉴定某种待测葡萄球菌是否能产生血浆凝固酶,请根据以下提供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材料用具:金黄色葡萄球菌、待测葡萄球菌、生理盐水、含有枸橼酸钠的兔血浆、载玻片、接种环、记号笔、火柴、酒精灯等。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接种环用于细菌和血浆取样、相关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不做要求。)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取2块载玻片,在背面用记号笔分别标记A、B,点燃酒精灯。
②用接种环分别取适量且等量________置于两块载玻片上。
③用接种环取适量且等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置于A载玻片与B载玻片中,与②中的物质混合均匀。
④轻轻摇动玻片,同时观察两块载玻片中________。
⑤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玻片A出现凝集,________,则说明待测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②若玻片A出现凝集,________,则说明待测菌不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3)实验分析:
①推测实验中枸橼酸钠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
②该实验可通过检测待测菌是否能产生血浆凝固酶,进而判断其是否具有________。
③实验操作过程中,每次取样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________处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④细菌可能存在自凝现象(即细菌自身凝集)而出现假阳性,有人认为上述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相应结论。为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需补充的实验思路为:实验前将两种细菌分别置于已加入________的载玻片中,混匀后观察两种细菌有无自凝现象。
【答案】 (1). (含有枸橼酸钠的)兔血浆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待测葡萄球菌 (4). (兔)血浆的凝集状况 (5). 玻片B出现凝集 (6). 玻片B不凝集 (7). 抗凝剂 (8). 致病性 (9). (酒精灯)灭菌/杀菌 (10). 生理盐水
【解析】
【详解】(1)①取2块载玻片,在背面用记号笔分别标记A、B,点燃酒精灯。
②用接种环分别取适量且等量含有枸橼酸钠兔血浆置于两块载玻片上。
③用接种环取适量且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待测葡萄球菌,分别置于A载玻片与B载玻片中,与②中的物质混合均匀。
④轻轻摇动玻片,同时观察两块载玻片中血浆的凝集状况。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玻片A出现凝集,玻片B出现凝集,则说明待测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②若玻片A出现凝集,玻片B不凝集,则说明待测菌不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3)①实验中枸橼酸钠是起抗凝剂的作用。
②该实验可通过检测待测菌是否能产生血浆凝固酶,进而判断其是否具有致病性。
③每次取样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④为了排除细菌自身凝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补充的实验是实验前将两种细菌分别置于已加入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中,混匀后观察两种细菌有无自凝现象。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
一、选择题
1.将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受单侧光照射的幼苗切面正上方,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
A. 不生长 B. 向左弯曲生长
C. 直立生长 D. 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该胚芽鞘已经切除尖端,因此单侧光不起作用,琼脂块上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均匀分布,促进胚芽鞘直立生长,C正确。
故选C。
2.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演替的趋势是生物数量越来越多,即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也不断增强。故选:A。
3.下列不属于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是( )
A. 水土流失的冲积物 B. 化学肥料
C. 来自电厂的废热 D. pH=3的雨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八大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质物质和化学品、水体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酸雨属于大气污染,ABC正确,D错误。故选D。
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功能相同的蛋白质结构不一定相同
B.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就会失去活性
C. 蛋白质经高温蒸煮后可以产生丰富的氨基酸
D. 一般来说,蛋白质中的氮主要存在于游离的氨基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功能相同的蛋白质结构不一定相同,如不同酶的活性中心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A正确;
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失去生物学活性,如酶和底物结合时,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但是酶并没有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才会失活,B错误;
C、蛋白质经高温蒸煮只会破坏空间结构,不会水解成氨基酸,C错误;
D、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分布在肽键中,D错误。
故选A。
5.下列关于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禁止近亲结婚是优生措施之一
B. 多基因遗传病不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区分
C.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可确定家族性心肌病的遗传方式
D. 为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的做法属于选择放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是优生措施之一,A正确;
B、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有家族聚集现象,不容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区分,B正确;
C、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法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错误;
D、为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的做法可以降低遗传病的致死率,属于选择放松,D正确。
故选C。
6.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可在线粒体内分解为和
B. 溶酶体只能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
C. 中心体可存在于某些植物细胞中
D. 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都会送到高尔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丙酮酸可在线粒体内分解为和,A错误;
B、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及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B错误;
C、中心体可存在于动物细胞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C正确;
D、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或细胞的其他部位,如线粒体、叶绿体等,D错误。
故选C。
7.豌豆的高茎对矮茎完全显性。如图表示杂交实验操作,其中甲为纯合矮茎,乙为纯合高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界中豌豆是闭花授粉,便于形成纯种
B. 豌豆杂交实验中,操作的顺序是先②后①
C. ①、②操作过程都需要考虑花粉的成熟程度
D. ①②操作过程是所有植物杂交实验都必需的步骤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
B、豌豆杂交实验中,先②去雄,后①人工授粉,B正确;
C、②去雄时要在花粉未成熟前去雄,①人工授粉要待花成熟时完成授粉,C正确;
D、有些雌雄异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时不需要经过②去雄过程,D错误。
故选D。
8.关于自然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
B.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
C. 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的不定向变异积累成定向变异
D. 自然选择作用于存活率和繁殖率有差异的个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除了自然选择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发生进化外,人工选择、基因突变等其他因素也会改变基因频率使生物发生进化,B错误;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C错误;
D、若变异性状影响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D正确。
故选D。
9.运动神经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B. 该神经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胞体
C. 该神经元通常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D. 该神经元的突触前末梢受其他神经元支配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该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所以其胞体位于脊髓,A正确;
B、该神经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胞体,B正确;
C、该神经元有多个树突,但只有一个轴突,C正确;
D、由图可知,该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受其他神经元的突触前末梢支配,D错误。
故选D。
10.下图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变化示意图,①~④表示其中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产生的少量ATP,用于细胞呼吸的下一阶段
B. 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嵴和内膜中
C. ③过程不会在植物细胞中发生
D. ④过程需要乳酸脱氢酶的催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过程产生的少量ATP,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A错误;
B、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嵴和内膜中,B正确;
C、少数植物细胞也可以发生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如马铃薯块茎等,C错误;
D、④过程是产酒精的无氧呼吸,而乳酸脱氢酶是催化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故④过程不需要乳酸脱氢酶,D错误。
故选B。
11.质膜结构模型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组成质膜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磷脂分子,其分子结构与甘油三酯的结构相似
B. ②可参与所有细胞膜的构成
C. ③和④在质膜的两侧均有分布
D. 若⑤具有转运功能,则其转运物质过程中一定消耗ATP
【答案】A
【解析】
【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①为磷脂分子,其分子结构与甘油三酯的结构相似,A正确;
B、②胆固醇可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B错误;
C、③糖蛋白和④糖脂只在质膜的外侧有分布,C错误;
D、若⑤具有转运功能,则其转运物质过程中有可能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将导致细胞周期变短 B. 细胞衰老时各种酶的活性降低
C.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病变引起的 D. 细胞癌变后会增强细胞的代谢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分化后分裂能力减弱或消失,故细胞周期变长或消失,A错误;
B、细胞衰老时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与衰老凋亡相关酶活性会升高,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引起的细胞程序性死亡,C错误;
D、细胞癌变后分裂旺盛,代谢增强,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
B. 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
C. 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展为患者
D. HIV可通过在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而加大传播几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A正确;
B、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B正确;
C、感染HIV后一般有较长的潜伏期,C正确;
D、HIV必须要寄生到活细胞中才能大量增殖,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确定染色体组型先要对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显微摄影
B. 染色体组型图中X和Y染色体分别列入不同组
C. 染色体组型是生物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全貌
D. 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可用于各种遗传病的诊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染色体组型一般是以处于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A错误;
B、X和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分别列入不同的染色体组,B正确;
C、染色体组型能体现该生物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但不是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C错误;
D、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可用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诊断,D错误。
故选B。
15.选择合适的方法培育新品种可造福于人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一般可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获得新品种
B.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提高生物的突变频率
C. 单倍体育种最终是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单倍体作为新品种
D. 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后代为三倍体西瓜新物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A、杂交育种一般可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获得新品种,A正确;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错误;
C、单倍体育种最终是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植株作为新品种,C错误;
D、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不可育,不属于新物种,D错误。
故选A。
16.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等均可出现在内环境中
C. 所有动物细胞都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存是机体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此外还有脑脊液等,A错误;
B、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等均可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
C、高等动物的部分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如肺泡细胞可与外界直接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机体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是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选B。
17.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 D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中的核糖体
C. 细胞核内存在易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D. 有丝分裂中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会出现多个细胞核,A错误;
B、D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B错误;
C、细胞核内存在染色质,其易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正确;
D、核膜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解体,有丝分裂中期没有核孔,D错误。
故选C。
18.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③均可发生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
B. 过程①②③均属于遗传信息的表达
C. 过程④中碱基配对方式为U-A、C-G
D. 过程⑤的模板是细胞中DNA转录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故过程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均可发生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A正确;
B、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没有包括DNA复制过程,B错误;
C、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U-A、A-T、G-C、C-G,C错误;
D、过程⑤为RNA复制,其模板是侵入细胞中的RNA病毒的遗传物质RNA,D错误。
故选A。
1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需经解离、压片等操作才能将细胞分散
B.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 当细胞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细胞内外的蔗糖溶液浓度相等
D. 无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不需要经解离、压片等过程,A错误;
B、不同部位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不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B正确;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故当细胞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细胞内外的蔗糖溶液浓度不相等,C错误;
D、无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也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D错误。
故选B。
20.尖锐的异物刺破皮肤后,机体免疫系统将带入的病原体清除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为异物刺破皮肤后引起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B. 尖锐异物携带的病原体即是抗原
C. 受损皮肤附近组织液渗透压降低
D. ①、②、③过程表示淋巴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示为异物刺破皮肤后引起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A正确;
B、抗原是能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两者不是等同关系,B错误;
C、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C错误;
D、①、②、③过程表示吞噬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D错误;
故选A。
21.为验证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的方法步骤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评价不合理的是( )
步骤
项目
试管1
试管2
1
新鲜唾液
1 mL
1 mL
2
1%淀粉溶液
2 mL
2 mL
3
37℃恒温水浴
1 min
1 min
4
1 mol/L盐酸
1 mL
/
5
1 mol/L氢氧化钠
/
1 mL
6
碘液
2滴
2滴
结果预期
均变蓝
A. 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 37℃恒温水浴时间过短
C. 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 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表格看出,缺少加蒸馏水的正常pH值的对照组,A正确;
B、37℃恒温水浴时间过短,应水浴加热5min,让其充分反应,B正确;
C、该实验可以选用碘液作为实验结果的检测试剂,C错误;
D、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该先调节pH,再加入新鲜唾液(唾液淀粉酶),所以该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不合理,D正确。
故选C。
2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糖核酸
B. 实验步骤为标记、混合、搅拌、离心、检测
C. 可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标记噬菌体的DNA
D. 噬菌体繁殖子代时所需的原料及模板均由细菌提供
【答案】B
【解析】
【详解】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
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B正确;
C、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C错误;
D、噬菌体繁殖子代时所需的模板是由噬菌体自身提供,D错误。
故选B。
23.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体内某次减数分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甲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与乙细胞相等
C. 丙细胞分裂结束可产生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
D. 该生物卵巢中的细胞,染色体组数最多时为2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
B、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相等,B正确;
C、由乙图可知,ab所在染色体进入到第一极体丙细胞中,故其分裂结束可产生基因型为ab的第二极体,C错误;
D、该生物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可以达到最多,为4组,D错误。
故选B。
24.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可说明动作电位沿轴突进行双向传导
B. 图示外流、内流的原因是膜内外存在局部电流
C. 图示a点部位正处于极化状态,即将发生去极化
D. 图示b点部位正处于反极化状态,即将发生复极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示过程只能说明动作电位沿轴突向右传导,A错误;
B、图示外流、内流的原因是膜内外存在离子浓度差,B错误;
C、图示a点部位正处于复极化状态,即将发生极化,C错误;
D、图示b点部位正处于反极化状态,即将发生复极化,D正确。
故选D。
25.某种动物的3个种群迁入不同自然环境后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c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表示种群迁入后数量变化将一直维持指数增长
B. 曲线b表示K是种群迁入后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C. 曲线c表示种群迁入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D. 据图推测曲线a所示的种群所在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曲线a表示种群迁入后初始阶段的数量变化,A错误;
B、曲线b表示的K是环境容纳量,不是种群迁入后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B错误;
C、曲线c表示种群迁入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C正确;
D、据图推测曲线a所示的种群所在地区最适合该种动物生存,不一定适合人类居住,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能量被鹰摄入后的流动情况,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鹰所在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
(2)图甲中的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若施用某种农药来控制蚜虫的数量,会导致该农药在鹰体内积累并对其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可利用蜘蛛等天敌将蚜虫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这属于种群数量的________调节因素。
(3)图甲中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当青蛙被人类大量抓捕后,蛇的数量将基本不变,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复杂、________能力较强所致。
(4)图乙中的a表示鹰的________;b是流向________的能量;c是鹰________的能量。
(5)用图乙中的字母列式表示可用于鹰生长、繁殖的能量:________。
【答案】 (1). 黄雀、蜥蜴、青蛙 (2). 6 (3). 生物放大/生物富集 (4). 外源性 (5). 捕食和竞争 (6).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抵抗外力干扰能力 (7). 同化量 (8). 分解者 (9). 未被利用 (10). a-d
【解析】
【详解】(1)据图甲分析可知,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黄雀、蜥蜴、青蛙,鹰所在的食物链共有6条。
(2)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如农药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放大(生物富集);利用天敌控制种群密度属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3)图甲中鹰与蛇有捕食关系,又都以黄雀为食,故还存在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越强。
(4)据上分析可知,图乙中的a表示鹰同化的能量,b是鹰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是鹰未被利用的能量。
(5)图乙中用于鹰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a鹰同化的能量-d鹰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7.卡尔文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探究各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1过程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中进行,RuBP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和RuBP结合产生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___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ATP。
(2)图1中的物质①可以为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提供________,每生成1分子物质④需要经过________轮卡尔文循环,此时有________分子物质③用于RuBP的再生。
(3)图2中的自变量为________,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若由A点条件变为B点条件,则短时间内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________(增大/减小/基本不变);若由B点条件变为C点条件,则短时间内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________(增大/减小/基本不变)。
【答案】 (1). 基质 (2). C、H、O、P (3). 不需要 (4). 氢和能量 (5). 3 (6). 5 (7). 光强度、温度、浓度 (8). 光强度 (9). 增大 (10). 基本不变
【解析】
【详解】(1)图1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RuBP 是1,5二磷酸核酮糖,故其组成元素是C、H、O、P, 和RuBP结合产生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2)图1中的物质①是NADPH,可以为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提供氢和能量,每生成1分子物质④三碳糖需要经过3轮卡尔文循环,此时有5分子物质③用于RuBP的再生。
(3)分析图2可知,自变量有光强度、温度、浓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A点时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增强,故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由A点条件变为B点条件,光合速率增强,故短时间内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增大;由B点条件变为C点条件,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故短时间内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基本不变。
28.图甲表示某XY型的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用实线表示)和细胞核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图乙表示该动物某一器官内的细胞分裂图像(只画出部分染色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发生大量核糖体增生的时期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代号),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代号)。
(2)图甲d、e时期核基因几乎不转录出新的mRNA,其原因是________。
(3)图甲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4)由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图像可知,该动物的“某器官”最可能是________。
(5)图乙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甲中的d段,细胞Ⅱ中的②、③染色体的形态类型为________着丝粒染色体。
(6)图乙1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实际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图1细胞中所示的染色体________(包含/不包含)性染色体,图Ⅳ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________(包含/不包含)性染色体。
【答案】 (1). a (2). c (3). (该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转录) (4). 着丝粒断裂(或分开)/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分开) (5). 睾丸/精巢 (6). Ⅲ、Ⅳ (7). 端 (8). 48 (9). 不包含 (10). 不包含
【解析】
【详解】(1)发生大量核糖体增生的时期是G1期,对应图甲中的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完成翻译过程,故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G2期,对应图甲中的c。
(2)图甲d、e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转录,故这一时间段核基因几乎不转录出新的mRNA,mRNA含量较低。
(3)图甲中CD段每条染色体2个DNA变为每条染色体1个DNA的原因是着丝粒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4)图乙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该器官是睾丸。
(5)图甲中d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故图乙中的细胞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Ⅳ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处于图甲的d段。由图乙可知,细胞Ⅱ中的②、③染色体属于端着丝粒染色体。
(6)该动物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图乙I时期即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8条染色体,据上分析可知,该动物为雄性,性染色体是X和Y染色体,为形状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而图I细胞中所示的染色体没有形状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故不包含性染色体,图Ⅳ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由细胞Ⅲ中染色体分离而来,也没有画出性染色体。
29.果蝇眼色色素的产生需显性基因A,只有隐性基因a时不产生色素,不产生色素的个体为白眼。另一个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B使眼色呈现紫色,隐性基因b使眼色呈现红色。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择1只紫色眼雌果蝇和1只白眼雄果蝇为亲本杂交获得,的表现型和数目如下表:
紫色眼
红色眼
雌性
107
0
雄性
52
54
回答下列问题:
(1)显性基因B在________染色体上,决定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分别遵循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
(2)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种。
(3)取中的紫色眼雌果蝇和红色眼雄果蝇相互杂交获得。雌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
(4)欲验证中紫色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从果蝇中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的白眼雌果蝇与之测交,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__________。
【答案】 (1). X (2). 分离 (3). (4). 4 (5). 3 (6). 1/8 (7). 和 (8). aaXbXb (9).
【解析】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a位于常染色体上,决定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分别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两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据上分析可知,亲本紫眼雌性基因型为AAXBXb,白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XBY,果蝇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4种,表现型有紫眼雌性、紫眼雄性、红眼雄性共3种。
(3)中的紫色眼雌果蝇(1/2AaXBXB、1/2AaXBXb)和红色眼雄果蝇(AaXbY)相互杂交获得。雌果蝇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Xb,占1/2×1/4=1/8。
(4)欲验证中紫色眼雄果蝇的基因型AaXBY,可从果蝇中选择基因型为aaXbXb的白眼雌果蝇与之测交,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30.血浆凝固酶能使含有枸橼酸钠的兔血浆发生凝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致病性的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非致病性葡萄球菌则不产生此酶。现欲用玻片凝集法鉴定某种待测葡萄球菌是否能产生血浆凝固酶,请根据以下提供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材料用具:金黄色葡萄球菌、待测葡萄球菌、生理盐水、含有枸橼酸钠的兔血浆、载玻片、接种环、记号笔、火柴、酒精灯等。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接种环用于细菌和血浆取样、相关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不做要求。)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取2块载玻片,在背面用记号笔分别标记A、B,点燃酒精灯。
②用接种环分别取适量且等量________置于两块载玻片上。
③用接种环取适量且等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置于A载玻片与B载玻片中,与②中的物质混合均匀。
④轻轻摇动玻片,同时观察两块载玻片中________。
⑤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玻片A出现凝集,________,则说明待测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②若玻片A出现凝集,________,则说明待测菌不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3)实验分析:
①推测实验中枸橼酸钠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
②该实验可通过检测待测菌是否能产生血浆凝固酶,进而判断其是否具有________。
③实验操作过程中,每次取样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________处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④细菌可能存在自凝现象(即细菌自身凝集)而出现假阳性,有人认为上述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相应结论。为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需补充的实验思路为:实验前将两种细菌分别置于已加入________的载玻片中,混匀后观察两种细菌有无自凝现象。
【答案】 (1). (含有枸橼酸钠的)兔血浆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待测葡萄球菌 (4). (兔)血浆的凝集状况 (5). 玻片B出现凝集 (6). 玻片B不凝集 (7). 抗凝剂 (8). 致病性 (9). (酒精灯)灭菌/杀菌 (10). 生理盐水
【解析】
【详解】(1)①取2块载玻片,在背面用记号笔分别标记A、B,点燃酒精灯。
②用接种环分别取适量且等量含有枸橼酸钠兔血浆置于两块载玻片上。
③用接种环取适量且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待测葡萄球菌,分别置于A载玻片与B载玻片中,与②中的物质混合均匀。
④轻轻摇动玻片,同时观察两块载玻片中血浆的凝集状况。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玻片A出现凝集,玻片B出现凝集,则说明待测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②若玻片A出现凝集,玻片B不凝集,则说明待测菌不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3)①实验中枸橼酸钠是起抗凝剂的作用。
②该实验可通过检测待测菌是否能产生血浆凝固酶,进而判断其是否具有致病性。
③每次取样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④为了排除细菌自身凝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补充的实验是实验前将两种细菌分别置于已加入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中,混匀后观察两种细菌有无自凝现象。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