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一册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020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一册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第1页
    2020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一册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第2页
    2020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一册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三课时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三课时课时练习,
    第三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三种作用力及特征 3风向1.判断正误。(1)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2)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3)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2.关于地转偏向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风向垂直 B北半球左偏C.南半球右偏 D与风向相反答案 A解析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下列关于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向是指风的去向B.风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C.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答案 C解析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A项错误;风指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B项错误;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C项正确;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D项错误。4.地面状况对风力大小有何影响?提示 地面状况不同,摩擦力不同,对风速的影响不同。如海洋摩擦力小,风力大。 任务探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下图为风的形成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2)比较图中AB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3)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半球,请说明判断理由。(4)判断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近地面高空),请说明判断理由。[成果展示] (1)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2)B处风力大。B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北 风向右偏。(4)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2两种典型风向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则F1F2F3依次为(  )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2)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风向是(  )A B  C D科学思维大气水平运动受力的分析思路(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第(2)题,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 [答案] (1)B (2)D  提升运用能力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3题。1.关于图中箭头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面摩擦力C.丙风向 D地转偏向力答案 B解析 读图可知,甲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丙表示风向;乙与风向垂直,表示地转偏向力。2.此图表示的半球是(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答案 D解析 读图可知,风向右偏,故此图表示北半球。3.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小 D逐渐变大答案 C解析 随着海拔的升高,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小,风向逐渐趋向平行于等压线,故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变小,C项正确。任务探究 等压线图的判读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判断AB两地气压差值。(2)判断C地的风向。(3)比较CD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4)比较台湾海峡与日本海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成果展示] (1)510 hPa(2)偏东风。(3)C地风力大。C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4)台湾海峡风力大。台湾海峡吹东北风,受海峡峡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大。1判读气压形式(1)低压中心(如图中):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2)高压中心(如图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3)高压脊(如图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叫线。(4)低压槽(如图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叫线。(5):两个低压或两个高压交会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或比低压中心高。2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风向。注:北半球用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拇指指向为近地面风向。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北半球。(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南半球。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根据等压线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2)根据摩擦力判断:摩擦力大,风力小。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大陆内部一般为压。(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大陆内部一般为压。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  )A12 hPa B13 hPa  C14 hPa D15 hPa(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科学思维等压线问题的分析思路(1)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地气压应为1 010 hPa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第(2)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的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故A项正确。 [答案] (1)B (2)A  提升运用能力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hPa)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  B  C D答案 C解析 该图是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斜交,根据图中风向情况,只有箭头正确。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  B  C D答案 C解析 从图看出,点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风力最大。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39页思考]思路点拨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使用图2.16,根据南半球风向偏转特点,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 成果展示 [教材第40页活动]思路点拨 1.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2.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3.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成果展示 1.甲地气压梯度大。甲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2.甲地为偏北风,乙地为偏东风。3.甲地风速大。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选择某天多个时间,判断学校五星红旗的飘向,并归纳一天内红旗飘向的变化特点。2.收看天气预报,认识天气预报中的常见符号,特别是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力符号。展示与评价略。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某地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示意图,回答 13题。1.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 D近地面风向答案 B解析 先判读特征最明显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为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故c为风向。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故a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即b为摩擦力。2.对风的速度有影响的力是(  )Aad Bab  Cbd Dbc答案 C解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对风速、风向都有影响;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摩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3.图示区域不可能位于(  )A.中国 B美国C.俄罗斯 D阿根廷答案 D解析 读图可知,风向右偏,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阿根廷位于南半球,故D项符合题意。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45题。4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且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可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5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 BN  CP DQ答案 D解析 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下图示意某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67题。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 B  C D答案 A解析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 B  C D答案 C解析 在高空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风风向右偏,南半球的风风向左偏。图甲、图乙为冬季某日沈阳附近20时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等压距相等;图中H代表高压中心,L代表低压中心,①②分别对应地面③④据此完成89题。8.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值最高的是(  )A B  C D答案 D解析 高空气压小于近地面的气压,故①②气压比较小;读图乙可知,H为高压,从H向四周气压减小,所以大于气压值最高,故D项正确。9.与图乙中沈阳风力状况相比,图甲中沈阳的(  )A.风力更大,且风向一致B.风力更小,且风向一致C.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D.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答案 A解析 图甲位于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且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图甲沈阳风力更大。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风向几乎一致。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完成1012题。10.此时,甲地风向为(  )A.偏北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东风答案 A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判断甲地风向,应先画出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南半球风向左偏,故甲地风向为偏北风,A项正确。11.图示区域气压最大差值可能为(  )A31 hPa B33 hPaC39 hPa D41 hPa答案 C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等压距为4 hPa,气压最大值为1 0201 024 hPa,气压最小值为984988 hPa,故气压差为3240 hPa,最大差值可能为39 hPaC项正确。12.图中四地,风速最大的是(  )A.甲 B  C.丙 D答案 D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陆地上,且等压线相对稀疏,风力最小;乙、丙、丁三地位于海洋上,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差不大,乙地位于开阔的海洋上,丙地位于陆地东侧,丁地位于海峡处,受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丁地风速最大,故D项正确。二、综合题(2小题,共52)13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24)(1)近地面风和高空风形成时有何差异?风向表现有何差异?(8)(2)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4)(3)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4)(4)在图中箭头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及风向。(4)(5)PM之间气压差异的形成与热力环流有关,请画出PM之间热力环流图。(4)答案 (1)近地面的风形成时受三个力的作用;高空的风受二个力的作用,即不受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2)P 气流方向(3)北 水平运动气流向右偏转。(4)如下图。(5)如下图。解析 (1)题,近地面受三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受二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第(2)题,通过图中气流运动方向可知P为高压中心。第(3)题,从气流向右偏转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第(4)题,处受力情况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并且在其右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位于风向左侧。第(5)题,考虑热力作用,近地面气温高,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则气压低;近地面受冷,气流下沉,则气压高。14.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28)(1)处的气压值为________ hPa处的气压值为________ hPa①②的气压差值为________ hPa(6)(2)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6)(3)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的位置。(6)(4)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风。(4)(5)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答案 (1)1 0401 045 9951 000 4050(2)(3)题见下图:(4)西北 偏南(5)小 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所以风力小解析 (1)题,读图可知,处为高压中心区,气压值为1 0401 045 hPa处为低压中心区,气压值为9951 000 hPa①②的差值为4050 hPa。第(2)题,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的为高压中心,中心气压低的为低压中心。第(3)题,高压脊线应画在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上,低压槽线应画在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上。第(4)题,判断风向要掌握两点:首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其次根据地转偏向力确定风向。第(5)题,比较两地风力大小,主要比较等压线疏密。从图中看出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故风力较乙地小。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一课一练,

    高中地理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巩固练习,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