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时作业
展开《辽宋夏金元的统治》课时练习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有学者指出:“1264年,忽必烈建立总制院管理吐蕃并监督政府和佛教僧徒的关系,八思巴成为总制院的第一位行政长官。”上文中“总制院”即( )
A.理藩院 B.御史台 C.宣政院 D.中书省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元代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却“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
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
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C.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这说明,元朝设立驿站旨在( )
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
B.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学者李治安在《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说: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其意在说明元代行省制( )
A.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
B.对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
C.优于单纯的地方分权
D.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元朝划分行政区采取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统治区域
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C.加强专制皇权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该学者认为( )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各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元朝设立驿站旨在( )
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
B.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辽史,百官志》记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说明辽朝( )
A.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
C.没有统全国的政制
D.辽人治辽,汉人治汉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元代的行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该做法( )
A.扩大了元代疆域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加剧了民族隔阂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元朝时期,西域之土“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 )
A.民族隔阂的消除
B.对外政策的开放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民族交融的加强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幽州人韩延徽等成为契丹的谋士。“延微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人与契丹人分享政权
B.契丹人开始了农耕生活
C.契丹实行番汉分治制度
D.契丹接受中原先进文化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西夏有汉式官称和番号官称。西夏的两套官称( )
A.本质上是两套政治制度
B.实际是一套官职的不同称呼
C.基本没有关系
D.不利于民族交融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分析秦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对行省制度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参考答案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s 1 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A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D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是两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所以“正”指的是中央集权,而与中央集权相反的就是类似于藩镇割据的地方分权,故“反”就是地方分权,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就是“合”,这也就指出了行省制度的特点,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认为行省制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故D项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驿站的设立是为了加强中央和地方及地方间的联系,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元朝设立驿站并非为了显示强盛,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考虑,A项错误;B、D两项是元朝设立驿站的客观影响,排除。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B
解析:辽朝对不同民族与地区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这既有利于契丹的进步和强大,也使具有先进生产方式的地区得到继续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辽朝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而非民族分化的政策,A项错误。C、D两项是对辽朝实行“因俗而治”政策的曲解。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行省制度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有利于防范割据势力的产生,维护国家统一,故选C项;这种做法不能扩大元代疆域,排除A项;这种做法与提高行政效率不相关,排除B项;这种做法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排除D项。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D
解析: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民族隔阂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元朝的民族关系,没有涉及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朝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中“西域之士”“中原之士”的经历,反映出元朝民族交融的加强,故D项正确。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D;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B;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
(1)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2)原因:吸取秦亡的教训。后果: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3)观点: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地方缺乏自主性。
(4)认识: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后测评,共5页。
高中历史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巩固练习,共6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优秀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优秀课后练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