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读图,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决定于( )
A.低等生物 B.高等生物
C.成土母质 D.气候条件
[解析] 矿物质是指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和植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具有大量的孔隙,具备透水性、透气性和一定的保水性。在土壤形成中,母质是直接参与物质的迁移与转化的因素。一般来说,母质的颗粒不同,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也不同。土壤矿物质成分与母质的关系极为密切。尽管生物对母质进行改造,并且在土壤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它却不能决定土壤固体颗粒的含量。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高等植物的选择吸收,把岩石风化释放出的养分集中累积在土壤中;微生物为土壤创造了氮素;植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气候条件可以影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对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 C
2.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①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和程度 ②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 ③土壤性状的疏松程度 ④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不能完全以抵抗自然灾害的程度衡量土壤肥力的高低,有的作物在肥力很高的土壤环境下生长反而不能抗倒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也不能以土壤疏松程度来衡量土壤肥力的高低,沙性土壤很疏松,但其肥力并不是很高。
[答案] D
3.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 )
A.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土母质
B.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开始着生
C.草木、木本植物的着生
D.人类活动的参与
[解析]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由坚硬的块状岩体变成了岩石碎块,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所组成的碎屑物,称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形成土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提供物质基础的作用。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把原来含在矿物中的不溶性营养物(如钾、钙、镁、磷及其他微量元素)释放出来,由于这些营养物质易被雨水淋失,而进入到地质循环过程中去,只有当母质中出现了微生物和植物,土壤的形成过程才算是真正开始。
[答案] B
4.在人类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有( )
①黑垆土 ②黑钙土 ③水稻土 ④紫色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黑钙土是温带草原形成的典型土壤,紫色土是在红色的砂岩、页岩基础上形成的,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肥沃土壤。
[答案] C
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图中未表示完整的各部分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上标注出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两个作用。(a.有机质积累 b.矿物养分富集)
[解析] 此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图示表示的四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明确生物循环过程及其土壤的作用。
[答案] (1)、(2)见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后作业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修筑梯田改变了山坡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是,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