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4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26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4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26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4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26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地理人教版(2019新教材)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该地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据此完成1~2题。
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裂缝中的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
A.地幔 B.地核
C.地壳 D.岩石圈
2.裂缝从1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可能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水圈
1.A 2.A [第1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其来自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且到达地表后温度降低,冷却形成岩石。第2题,由材料可知裂缝存在于地壳中,而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地震波的研究。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图甲 图乙
3.若图甲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
A.外核、内核、地核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D.地壳、地幔、地核
4.图乙中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A.5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400千米
3.C 4.A [第3题,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b表示地壳,a表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c表示岩石圈。第4题,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波速会发生改变,图中显示,在地表以下5千米处波速发生明显变化。]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6.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C 6.B [第5题,图示C表示水圈,而B表示生物圈,故A项错误;图示D表示地壳,故B项错误;地震波经过FG之间的交界面,横波速度减小为0,但纵波速度不为0,故D项错误。第6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故选B项。]
7.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问题。
(1)图中地震波E是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_。
(2)图中分界面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3)图中圈层C是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H是____________。
(4)简述E波在地下2 900千米的地方突然消失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横波速度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图中E波速度慢,在2 900 km处突然消失,可判断E波为横波。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F波为纵波。第(2)题,横波和纵波在地下平均33 km处都明显加快,对应图中分界面A是莫霍界面;地下2 900 km处横波消失,纵波减速,B是古登堡界面。第(3)题,图中圈层C是地幔,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D 是外地核,H是内地核,在古登堡界面以下。第(4)题,E波是横波,只通过固体物质传播;2 900千米的地方可能是由熔融态物质构成。
[答案](1) 横波 纵波 (2)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地幔 外地核 内地核 (4)E波是横波,只通过固体物质传播;2 900千米的地方可能是由熔融态物质构成。
[等级过关练]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
9.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 )
甲 乙 丙 丁
A.甲B.乙
C.丙 D.丁
8.B 9.D [第8题,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故只有B项正确。第9题,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故丁图符合。]
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
B.都在月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11.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没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10.C 11.D [第10题,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第11题,月球表面附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软流层”从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从题干可知,这只是表示月壳与月幔。]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12~13题。
1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D.②圈层
13.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12.A 13.B [第12题,人类属于生物圈的组成部分。第13题,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有交错在一起的部分,所以水圈不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A错。生物圈主要分布在这个交错地带,所以说孕育于其他圈层中,B对。①圈层底部的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中部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温度增加,C错。②圈层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缺失,不是硅镁层,D错。]
14.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地壳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解析] 第(1)题,主要为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千米,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千米,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
[答案](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圈层的主要特点为,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堂检测,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