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六章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六章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第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六章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章自然灾害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三维坐标、速度及时间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森林发生火灾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


    A.建立火灾模型


    B.绘制地图


    C.灾情跟踪


    D.火灾前兆监测


    2.救灾物资空投时,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为了( )


    A.减少人力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B.提高空投精确度,让救灾物资尽快投入使用


    C.缩短空投距离


    D.减少人员伤亡


    解析由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三维坐标、速度及时间数据,因此在防灾减灾中可用于交通导航、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救灾物资空投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为了精确定位。


    答案1.C 2.B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完成3~4题。








    3.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B.②


    C.③D.④


    4.一旦发生泥石流,相关部门在确定灾害位置后,要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组织救援。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电子地图


    A.②①③


    B.①③④


    C.①③②


    D.②③④


    解析第3题,比较表格中四组数据可知,沟谷③集水面积最大,获得水量较大;平均坡度、流域落差最大,水流速度较大;同时植被覆盖率最低,地表松散泥沙较多。因此沟谷③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第4题,确定灾害位置需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受灾地区图像需用遥感技术,评估受灾情况需用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3.C 4.A


    2019年5月初,气旋风暴“法尼”在北印度洋孟加拉湾上形成,一度达到了中央气象台标准的17级超强台风程度,为2019年北印度洋地区出现的最强热带气旋,飓风在登陆时每小时风速超过200千米,成为自1999年以来袭击该国最严重的风暴之一。下图是气旋风暴“法尼”的影像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电视


    6.我国政府对此次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电视


    解析第5题,本题提供的图片为卫星遥感图像,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技术。第6题,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答案5.A 6.C


    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下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地图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 )





    8.若甲、乙两图层分别为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将两个图层叠加可以( )


    ①推断各地受灾情况 ②推断洪水区域变化 ③推断人口伤亡数量 ④推断重点抢救区域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④


    解析第7题,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也就是两种地图要素的组合,形成的新图层如A图所示。第8题,叠加洪水淹没地区图层和人口分布图层,可以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以确定重点抢救区域。


    答案7.A 8.C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换成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这就是遥感技术工作的基本原理。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建立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进行监控。如出现火情,就能对火灾面积、蔓延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以做出相应的防灾措施。遥感技术同样对病虫害、水旱灾害等有不同的分辨功能。


    (1)根据材料,设计出用遥感技术对长江流域洪水监测的方案。


    方案A: ;


    方案B: 。


    (2)结合材料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火灾发生前、发生时、成灾后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3)(双选)地理信息系统在监测森林火灾时能够( )


    A.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


    B.监测火灾的动态


    C.为灭火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火灾的发生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大范围、准确地获取长江水文信息,进而可以建立长江流域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并能综合相关资料预测洪水动态。第(2)题,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集成与防灾减灾有关的多种数据模型库,与遥感技术结合可以在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给予不同的支持。第(3)题,地理信息系统对森林火灾主要起监测作用,至于火灾的成因、控制火灾的发生,必须由其他技术手段、工程手段来完成。


    答案(1)建立长江流域监测预报预警系统,获得长江水文遥感影像资料 对长江水文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预测


    (2)森林火灾发生前: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做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森林火灾发生时: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森林火灾发生后: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3)BC


    素养提升


    空间信息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在自然灾害的监测、管理、预测、预报和预警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能通过了解某一自然灾害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该自然灾害的( )


    A.发展趋势


    B.地理位置的变化


    C.历史意义


    D.区位特征


    2.关于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


    B.从时间尺度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C.遥感技术在灾害变化研究中,是其他方法和技术无可替代的


    D.遥感技术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可进行监测,但对是否复发无法监测


    解析第1题,地理信息系统能分析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第2题,考查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答案1.A 2.D


    读某地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3~4题。





    3.对图中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需运用( )


    A.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4.在该图像的制作过程中( )


    A.遥感技术可提供各种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各种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


    C.地理信息系统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确定不同灾害多发区的范围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获取区域自然、人文信息,对各种灾害进行立体显示


    解析第3题,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段遥感图像的对比,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第4题,遥感技术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具体范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地理信息系统能分析、加工有关信息,确定出不同灾害多发区的空间范围。


    答案3.B 4.C


    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据此完成5~6题。


    5.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





    甲、乙两类植物生长期内反射率曲线图


    A.第30天


    B.第75天


    C.第100天


    D.第130天


    6.除了上述应用外,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直接( )


    A.分析旱灾损失


    B.判断人口分布


    C.监测滑坡灾害


    D.确定环境污染类型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甲、乙两类植物的反射率在波段1和波段2中差异最大的均是①处(即纵坐标差最大),因此要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选择生长期第30天的时候,故A正确。第6题,遥感技术只能对存在的具体地理事物进行监测,故C正确。


    答案5.A 6.C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8月23日加强为强台风级,其中心位于我国广东省珠海市东南方向大约75千米的近海洋面上,即北纬21.8度,东经141.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4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4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20—280千米,十级风圈半径70—80千米,十二级风圈半径50千米。


    材料二 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





    (1)监测台风“天鸽”的移动路径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2)中国台湾一艘正行驶在东海上的渔船发出求救信号,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确定渔船的位置,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3)要完成台风“天鸽”未来6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绘制,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和 。


    (4)试举例说明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解析第(1)题,监测台风移动路径主要采用遥感技术,故A正确。第(2)题,要营救失事渔船,需确定其准确位置,因此需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3)题,对台风路径进行监测需要用到的技术是遥感技术,对遥感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需要用到的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第(4)题,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可获取水灾、火灾、滑坡等灾害区的动态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包括对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水灾、火灾等损失进行分析,并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答案(1)A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3)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4)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并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沟谷编号
    平均


    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


    盖率/%

    5.3
    24.3
    537.3
    15.7

    2.7
    30.1
    670.3
    19.6

    20.0
    40.8
    1 353.7
    13.2

    4.5
    26.1
    384.7
    20.5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叶片大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