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巩固练案:单元评估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31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巩固练案:单元评估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31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巩固练案:单元评估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31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绚烂的宇宙由天体和天体系统构成,半径约200亿光年,年龄约为138.2亿年,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C )
A.星云——一闪即逝 B.行星——圆缺多变
C.彗星——拖着长尾 D.流星——轮廓模糊
解析:星云为云雾状天体,圆缺多变的为月球,是卫星。彗星拖着长尾,流星体一闪即逝。
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月球的是( D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解析:月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不包括月球。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是( B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解析:根据地球的位置可以判断该天体系统是太阳系。
4.从结构特征看,与地球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天体是( D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⑤⑥⑦
解析:⑤⑥⑦都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行星。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世人对①星球进行生命探测时首先查找液态水存在迹象,原因是( D )
①存在液态水,说明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才能形成云雨现象
③液态水可以形成多样的地表形态
④生命起源于海洋,有液态水才可具备此基本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云雨现象和多样的地表形态不是产生生命的必要条件。
6.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①是火星,②是金星,它们均比地球的质量小,其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不利于形成生命。
7.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B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火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解析:②为金星,因比地球距太阳近,故温度高。
8.在下列日、地、月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表示上弦月的是( B )
解析:弄懂月相中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图即可正确作答。依据月球自西向东的公转方向,新月后月球再运行90度就是上弦月,其位置应在新月和满月之间。
9.正月十五24时(地方时),某天文爱好者在E地观测到一轮明月(下图)。此时,月、地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C )
解析:根据地球的昼半球方向,可以补充太阳的位置;正月十五的月相为满月,此时月球运行到太阳的对面,和太阳分处地球的两侧,面对地球的是明亮的月半球,且日、地、月位置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地方时为24时时,月球位于地球的上中天。
10.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D )
A.重力能 B.生物能
C.风能 D.太阳能
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是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主要动力。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13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回答11~12题。
1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PAR),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D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能的分布。由图中信息可得,青藏高原上的PAR值达到35以上,为全国最大,四川盆地最小,小于20。因此,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1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D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能的影响因素。由图可知甲为四川盆地,PAR值为全国最低,乙为内蒙古高原地区,海拔比甲高。由PAR概念“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可知,一般情况,太阳辐射越强,利用率就越高,故植被少不是对太阳辐射影响的主要原因。纬度越高,太阳辐射应越低,四川盆地由于降水多,云雾多,地形不利于扩散,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因此PAR值最小,两地的海拔相差不大,不是对太阳辐射能影响的主要原因。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解析:由图可知,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14.此图所反映的是( B )
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解析:年轮宽度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因此,透过年轮宽度可以推知当时的气候;据图可知,年轮宽度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具有正相关关系,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因此,年轮宽度折射出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014年是太阳第24活动周的高峰年,北京时间2014年12月17日12时50分,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捕捉到一个M8.7级的太阳耀斑。据此回答15~16题。
15.耀斑爆发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D )
A.地球转动速度加快
B.扰乱软流层,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
C.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
D.使地球磁场紊乱,导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解析:耀斑爆发时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16.当耀斑爆发时,以下地区能较易观察到绚丽极光的是( A )
A.北冰洋地区 B.青藏高原地区
C.赤道地区 D.北回归线地区
解析:极光产生时在高纬度的夜晚可较易观察。
读甲、乙两图,回答17~19题。
17.图乙中①~⑤所代表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B )
A.古生代、元古宙、中生代、太古宙、新生代
B.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宙、太古宙
D.中生代、新生代、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
解析:由图甲中信息可知,①~⑤所代表的地质年代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8.图乙中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 )
A.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B.③恐龙灭绝
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解析:③为古生代,古生代早期出现了大量无脊椎动物,中期出现了鱼类,两栖类动物出现于古生代后期。
19.出现在④时期的生物有( B )
①三叶虫 ②恐龙 ③蕨类植物 ④爬行动物 ⑤鱼类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解析:④时期是中生代,主要是爬行动物,恐龙灭绝为中生代末期。
20.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B为生物圈
B.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
C.E、F合为岩石圈
D.一般认为,G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解析:图中A是大气圈,B是生物圈(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是水圈,D是地壳,E在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D、E合为岩石圈,F在软流层以下,古登堡面以上,E、F合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外部圈层由A、B、C构成;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g天王星,h海王星。(2分)
(2)写出代表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的字母:b、d。(2分)
(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而且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4分)
(4)行星f与地球相比,不能产生生命物质条件最主要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答案:距日太远,温度太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具有生命的原因。第(1)题,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八颗行星从里到外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判断g是天王星,h是海王星。第(2)题,结合上面的分析,判断c是地球,因此与其相邻的是b、d。第(3)题,其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太阳光照条件很稳定;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第(4)题,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温度;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有液态水——生命之源。f行星与地球相比,距太阳太远,温度太低。
22.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莫霍界面,乙古登堡界面。(2分)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B测得地震的震级为里氏8.0级,则E测得地震的震级为里氏8.0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E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6分)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2分)
答案:作图略(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析:本题为地球内部圈层分层的变式图,只要正确掌握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此题便可以轻松解决。第(1)题,甲为莫霍界面,乙为古登堡界面。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波速较快的是E,因为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第(3)题,横波在古登堡界面以内(地核)消失,此区域接收不到横波。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
(1)图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图a,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新月)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3分)
(2)日食发生时,对应的月相必然是(2分)( A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3)若下图反映日全食状况,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gfcdaebg。(5分)
(4)在观察日食时,为避免眼睛受伤害,请你设计一种简单可行的观察工具。(4分)
用蜡烛熏黑或者用墨均匀涂黑的玻璃片;选择曝光充分的胶片,几张叠在一起观看。
(5)日食发生时是观察太阳外部结构的有利时机,在太阳黑子、太阳风、日珥等天文现象中,最有利于观察的是日珥现象。(2分)
(6)对地球各地而言,观察日全食和月全食的机会哪一个多?为什么?(4分)
答案:观察月全食机会多。由于地球的半径比月球大得多,地影很宽,因此月球进入地影的机会较多,而月球扫在地球上的范围较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