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节 原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盐桥在原电池中有何作用?若撤去盐桥,电流表的指针如何变化?
[提示] 盐桥的作用:利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使两个半电池中的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若撤去盐桥、电流表的指针会不发生偏转。
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3.设计原电池
(1)电极材料的选择。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正极一般选用活泼性比负极差的金属材料或石墨等惰性电极。
(2)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若是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只烧杯中进行,则左、右两只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应与电极材料具有相同的阳离子。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2)CaO+H2O===Ca(OH)2是放热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3)原电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
2.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pH均不变
C.负极反应:2H++2e-===H2↑
D.工作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中c(Cl-)增大
D [该装置是原电池。A项,在该原电池中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项,工作一段时间后,左边的烧杯中会含有大量的Fe2+,溶液的pH减小,右边烧杯中的H+不断放电产生氢气,因此烧杯中溶液pH会逐渐增大;C项,负极反应是Fe-2e-===Fe2+;D项,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由于Fe2+不断进入溶液,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盐桥中的Cl-会进入该烧杯溶液中,则该烧杯溶液中c(Cl-)增大。]
3.为了避免锌片与Cu2+直接接触发生反应而影响原电池的放电效率,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
按要求完成以下填空:
(1)此装置工作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电池中,锌和锌盐溶液组成____________,铜和铜盐溶液组成____________,中间通过盐桥连接起来。
(3)电池工作时,硫酸锌溶液中SOeq \\al(2-,4)向________移动,硫酸铜溶液中SOeq \\al(2-,4)向________移动。
(4)此盐桥内为饱和KCl溶液,盐桥是通过________移动来导电的。在工作时,K+移向________。
[解析] 该装置为锌铜原电池,总反应式为Zn+Cu2+===Cu+Zn2+。电池工作时,观察到①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②锌片不断溶解,③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其中Zn与ZnSO4溶液组成锌半电池,Cu与CuSO4溶液组成铜半电池。电池工作时,ZnSO4溶液中SOeq \\al(2-,4)向负极(锌电极)移动,CuSO4溶液中SOeq \\al(2-,4)向盐桥移动,而盐桥中的K+向正极区(CuSO4溶液)移动,Cl-向负极区(ZnSO4溶液)移动,这样靠离子的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答案] (1)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Zn+Cu2+===Zn2++Cu (2)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3)锌电极 盐桥 (4)离子 正极区(CuSO4溶液)
1786年意大利解剖学和医学教授伽伐尼,在一次解剖青蛙的实验中意外发现,当用两种不同金属材质的解剖刀同时触碰青蛙腿时,蛙腿会发生痉挛。此后伽伐尼变换各种条件, 重复这个实验。最后他得出猜想:动物体内存在生物电流。当时很多人赞同这一猜想,但是化学家伏打却产生了疑惑:已死去的青蛙为何还会产生“生物电”?为什么蛙腿只有与铜制品和铁制品同时接触时才会抽动?为此,伏打把自己当成了青蛙,做起了实验:首先,他将一种金属放在自己的舌头上,没有太多感觉。接着,他将2 种金属制的弯棒, 一端放入嘴里, 另一端跟眼接触, 瞬间眼睛里有光亮的感觉。接下来他发现只要将2 种不同的金属相接触, 中间隔有湿纸、湿布等, 都有电流产生。
[问题1] 阅读上述材料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 具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且两电极能自发地发生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2] 下列装置中,哪些能构成原电池?其他不能构成原电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装置D能构成原电池;装置A不能构成原电池,原因是酒精为非电解质;装置B不能构成原电池,原因是没有形成闭合回路;装置C不能构成原电池,原因是两个金属电极的活泼性相同。
[问题3] 铁制品和铜制品与蛙腿接触时,铁制品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写出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提示] 铁制品与蛙腿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 Fe2+。
[问题4] 原电池工作时,电子和离子分别怎样移动?
[提示] 电子是从负极经过导线移向正极;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反应类型: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电子的移动方向: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
(3)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①定电极,标得失。按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判断出电极反应产物,找出得失电子的数量。
②看环境,配守恒。电极产物在电解质溶液中应能稳定存在,如碱性介质中生成的H+应让其结合OH-生成水。电极反应式要依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加以配平。
③两式加,验总式。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方程式对照验证。
(2)已知总反应式,书写电极反应式
①分析化合价,确定正极、负极的反应物与反应产物。
②在电极反应式的左边写出得失电子数,使得失电子守恒。
③根据质量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
④复杂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简单的电极反应式。
1.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Zn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从锌片经电解质溶液流向铜片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的溶液质量增大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Zn2+)增大
C [在Zn、Cu和硫酸铜构成的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 A错误;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电子不能进入溶液中, B错误; Zn、Cu和硫酸铜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甲池转移1 ml Zn2+到乙池,则乙池有1 ml Cu析出,但1 ml Zn2+的质量大于1 ml Cu的质量,所以乙池的溶液质量增大, C正确;原电池工作时,由于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内电路中阳离子Zn2+由负极Zn移向正极Cu,所以甲池的c(Zn2+)几乎不变, D错误。]
2.一个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C [活泼金属为负极,且能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甲、乙、丙均为原电池装置。依据原电池原理,甲中A不断溶解,则A为负极、B为正极,活动性A>B;乙中C极质量增加,即析出Cu,则B为负极,活动性B>C;丙中A上有气体即H2产生,则A为正极,活动性D>A,随着H+的消耗,pH变大。
[答案] (1)A-2e-===A2+ (2)Cu2++2e-===Cu (3)变大 (4)D>A>B>C
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
[解析] 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盐桥起到形成闭合回路、平衡电荷的作用。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电极X的材料是Cu,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Y是可溶性银盐溶液,常用AgNO3溶液。负极反应式:Cu-2e-===Cu2+,正极电极反应式:2Ag++2e-===2Ag,电子由负极(Cu)流出,经外电路流向正极(Ag)。
[答案] (1)Cu AgNO3溶液 (2)正 2Ag++2e-===2Ag Cu-2e-===Cu2+ (3)负(Cu) 正(Ag)
构建原电池思维模型
1.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
A B C D
A [B、C选项均无化学反应;D选项Zn与稀硫酸反应,但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只有A符合要求。]
2.下列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行人踩踏发电瓷砖(原理是利用行人踩踏地板产生的振动来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可以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C.因为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作负极、铜作正极
D.理论上,任何能自发进行的且能放出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D [行人踩踏地板产生的振动不属于化学能, A错误;在原电池的正极端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所以不可以用KCl饱和溶液制得的琼脂, B错误; 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Cu能与浓硝酸反应,可组成原电池,但铁作正极、铜作负极,C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需要自发进行的释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 D正确。]
3.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是2H++2e-===H2↑
D.取出盐桥后,电流表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A [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A选项正确;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选项错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选项错误;取出盐桥后不能形成原电池,铜电极在反应后质量增加,D选项错误。]
4.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B [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作负极,③中Fe在浓硝酸中易钝化,Cu和浓硝酸反应失去电子,故Cu作负极,A、C项错误;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OH-+2H2O===2AlOeq \\al(-,2)+3H2↑,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eq \\al(-,2)+4H2O,二者相减得到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项正确;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项错误。]
5.(1)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甲 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中石墨电极上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流表读数为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在甲中加入FeCl2固体,则乙中的石墨作________(填“正”或“负”)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反应2Fe3++2I-===2Fe2++I2,原电池负极反应式:2I--2e-===I2,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式:2Fe3++2e-===2Fe2+,发生还原反应。
①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②当电流表读数为0时反应已平衡,此时,在甲中加入FeCl2固体,反应2Fe3++2I-2Fe2++I2向左移动。因此,右侧石墨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I2+2e-===2I-;左侧石墨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Fe2+-2e-===2Fe3+。
(2)Cu作负极,O2在正极上得电子,电极反应式:O2+4e-+4H+===2H2O。
[答案] (1)①氧化 2I--2e-===I2 还原 2Fe3++2e-===2Fe2+ ②正 I2+2e-===2I- (2)O2+4e-+4H+===2H2O发展目标
体系构建
1.通过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会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掌握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技巧与方法。
装置
现象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电极名称
Zn电极—负极
Cu电极—正极
得失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电子流向
流出
流入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
Zn-2e-===Zn2+
Cu2++2e-===Cu
总反应式
Zn+Cu2+===Zn2++Cu
探究原电池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素养养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选项
A
B
C
D
正极
Zn
Cu
Cu
Zn
负极
Cu
Zn
Zn
Cu
电解质溶液
CuCl2溶液
H2SO4溶液
CuSO4溶液
CuCl2溶液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及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探究——原电池的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