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章末综合测评(二)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图Ⅰ为太鲁阁峡谷景观图,图Ⅱ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回答1~2题。
图Ⅰ
图Ⅱ
1.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变质作用
C.板块拉张 D.风力侵蚀
2.太鲁阁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图Ⅱ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A 2.B [第1题,太鲁阁峡谷位于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图示峡谷呈V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第2题,由题目材料可知,太鲁阁峡谷是大理岩峡谷,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图中①④由岩浆冷凝形成的,是岩浆岩;③由沉积物形成,是沉积岩;②由沉积岩或岩浆岩形成,是变质岩。]
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100 cm/s B.200 cm/s
C.300 cm/s D.400 cm/s
4.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3.B 4.D [第3题,读图可知,被搬运物质的直径越小,搬运所需的流速越低,6.4 cm的鹅卵石相应的搬运流速约为200 cm/s。第4题,颗粒直径越大,需要的搬运流速越大;流速下降,颗粒直径大的物质先沉积。]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5~6题。
5.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⑥⑤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⑤⑥④③②①
6.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5.A 6.C [第5题,由题可知,①②③④为沉积岩,其埋藏越深,形成年代越久远。⑤⑥为侵入型岩浆岩,①被⑥侵入说明⑥形成晚于①,⑥被⑤侵入说明⑤形成晚于⑥,故答案为④③②①⑥⑤。第6题,⑥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变质形成大理岩。]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两处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正确的是( )
A.①处是断层成谷 B.②处是背斜成山
C.①处是向斜成谷 D.②处是向斜成山
8.图中①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固结成岩作用 D.搬运作用
7.D 8.A [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①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为谷地,②处为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地。第8题,①处为背斜,其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为谷地,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侵蚀作用。]
下图为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a——海浪侵蚀 B.b——流水侵蚀
C.c——风力侵蚀 D.d——冰川侵蚀
10.b景观中的瀑布为黄果树瀑布,造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B 10.B [第9题,a图显示的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作用的结果;b图是瀑布景观,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图是高山地区冰川作用的杰作;d图是火山活动形成的。第10题,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最多的季节是夏季,故而流水作用最显著的季节是夏季。]
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11~12题。
1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
A. 大小均匀 B. 层状结构
C. 棱角明显 D. 磨圆度好
1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11.C 12.D [第1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川沉积物是冰川侵蚀堆积作用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大小混杂,棱角分明。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故冰水扇是冰川作用形成终碛堤后,又经过冰川融水侵蚀、堆积形成。]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14.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
A.岛弧和海沟 B.高大山脉
C.裂谷和海洋 D.岛弧和裂谷
13.A 14.B [第13题,由图中两板块交界处形成山地可判断,图中的板块边界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第14题,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易形成高大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易形成海沟、岛弧;板块张裂易形成裂谷和海洋。]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5~17题。
15.在上图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1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17.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15.C 16.B 17.D [第15题,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16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17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19.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B 19.B [第18题,由等高线可知,P处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河流流出山口多形成冲积扇。第19题,乙地地势较高,等高线稀疏,平坦开阔且临河,是聚落的最佳选址。]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读图,回答20~21题。
20.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形与土壤 B.地形与水源
C.水源与土壤 D.气候与植被
21.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
A.河谷地带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山麓冲积扇 D.吐鲁番盆地
20.B 21.C [第20题,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第21题,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区,是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村镇集中。]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
C.呈环形 D.呈团状
23.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22.B 23.A [第22题,观察图示可知,该区域村落的形态特点呈带状分布。第23题,对于山区来说,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谷地带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该河谷地貌自然环境特征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A.由于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宽广的谷底形成阶地
B.每年3、4月是该河谷的洪水期
C.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丙处为红壤,土壤贫瘠
25.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4.A 25.D [第24题,图甲、丁两处有大量的河流沉积物,说明最初为河流的谷底,现在甲、丁两处高于现代河谷100多米,说明该地经过了抬升作用;江南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丙处有河流沉积物,土壤肥沃。第25题,丁地地形平坦开阔,且地势较高,不会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胁,因而最适宜聚落布局。]
二、综合题(共50分)
26.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50°┥”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某地岩层水平分布
(1)在下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4分)
(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
(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_______,背斜往往形成________。(2分)
(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_______。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_______。(2分)
(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4分)
[解析] 第(1)题,首先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海拔和与A、B的位置关系画出地形剖面图;然后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岩层分界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位置及相连两交点之间的岩层类型画出岩层的分布。第(2)题,年轻的褶皱地区,受外力作用小,因而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第(3)题,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因而为山脊;甲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因而为向斜。第(4)题,甲处地貌为向斜山,主要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有关。
[答案] (1)
(2)谷地或盆地 山岭
(3)山脊 向斜
(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两侧岩石被侵蚀后只留下中间槽部,形成凸起的山地。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地貌是________地貌,在我国往往形成于________地区。(2分)
(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简述判断理由。(3分)
(3)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其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3分)
(4)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1分)
(5)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简述其理由。(3分)
(6)地层A、B的形成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解析] 图示地貌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的两侧突出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注在地表。A与B接触地带,岩石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B处岩浆沿着原有岩层的薄弱地带上升侵入,所以A形成年代早,B形成年代晚。
[答案] (1)沙丘 西北
(2)沉积 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3)标注略(C标注在B的两侧突出部分,D标注在岩浆出露地表处)。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4)变质
(5)A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在沉积岩中可能存在化石。
(6)A形成年代早,B形成年代晚
28.下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A位于________游;B位于________游;C位于________游。(3分)
(2)该河位于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4分)
[解析] 第(1)题,河流在上中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地貌上多形成“V”型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下游。第(2)题,图中B河段南岸较陡,题中信息显示该河自西向东流,说明河流侵蚀右岸,是受地转偏向力右偏的结果。第(3)题,建坝要考虑地基稳定状况以及水能多少两大因素。C处为背斜构造,无断层出现,地基较坚固;同时处在河流的中游地带,一般地势落差较大,且水量较丰富,是理想的建坝位置。第(4)题,河流上游一般地势较陡,森林主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森林被破坏,一般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使河流含沙量增加;同时涵养水源功能下降,会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而河流含沙量增大会淤积河床,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会使洪峰更高,这样必然增加洪涝几率和灾害损失程度。
[答案] (1)上 下 中
(2)北 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C 背斜构造,大坝地基坚固;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洪涝灾害频度和强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哈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的哈密市,呈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盆地北部即天山南坡为洪积倾斜平原;东部和西部是丘陵和戈壁,南部为库木塔格沙漠,古称莫贺延碛;中部为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的洪积平原。盆地内有很多距今约3 000年前的古城堡和古墓群,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证据。下图为哈密盆地古城堡、古墓群和现代城镇分布及附近地貌景观图。
(1)描述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4分)
(2)简析古城堡及古墓群远离现代城镇的原因。(4分)
(3)说出图中区域交通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分)
[解析] 第(1)题,图示地貌属于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且具有层理结构,据此推测其形成过程。第(2)题,结合图示现代城市和古墓群相对位置可知,人类活动向河流上游地区移动,导致古城堡及古墓群逐渐废弃,这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造成的。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根据图示区域环境特征,从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 (1)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长期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
(2)古城堡及古墓群均为古代绿洲所在地,由于人口的增长及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使古代绿洲荒漠化加剧,绿洲被废弃;古代绿洲被废弃后,人类活动逐渐向河流上游移动,形成新的绿洲(城镇),从而使得古城堡及古墓群远离现代城镇。
(3)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夏半年太阳辐射强烈;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不利于路基建设;沿线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沿线地区城镇稀少,后勤补给不便等。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