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六:透镜及其应用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57931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六:透镜及其应用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57931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六:透镜及其应用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57931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集锦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六:透镜及其应用
展开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六:透镜及其应用
1.(2020益阳,13)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
A.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2.(2020衡阳,14)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
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
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3.(2020河北,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2020苏州,7)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5.(2020鸡西,10)如图所示,手机镜头成缩小的像,其成像特点与下列仪器相同的是(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6.(2020贵港,6)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 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左右
C.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D.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7.(2020南宁,8)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8.(2020聊城,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是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B.图乙: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
C.图丙:用故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是缩小、倒立的
D.图丁: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9.(2020自贡,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10.(2020绵阳,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关于光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L屏与蜡烛移动距离L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B. 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C. 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D. 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11.(2020营口,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2020娄底,3)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实现遥控的
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3.(2020山西,14)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14.(2020陕西,5)小明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C.看电视时,小明佩戴的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15.(2020青海,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 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 若烛焰从光具座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 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
16.(2020鄂州,3)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信焦距
B. 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 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17.(2020福建,13) 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A.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18.(2020天门,4)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B. 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C. 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
D. 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会报警
19.(2020镇江,11)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20.(2020德州,9)在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1)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情况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3)将发声的音叉紧靠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4)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A.(1)与(3) B.(1)与(4) C.(2)与(4) D.(2)与(3)
21.(2020甘孜州,8)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2.(2020乐山,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23.(2020南充,1)下列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B.新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
D.正常眼睛在观察近处物体时,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为10cm
24.(2020常德,3) 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5.(2020广安,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変,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 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26.(2020黔西南,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27.(2020泰安,11)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8.(2020临沂,2)在线学习期间,小明使用手机收看老师的教学直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听到的讲课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老师戴口罩讲课时响度变小,音调变低
C.用耳机听课能在声源处减弱讲课声对家人的影响
D.直播时老师与摄像头的距离应小于摄像头的焦距
29.(2020内江,5)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王是远视眼 B. 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30.(2020株洲,7)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
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31.(2020南通,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32.(2020咸宁,8)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33.(2020本溪,4)如图中我国自主研究生产的碳纤维无人机,它具有自动化、轻量化、微型化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拍、测绘等。下列应用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机载北斗导航系统——超声波
B.用碳纤维材料制造——密度大
C.无人机航拍的镜头——凹透镜
D.无人机的控制芯片——半导体
34.(2020西宁,4)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A. 都是正立的
B. 都是虚像
C. 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D. 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35.(2020黔南州,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36.(2020临沂,18)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光屏上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仅将凸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类似远视眼
37.(2020呼伦贝尔,12)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像
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38.(2020郴州,1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A. 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 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 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 像不存在
39.(2020鄂尔多斯,2)下图为中国向世界公布的黑洞“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阳光下观察这张照片,地面上出现该照片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 人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照片是由于光的折射
C. 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外星系照片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D. 用放大镜将照片放大来观察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40.(2020鄂尔多斯,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师对着摄像头,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说明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B. 学生从手机上看到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 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 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1.(2020徐州,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 缩小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
【答案】B
42.(2020武汉,9)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43.(2020岳阳,3)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44.(2020孝感,2)下列有关光现象对应的解释与应用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湖中有趣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远视眼的矫正,可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45.(2020枣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46.(2020株洲,7)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47.(2020百色,3)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
A.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虚像
48.(2020雅安,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 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49.(2020泰州,7)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50.(2020聊城,5)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
C.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cm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
51.(2020天津,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52.(2020北京,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 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53.(2020广元,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B.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C.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吸收各种色光
D. 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54.(2020南宁,12)如图是一款5G测温巡逻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提高了防疫效率,成为“新晋网红”。下列关于该型机器人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实现的
B. 摄像系统智能识别行人是否戴口罩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5G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是340m/s
55.(2020济南,12)关于各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说明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之后会聚于-点,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图乙:微微加热时锥形瓶中呈现淡淡的紫色,说明固态碘受热先熔化再汽化
C.图丙: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图丁:原来均匀的细铁屑靠近磁体时有规律地分布,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56.(2020湘潭,10)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
A.人脸是光源
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57.(2020湘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计是连通器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根据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制成远视眼
D.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建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58.(2020淮安,7)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59.(2020黄冈,6)在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讲台上温度计的示数,老师用手机对着温度计摄像(如图),并通过调节好的投影仪,将温度计示数投影到大屏幕上,但发现大屏幕上的温度计示数比较暗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手电筒照亮温度计示数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B.用手电筒照亮大屏幕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C.温度计示数在大屏幕上成缩小的实像
D.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虚像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六:透镜及其应用参考答案
1.(2020益阳,13)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
A.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2.(2020衡阳,14)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
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
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答案】BD。
3.(2020河北,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D。
4.(2020苏州,7)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答案】D。
5.(2020鸡西,10)如图所示,手机镜头成缩小的像,其成像特点与下列仪器相同的是(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答案】B
6.(2020贵港,6)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 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左右
C.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D.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7.(2020南宁,8)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答案】D
8.(2020聊城,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是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B.图乙: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
C.图丙:用故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是缩小、倒立的
D.图丁: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答案】CD
9.(2020自贡,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答案】A
10.(2020绵阳,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关于光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L屏与蜡烛移动距离L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B. 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C. 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D. 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答案】A
11.(2020营口,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12.(2020娄底,3)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实现遥控的
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13.(2020山西,14)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14.(2020陕西,5)小明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C.看电视时,小明佩戴的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答案】B。
15.(2020青海,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 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 若烛焰从光具座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 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
【答案】C
16.(2020鄂州,3)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信焦距
B. 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 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17.(2020福建,13) 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A.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 答 案 】B
18.(2020天门,4)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B. 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C. 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
D. 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会报警
【答案】C
19.(2020镇江,11)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答案】B
20.(2020德州,9)在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1)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情况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3)将发声的音叉紧靠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4)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A.(1)与(3) B.(1)与(4) C.(2)与(4) D.(2)与(3)
【答案】C。
21.(2020甘孜州,8)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A
22.(2020乐山,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答案】C
23.(2020南充,1)下列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B.新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
D.正常眼睛在观察近处物体时,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为10cm
【答案】B
24.(2020常德,3) 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25.(2020广安,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変,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 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答案】A
26.(2020黔西南,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B
27.(2020泰安,11)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28.(2020临沂,2)在线学习期间,小明使用手机收看老师的教学直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听到的讲课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老师戴口罩讲课时响度变小,音调变低
C.用耳机听课能在声源处减弱讲课声对家人的影响
D.直播时老师与摄像头的距离应小于摄像头的焦距
【答案】C。
29.(2020内江,5)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王是远视眼 B. 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B
30.(2020株洲,7)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
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答案】A
31.(2020南通,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答案】C
32.(2020咸宁,8)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答案】A
33.(2020本溪,4)如图中我国自主研究生产的碳纤维无人机,它具有自动化、轻量化、微型化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拍、测绘等。下列应用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机载北斗导航系统——超声波
B.用碳纤维材料制造——密度大
C.无人机航拍的镜头——凹透镜
D.无人机的控制芯片——半导体
【答案】D
34.(2020西宁,4)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A. 都是正立的
B. 都是虚像
C. 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D. 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答案】D
35.(2020黔南州,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答案】D
36.(2020临沂,18)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光屏上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仅将凸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类似远视眼
【答案】C。
37.(2020呼伦贝尔,12)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像
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B
38.(2020郴州,1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A. 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 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 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 像不存在
【答案】C
39.(2020鄂尔多斯,2)下图为中国向世界公布的黑洞“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阳光下观察这张照片,地面上出现该照片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 人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照片是由于光的折射
C. 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外星系照片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D. 用放大镜将照片放大来观察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A
40.(2020鄂尔多斯,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师对着摄像头,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说明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B. 学生从手机上看到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 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 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41.(2020徐州,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 缩小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
【答案】B
42.(2020武汉,9)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答案】B
43.(2020岳阳,3)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答案】B
44.(2020孝感,2)下列有关光现象对应的解释与应用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湖中有趣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远视眼的矫正,可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答案】A
45.(2020枣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46.(2020株洲,7)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答案】A
47.(2020百色,3)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
A.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48.(2020雅安,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 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答案】D
49.(2020泰州,7)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50.(2020聊城,5)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
C.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cm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
【答案】C
51.(2020天津,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答案】BC
52.(2020北京,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 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答案】A
53.(2020广元,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B.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C.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吸收各种色光
D. 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A
54.(2020南宁,12)如图是一款5G测温巡逻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提高了防疫效率,成为“新晋网红”。下列关于该型机器人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实现的
B. 摄像系统智能识别行人是否戴口罩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5G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是340m/s
【答案】B
55.(2020济南,12)关于各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说明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之后会聚于-点,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图乙:微微加热时锥形瓶中呈现淡淡的紫色,说明固态碘受热先熔化再汽化
C.图丙: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图丁:原来均匀的细铁屑靠近磁体时有规律地分布,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答案】ACD
56.(2020湘潭,10)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
A.人脸是光源
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答案】B。
57.(2020湘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计是连通器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根据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制成远视眼
D.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建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答案】D。
58.(2020淮安,7)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答案】A。
59.(2020黄冈,6)在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讲台上温度计的示数,老师用手机对着温度计摄像(如图),并通过调节好的投影仪,将温度计示数投影到大屏幕上,但发现大屏幕上的温度计示数比较暗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手电筒照亮温度计示数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B.用手电筒照亮大屏幕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C.温度计示数在大屏幕上成缩小的实像
D.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A
1.(2020益阳,13)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
A.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2.(2020衡阳,14)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
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
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3.(2020河北,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2020苏州,7)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5.(2020鸡西,10)如图所示,手机镜头成缩小的像,其成像特点与下列仪器相同的是(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6.(2020贵港,6)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 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左右
C.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D.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7.(2020南宁,8)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8.(2020聊城,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是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B.图乙: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
C.图丙:用故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是缩小、倒立的
D.图丁: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9.(2020自贡,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10.(2020绵阳,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关于光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L屏与蜡烛移动距离L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B. 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C. 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D. 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11.(2020营口,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2020娄底,3)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实现遥控的
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3.(2020山西,14)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14.(2020陕西,5)小明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C.看电视时,小明佩戴的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15.(2020青海,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 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 若烛焰从光具座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 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
16.(2020鄂州,3)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信焦距
B. 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 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17.(2020福建,13) 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A.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18.(2020天门,4)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B. 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C. 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
D. 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会报警
19.(2020镇江,11)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20.(2020德州,9)在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1)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情况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3)将发声的音叉紧靠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4)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A.(1)与(3) B.(1)与(4) C.(2)与(4) D.(2)与(3)
21.(2020甘孜州,8)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2.(2020乐山,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23.(2020南充,1)下列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B.新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
D.正常眼睛在观察近处物体时,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为10cm
24.(2020常德,3) 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5.(2020广安,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変,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 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26.(2020黔西南,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27.(2020泰安,11)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8.(2020临沂,2)在线学习期间,小明使用手机收看老师的教学直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听到的讲课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老师戴口罩讲课时响度变小,音调变低
C.用耳机听课能在声源处减弱讲课声对家人的影响
D.直播时老师与摄像头的距离应小于摄像头的焦距
29.(2020内江,5)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王是远视眼 B. 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30.(2020株洲,7)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
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31.(2020南通,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32.(2020咸宁,8)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33.(2020本溪,4)如图中我国自主研究生产的碳纤维无人机,它具有自动化、轻量化、微型化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拍、测绘等。下列应用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机载北斗导航系统——超声波
B.用碳纤维材料制造——密度大
C.无人机航拍的镜头——凹透镜
D.无人机的控制芯片——半导体
34.(2020西宁,4)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A. 都是正立的
B. 都是虚像
C. 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D. 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35.(2020黔南州,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36.(2020临沂,18)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光屏上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仅将凸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类似远视眼
37.(2020呼伦贝尔,12)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像
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38.(2020郴州,1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A. 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 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 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 像不存在
39.(2020鄂尔多斯,2)下图为中国向世界公布的黑洞“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阳光下观察这张照片,地面上出现该照片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 人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照片是由于光的折射
C. 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外星系照片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D. 用放大镜将照片放大来观察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40.(2020鄂尔多斯,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师对着摄像头,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说明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B. 学生从手机上看到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 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 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1.(2020徐州,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 缩小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
【答案】B
42.(2020武汉,9)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43.(2020岳阳,3)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44.(2020孝感,2)下列有关光现象对应的解释与应用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湖中有趣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远视眼的矫正,可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45.(2020枣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46.(2020株洲,7)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47.(2020百色,3)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
A.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虚像
48.(2020雅安,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 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49.(2020泰州,7)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50.(2020聊城,5)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
C.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cm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
51.(2020天津,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52.(2020北京,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 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53.(2020广元,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B.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C.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吸收各种色光
D. 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54.(2020南宁,12)如图是一款5G测温巡逻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提高了防疫效率,成为“新晋网红”。下列关于该型机器人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实现的
B. 摄像系统智能识别行人是否戴口罩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5G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是340m/s
55.(2020济南,12)关于各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说明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之后会聚于-点,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图乙:微微加热时锥形瓶中呈现淡淡的紫色,说明固态碘受热先熔化再汽化
C.图丙: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图丁:原来均匀的细铁屑靠近磁体时有规律地分布,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56.(2020湘潭,10)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
A.人脸是光源
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57.(2020湘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计是连通器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根据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制成远视眼
D.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建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58.(2020淮安,7)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59.(2020黄冈,6)在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讲台上温度计的示数,老师用手机对着温度计摄像(如图),并通过调节好的投影仪,将温度计示数投影到大屏幕上,但发现大屏幕上的温度计示数比较暗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手电筒照亮温度计示数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B.用手电筒照亮大屏幕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C.温度计示数在大屏幕上成缩小的实像
D.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虚像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六:透镜及其应用参考答案
1.(2020益阳,13)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
A.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2.(2020衡阳,14)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
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
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答案】BD。
3.(2020河北,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D。
4.(2020苏州,7)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答案】D。
5.(2020鸡西,10)如图所示,手机镜头成缩小的像,其成像特点与下列仪器相同的是(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答案】B
6.(2020贵港,6)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 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左右
C.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D.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7.(2020南宁,8)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答案】D
8.(2020聊城,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是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B.图乙: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
C.图丙:用故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是缩小、倒立的
D.图丁: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答案】CD
9.(2020自贡,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答案】A
10.(2020绵阳,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关于光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L屏与蜡烛移动距离L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B. 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C. 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D. 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答案】A
11.(2020营口,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12.(2020娄底,3)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实现遥控的
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13.(2020山西,14)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14.(2020陕西,5)小明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C.看电视时,小明佩戴的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答案】B。
15.(2020青海,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 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 若烛焰从光具座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 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
【答案】C
16.(2020鄂州,3)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信焦距
B. 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 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17.(2020福建,13) 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A.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 答 案 】B
18.(2020天门,4)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B. 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C. 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
D. 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会报警
【答案】C
19.(2020镇江,11)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答案】B
20.(2020德州,9)在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1)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情况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3)将发声的音叉紧靠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4)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A.(1)与(3) B.(1)与(4) C.(2)与(4) D.(2)与(3)
【答案】C。
21.(2020甘孜州,8)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A
22.(2020乐山,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答案】C
23.(2020南充,1)下列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B.新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
D.正常眼睛在观察近处物体时,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为10cm
【答案】B
24.(2020常德,3) 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25.(2020广安,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変,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 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 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答案】A
26.(2020黔西南,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B
27.(2020泰安,11)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28.(2020临沂,2)在线学习期间,小明使用手机收看老师的教学直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听到的讲课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老师戴口罩讲课时响度变小,音调变低
C.用耳机听课能在声源处减弱讲课声对家人的影响
D.直播时老师与摄像头的距离应小于摄像头的焦距
【答案】C。
29.(2020内江,5)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王是远视眼 B. 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B
30.(2020株洲,7)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
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答案】A
31.(2020南通,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答案】C
32.(2020咸宁,8)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答案】A
33.(2020本溪,4)如图中我国自主研究生产的碳纤维无人机,它具有自动化、轻量化、微型化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拍、测绘等。下列应用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机载北斗导航系统——超声波
B.用碳纤维材料制造——密度大
C.无人机航拍的镜头——凹透镜
D.无人机的控制芯片——半导体
【答案】D
34.(2020西宁,4)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A. 都是正立的
B. 都是虚像
C. 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D. 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答案】D
35.(2020黔南州,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答案】D
36.(2020临沂,18)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光屏上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仅将凸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类似远视眼
【答案】C。
37.(2020呼伦贝尔,12)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像
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B
38.(2020郴州,1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A. 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 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 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 像不存在
【答案】C
39.(2020鄂尔多斯,2)下图为中国向世界公布的黑洞“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阳光下观察这张照片,地面上出现该照片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 人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照片是由于光的折射
C. 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外星系照片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D. 用放大镜将照片放大来观察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A
40.(2020鄂尔多斯,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师对着摄像头,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说明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B. 学生从手机上看到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 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 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41.(2020徐州,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 缩小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
【答案】B
42.(2020武汉,9)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答案】B
43.(2020岳阳,3)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答案】B
44.(2020孝感,2)下列有关光现象对应的解释与应用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湖中有趣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远视眼的矫正,可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答案】A
45.(2020枣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46.(2020株洲,7)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答案】A
47.(2020百色,3)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
A.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48.(2020雅安,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 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答案】D
49.(2020泰州,7)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50.(2020聊城,5)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
C.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cm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
【答案】C
51.(2020天津,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答案】BC
52.(2020北京,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 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答案】A
53.(2020广元,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B.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C.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吸收各种色光
D. 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A
54.(2020南宁,12)如图是一款5G测温巡逻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提高了防疫效率,成为“新晋网红”。下列关于该型机器人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实现的
B. 摄像系统智能识别行人是否戴口罩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5G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是340m/s
【答案】B
55.(2020济南,12)关于各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说明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之后会聚于-点,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图乙:微微加热时锥形瓶中呈现淡淡的紫色,说明固态碘受热先熔化再汽化
C.图丙: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图丁:原来均匀的细铁屑靠近磁体时有规律地分布,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答案】ACD
56.(2020湘潭,10)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
A.人脸是光源
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答案】B。
57.(2020湘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计是连通器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根据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制成远视眼
D.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建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答案】D。
58.(2020淮安,7)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答案】A。
59.(2020黄冈,6)在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讲台上温度计的示数,老师用手机对着温度计摄像(如图),并通过调节好的投影仪,将温度计示数投影到大屏幕上,但发现大屏幕上的温度计示数比较暗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手电筒照亮温度计示数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B.用手电筒照亮大屏幕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C.温度计示数在大屏幕上成缩小的实像
D.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