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含答案、答题卡)
展开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福安市教研片区半期考试初二物理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 友情提示:请将解答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
A. 1.6m B. 7.5dm C. 18cm D. 70um2.为了解暑,人们常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饮料中的冰块会慢慢消失,这个过程是( )A. 熔化 B. 凝固 C. 升华 D. 汽化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A.33℃ B.35℃ C.37℃ D.39℃4.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竹筏上进行漂流,当竹筏顺流行驶时,小明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
A. 河岸 B. 小华 C. 河岸边的树 D. 迎面驶来的竹筏5.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6.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因为冰汽化为水蒸气 C.刚从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D.冬天的早晨辽河边出现美丽的雾凇,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7.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声速 D.响度8.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水蒸气变为“白气”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 液化 C. 汽化 D. 熔化9.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 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C.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D. 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10.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冰雪消融 B.浓雾生成 C.露珠形成 D.窗花凝结11.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12. 演员弹奏钢琴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振幅1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的原理
C. 我们通常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
D.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B.该物质的熔点为60℃ 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 D.该物质是晶体15.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6.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一点都没熔化C.全部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分,每空1分)17.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18.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_____ 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为小水滴或 ______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19.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______不同。20. 小明在火车站坐火车时,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他看看站台,发现原来是对面的火车在向南行驶,而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 为参照物,“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是以 为参照物.21.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______产生的,经扬声器传出后再通过______传到考生耳中,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______减弱噪声。三.简答题。(本大题4分)2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请说明这“白气”的成因。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0分,每空1分)23.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cm。24.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方法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法。现象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_______,音调越来越 _________.问题讨论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 产生的25.在图12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_________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4)通过实验可知,该物体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但要继续_______热。2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甲 乙 丙(1)组装器材时,甲图按照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器材更合理。(2)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5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 99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_______℃;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_______图(选填“A”或“B”);③此时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因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某同学发现撤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水仍能持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刚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节省实验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实验:(1)设计实验:把声源放入鞋盒中,分别用不同的材料盖住,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出听不到声音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现有的声源有音叉和机械闹钟两种,则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本实验应当在______(选填“噪声较小的室内”或“室外操场上”)进行.(2)收集证据: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海绵听不见声音时距离声源的距离/m5.21.22.83.7 最强最弱较弱较强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______(写出一个即可)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0分。第1题6分,第2题6分,第3题8分)29.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2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度为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30.一列长 36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 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 54km/h ,请问:火车全部在山洞内运行的时间是多少? 31.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以某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开始计时时刻。分析图象信息:(1)求在这4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2)求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