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新教材人教版地理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三 5.1植被 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26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新教材人教版地理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三 5.1植被 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26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新教材人教版地理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三 5.1植被 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26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课后测评
展开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三
植 被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800~1 500米。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1 000 mm以上却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读图,完成1、2题。
1.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猴面包树的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 )
A.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B.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C.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D.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解析】1选C,2选C。第1题,猴面包树属于热带草原的植物,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第2题,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是为了在旱季为生长提供水分,其特性是为了适应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2019·杭州高一检测)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3、4题。
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3选A,4选C。第3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第4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朋友圈里学地理”,下图是襄阳市牟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读图完成5、6题。
5.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硬叶林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6.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B.气温C.降水D.光照
【解析】5选D,6选B。第5题,图中点明是寒冬季节长出新叶,我国冬季寒冷的是温带地区。图中植被属于落叶林,长出新叶是阔叶。第6题,植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达不到这一积温条件,植物不会生长。图示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2018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回答7、8题。
7.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8.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解析】7选D,8选B。第7题,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属于山地气候,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8题,东北平原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是针阔混交林,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塔里木盆地是温带荒漠。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重)。读图完成9、10题。
9.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草地B.落叶林
C.荒漠D.阔叶林
10.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 )
A.气温高低B.降水多少
C.地表形态D.人类活动
【解析】9选A,10选B。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落叶林和阔叶林。荒漠面积最大的省区应为新疆,而该植被分布最广的省区为西藏,故为草地。第10题,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草场的类型,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草场的产量,如我国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植被类型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 。
植被类型C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2)植被类型D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在南半球与它相对应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该植被类型的南半球部分雨季出现在__________ 月(代表性月份)。
(3)植被类型B为__________ ,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为__________ 。
(4)说出植被类型G的名称,并简述形成原因。
【解析】A地区的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其特点是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B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其特点为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散生着乔木和灌木;C是热带荒漠,D、F地区是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E地区是热带荒漠,G地区是热带雨林,该地区热带雨林的形成主要与东南信风、暖流及地形有关。
答案:(1)热带雨林带 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 热带沙漠气候
(2)地中海气候 F 7
(3)热带草原 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散生着乔木和灌木 热带荒漠
(4)热带雨林;
原因: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受暖流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受海洋影响显著
B.南北纬度跨度大
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
D.受地形影响显著
13.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
A.0~200米
B.200~400米
C.400~1 800米
D.2 000~3 500米
14.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
A.减少水分蒸腾
B.抗寒
C.减轻病虫危害
D.增强光合作用
【解析】12选D,13选D,14选B。第12题,根据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可知,针叶林一般分布于高山或较高纬度地区。台湾岛纬度较低,纬度不是针叶林分布原因。海洋影响不是森林类型差异的原因。中东部地势较高,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环境,台湾岛的森林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林业发展区划不能影响植被类型。第13题,樟树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台湾位于亚热带,最冷月气温小于15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海拔超过2 000米处,1月气温一定在5 ℃以下,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2 000~3 500米。第14题,樟树叶片的革质特征,不能减轻病虫危害,不能增强光合作用。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台湾岛降水丰富,叶片特征与减少水分蒸腾无关。樟树抗寒能力不强,叶片的革质特征主要起抗寒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于干旱大陆性气候的树种。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 ℃,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 ℃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研究表明,若3月均温每升高1 ℃,起始日提前2.21天;10月均温每升高1 ℃,终止日推迟2.76天;3~10月均温每升高1 ℃,生长季延长7.78天。可见,胡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起始日、终止日的空间分布图。
(1)据图描述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变长的趋势不明显,而格尔木所在地区终止日推迟明显。试推测两地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
【解析】第(1)题,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布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趋势,同时要注意描述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分布的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和田周边纬度低且受沙漠影响,整体较暖,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生长期短,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第(2)题,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纬度越高地区、寒冷地区变化一般越大。和田所在地区较为温暖,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高,相对寒冷,但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
答案:(1)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再加上和田周边沙漠广布,夏季强烈升温后热量扩散较慢,整体较暖,故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生长期短,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
(2)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和田所在地区春、秋季变暖都不明显,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不明显,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格尔木所在地区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6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植被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植被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题,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