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六次人口普查的流动人口变化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推断,世界上分布着最多人口的地形类型是
(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2.根据人口分布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情况推断,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是( )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解析:第1题,从地形上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第2题,读图b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答案:1.D 2.B
下图为某年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
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
C.20°N~40°N和110°E~125°E的地区
D.20°N~45°N和105°E~120°E的地区
4.导致图中P区域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交通 B.地形、矿产
C.矿产、土壤 D.热量、交通
解析:第3题,根据图例表示的城市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20°N~40°N和110°E~125°E的地区。105°E~110°E的地区城市较少。第4题,图中P区域位于西北干旱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交通线沿线对外联系便利的河流沿岸或山麓地带,所以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交通。矿产影响城市分布呈点状。土壤、热量不是带状分布的原因。
答案:3.C 4.A
5.下面是部分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殖民者主要迁移到“新大陆”,实行殖民掠夺,四幅图中只有欧洲属于人口迁出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北美洲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答案:A
(2019·高考海南卷)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6~8题。
6.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7.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8.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解析:第6题,结合图中箭头的指向及数字大小,可知南部地区人口净流入最多,东北部、中西部、西部地区均为人口净迁出地区。第7题,2010年相比1995年人口数量在增长;对比2010年与1995年本土人口流动图,即可发现净流入的地区增加,比如西部地区;但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中西部并没有明显的大量人口流入。第8题,对比两图人口迁移的方向,都是向南部迁移的最多,美国南部由于新兴企业较多,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故吸引人口迁移的能力较强,说明经济是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
答案:6.B 7.C 8.A
下表为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据此完成9~10题。
9.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青海、西藏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矿产资源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气候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9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第10题,青藏高原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河漫滩土壤肥沃,气温相对较高,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
答案:9.A 10.D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1~12题。
11.上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12.关于上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第11题,综合等值线的判读规律,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即可判断出答案。第12题,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②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④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大;③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
答案:11.C 12.C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人口分布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
(1)黑河、腾冲分属哪两个省级行政区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
(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________________。
(3)从环境人口容量入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这一现状存在的合理性。
(4)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影响环境容量的问题?
解析:本题要求从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入手分析人口分布特征的产生。人口分布受自然、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主要受资源、科技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制约。
答案:(1)黑 滇(云)
(2)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3)我国东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大,可养育的人口多;而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力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可养育的人口少。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合理的。
(4)注意保护环境,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注意保护资源,不要盲目开采资源,造成资源破坏和资源浪费;统筹考虑西部资源、劳动力与东部资本、技术的结合方式,在东部技术、资本西移的同时,可以考虑西部部分劳动力、人口的东迁,以减轻西部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14.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
材料三 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流动人口变化图。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解析:第(1)题,材料一表现出为接受良好教育和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而出现人口迁移趋向,其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第(2)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判断,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特点为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表现为由中西部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第(3)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大,增长快。方向: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项目
地区
年生物
(万吨)
可承载
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面积比例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
东部地区
46%
96%
222人/km2
西部地区
54%
4%
9人/km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本章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本章综合与测试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