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学案,共20页。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地区影响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不同。
2.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越来越突出。
3.农业的布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4.工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小,其区位选择比农业更灵活,但更复杂。
5.工业区位的选择和企业布局与原料、产品运费、劳动力成本、集聚(分散)等密切相关。
6具有工业联系的工业集聚在一起可以取得规模效益。
7.服务业分为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区位选择比较灵活。
8.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扩大了市场空间,降低了销售成本。
学习本单元内容后,学生能收集和呈现某区域产业活动的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地理实践力)。能够描述产业结构的布局及变化,解释不同地区产业活动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够形成产业活动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先发布的第四轮专业学科评估结果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知识清单一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
(1)概念:人们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区位:一方面指某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3.农业的区位因素
知识清单二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2.影响增强的因素
3.精准农业
(1)概念: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根据时空变化,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农业生产系统。
(2)优点:
①用卫星定位系统精确定位导航的飞机播种、喷洒除草剂可节省费用。
②用卫星定位系统精确引导农机具夜间喷药,可提高治虫效果并降低对人畜的伤害。
③用变量施肥机可减少浪费及过度施肥对土壤环境的破坏。
④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知识清单三 案例: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
1.概况
(1)新疆的“白色产业”指以棉花、羊毛和乳产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的产业。
(2)新疆的“红色产业”指以番茄、辣椒、红枣、枸杞和红花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特色的产业。
2.优势区位因素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利于红色素积累;降水少,气候干燥,病虫害发生概率小,且利于作物晾晒储存;土壤呈碱性,适宜长绒棉、枸杞等的生长;草原、绿洲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是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国内外市场广阔;政策的支持等。
农业的类型
1.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2.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3.按投入多少:粗放农业、集约农业。
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土地流转、土地承包、农业工厂化、农业与互联网+、农业旅游等。
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
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主导因素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主导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任务清单一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情境探究
[情境] 所谓“理性农业”,就是指在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通盘考虑和全面兼顾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法国是世界上率先提出并践行“理性农业”这一概念的国家,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法国通过实现由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传统农业向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良种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之后,一举成为能够与美国比肩的世界上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量第二的农业大国。目前,“理性农业”已被纳入欧盟共同的农业政策,而这也正在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
[探究] 影响法国“理性农业”发展的众多区位条件中,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
提示 ①政府的政策;②先进的科技;③高素质劳动力;④广阔的市场。
素养凝练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整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
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②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③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
3.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素养应用
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可以说,光伏农业是一场实现农场变工厂、田间变车间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势起伏 B.风速大小
C.天气状况 D.土质特性
(2)与传统农业塑料大棚相比,光伏农业大棚的主要优势是( )
A.减轻冻害影响 B.提高土壤湿度
C.提高作物单产 D.发电自给,并网增加收入
解析 第(1)题,光伏农业大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第(2)题,传统农业塑料大棚主要种植反季节农作物,也能减轻冻害影响、提高土壤湿度、提高作物单产。而光伏农业大棚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把剩余的电能并入国家电网,增加农民收入。
答案 (1)C (2)D
任务清单二 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
情境探究
[情境]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下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探究] 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提示 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素养凝练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的判读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①
②
③eq \x(畜牧业)―→eq \x(干旱、半干旱区)
④eq \x(渔业)―→eq \x(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地区)
(2)从微观角度(社会经济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判读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素养应用
农业生产的布局往往因城市而发生变化,距城市远近的不同,也往往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如图为我国某大平原地区大城市周围农业生产布局示意图,该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外围甲、乙、丙、丁布局的农业生产合理的是( )
A.甲—花卉、蔬菜种植业
B.乙—甘蔗、油菜种植业
C.丙—大牧场放牧业
D.丁—菠萝、柑橘等水果种植业
(2)影响该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寒潮、台风灾害严重
B.7、8月伏旱天气
C.旱涝、盐碱灾害严重
D.对外交通落后,市场狭小
解析 第(1)题,由该大城市周围农业生产布局图来看,甲地离城区较近,应当发展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花卉、蔬菜种植单位产值高,所以合适,A正确。该城市位于我国大平原地区且大面积种植冬小麦,所以该地应该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甘蔗、油菜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B错误。平原地区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大,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错误。菠萝、柑橘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不适宜在暖温带种植,D错误。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寒潮严重,但受台风影响小,A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B错。华北地区旱涝、盐碱灾害严重,属于不利条件,C正确。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小,人口稠密,D错误。
答案 (1)A (2)C
课堂小结
考点必背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对农业区位影响增强的因素。
3.新疆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4.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
课堂学业达标
云南蔬菜品种丰富,绿色生态口感好,是全国重要的夏秋补淡蔬菜基地。云南定位于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蔬菜生产、加工、交易中心。据此回答1~3题。
1.云南成为全国夏秋补淡蔬菜基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市场 B.地形
C.技术 D.光照
2.江浙一带夏秋季节往往进入蔬菜生产淡季的原因是( )
A.市场消费萎缩 B.灾害天气多发
C.灌溉水源不足 D.蔬菜不易保存
3.云南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蔬菜交易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态 B.完善交通
C.改良土壤 D.拓展市场
解析 第1题,夏秋季节云南省蔬菜此时能够供应全国,而全国处于生产淡季,显然是由于云贵高原海拔高,热量相对不足,致使蔬菜成熟期推迟。所以选B。第2题,江浙一带夏秋季节蔬菜市场消费萎缩明显错误;江浙一带水资源充足,因而灌溉水源不足不合理;蔬菜不易保存不是该地蔬菜生产淡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夏秋季节多自然灾害。所以选B。第3题,蔬菜交易中心主要面向东南亚、南亚,人口众多,主要目的是拓展蔬菜的消费市场,所以选D。
答案 1.B 2.B 3.D
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少,产量低。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发展良好,所产“鱼台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4~6题。
4.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5.在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涝灾害频繁 B.种植经验缺乏
C.劳动力 D.机械化水平低
6.在1964年之后,鱼台县水稻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湖众多 ②政策引导 ③兴修水利 ④科技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4题,水稻生长耗水量较大;材料显示该地“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则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水源充足。第5题,由“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决定“治水”等信息,以及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旱涝灾害是最大制约因素。注意“历史悠久”说明种植经验丰富,山东人口密度大而劳动力丰富,水稻对机械化要求不高。第6题,“县委县政府决定”体现了政策因素;“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排灌设施齐全”,体现了兴修水利;故B正确。
答案 4.D 5.A 6.B
7.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简述布局②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有哪些?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从四地的影响条件看:A地靠近城区市场,交通便利,有河流经过,可布局易腐烂、需保鲜的农产品生产基地;B地区交通条件、土地价格和市场条件相对弱化,但好于平原区的D地,可发展乳肉家禽畜牧业;D地地处平原,从地形、土壤和土地价格上看,宜发展粮食种植业;C地处于丘陵地区,适宜作果树林区。第(2)题,由于城市发展,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物增多,使河流水质变差,处于城市河流下游的E地,已不适宜发展蔬菜种植。第(3)题,由于该城市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光热、降水条件优越;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该地劳动力充足,交通运输发达,可以成为蔬菜生产基地。
答案 (1)② ③ ④ ① 蔬菜等副食品的需求量大,易腐烂,不宜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
(2)E地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蔬菜的灌溉水源易受到污染。
(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劳动力充足,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课后质量评估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位于黔北崇山峻岭之中,露天种植的蔬菜深受上海消费者喜爱。为解决遵义蔬菜进入上海市场面临的问题,上海采用“上海终端订单+批发市场中转集配+合作社绑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推动了“遵菜入沪”,助力精准扶贫。据此完成1~2题。
1.遵义蔬菜深受上海消费者喜爱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低 B.产量少
C.品质好 D.需求多
2.“遵菜入沪”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种植规模小 B.交通不便
C.物流成本高 D.销路不畅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在“崇山峻岭之中”、蔬菜的种植是“露天种植”,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蔬菜有机质积累多,质量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故选C;遵义离上海远,运输费用高,销往上海的蔬菜价格并不低,A错;产量少并不一定让消费者喜爱,且遵义蔬菜的产量较多,可满足上海市场需要,B错;需求的多少是由消费者的喜爱决定的,消费者喜爱该类产品因而需求量大,而不是因为需求大导致消费者喜爱,逻辑错误,D错。第2题,该模式是通过订单将批发市场和蔬菜种植户紧密联系起来,这样能使农户种植的蔬菜快速地通过批发市场进入上海市场,使“遵菜”能及时进入上海市场,因此解决的主要是蔬菜的销路问题,选D;遵义蔬菜种植的规模并不小,该模式也没有扩大当地蔬菜种植规模,A错;该模式对交通条件没有起到改善作用,也没有降低物流成本,B、C错。
答案 1.C 2.D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据此完成3~4题。
3.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4.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解析 第3题,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错误。故选A。第4题,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故选B。
答案 3.A 4.B
如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斜线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5~6题。
5.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 第5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而地广人稀不是自然条件。第6题,中美两国玉米带都地处地广人稀的地区,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线稠密,交通条件便利。
答案 5.D 6.C
目前,山东寿光在盐碱滩涂上,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浇灌种植有机海水蔬菜,并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据此完成7~8题。
7.海水蔬菜的种植取决于( )
A.盐碱地的改良 B.生产技术的发展
C.运输条件改善 D.灌溉水平提高
8.对露天海水蔬菜种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太阳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肥力
解析 第7题,能够直接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浇灌种植蔬菜主要得益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故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海水蔬菜是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浇灌种植的,并没有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故A项错误;运输条件的改善对海水蔬菜种植没有直接影响,故C项错误;海水蔬菜虽然是直接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进行灌溉的,但灌溉水平并没有提高,故D项错误。第8题,由材料可知,海水蔬菜属于耐盐碱的作物,对土壤肥力要求低,故D项错误;气温和光照对海水蔬菜种植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对露天海水蔬菜种植影响最大的因素,故A项、B项错误;降水属于淡水,对海水蔬菜的生长和品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降水是对露天海水蔬菜种植影响最大的因素。
答案 7.B 8.C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 D.三江平原
10.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解析 第9题,根据该地种植甘蔗、水稻知该地位于珠江三角洲。第10题,三个阶段经营农产品的变化——蔬菜、花卉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
答案 9.A 10.A
11.若图示地区在①②③④规划布局小麦地、果园地、乳牛厂和蔬菜地,那么①地是( )
A.小麦地 B.果园
C.乳牛厂 D.蔬菜地
解析 ①地距离城市较远,地价较低,且地势平坦开阔,面积较大,适宜种植粮食作物。故A正确;②地距离城市较近,便于销售,且靠近河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可以种植蔬菜。D错误;③地靠近城区,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可以发展乳畜业。C错误;④地地势起伏较大,可以发展林果业。B错误。
答案 A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 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 图1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2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试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 该地位于东南沿海,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为发展立体农业提供了条件。
答案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1
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
A+
2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
A+
3
清华大学
工科
A+
4
北京大学
金融学
A+
5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A+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
1.了解农业的概念、特点。【区域认知】
2.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了解家乡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及劣势条件。【地理实践力】
3.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及限制性因素的方法。【综合思维】
4.认识到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树立和谐的人地观。【人地协调观】
区位因素
影响
自然因素
气候
热量、光照及降水等,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
地形
平原地区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土壤
土壤结构、肥力、土层厚度及酸碱度等都会影响作物生长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有效的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交通
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影响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工业基础
工业基础好,可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等生产资料
科技
通过良种培育、农机与化肥、农药的合理利用及科学灌溉技术等,影响农业的发展
增强的因素
影响
科技
农业机械的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推广及作物品种的改良、农药和化肥的推广,克服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且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交通
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市场
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和农产品需求信息,可为农业决策提供依据
环境因素
趋利避害,发展生态农业、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
分析要点
气候
光照
①光照强,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作物品质好。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
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地区因光照不足,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农业以乳肉畜牧业为主。
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的问题。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热量
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
降水量
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响农作物生长
气温日较差
①气温日较差大,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日温差过大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
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好
地形
①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
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及答案,共18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讲授新课,模板构建,链接高考,合作探究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