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课后测评
展开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段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①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b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b代表的辐射比a代表的辐射波长短 ④c代表的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短波辐射,b表示地面长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a是地面的直接热源,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代表的辐射比a代表的辐射波长长;c代表的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答案] D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解析] 阴天时,c辐射增强;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进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答案] C
如图为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不同区域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白天气温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白天晴天气温比多云气温高,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因此陆地气温高于海洋,D正确。
[答案] D
4.图示区域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海洋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最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最强而温度最高,因而昼夜温差最小,B正确。
[答案] B
5.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突破,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 (1)B 上升 A 下沉 (2)④ ⑤
(3)绘图略(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地的高空流向A地的高空;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
(4)B 城区生产生活排放废热多,气流上升。
(5)白天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练,共7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训练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