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后练习题
展开eq \a\vs4\al(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
C.三角洲、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2.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挪威峡湾 B.庐山
C.崇明岛D.长江三峡
解析:1.D 2.C 第1题,读图可判断出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第2题,崇明岛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而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庐山属于断块山;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4.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D.流水沉积
解析:3.C 4.D 第3题,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型;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作用越来越强,河谷呈现“槽”形。由此可知③图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故其发育最早,④图河谷最宽,故是最后形成,C正确。第4题,据图可知,河谷发育到④阶段时,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减弱,河谷变宽,地质作用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正确。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
A.槽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D.河口三角洲
6.图示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________河段(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D.入海口处
解析:5.C 6.A 据图可看出,该河流流经地区岩层软硬程度不一,较软岩层易被侵蚀而形成河流瀑布。该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上游河段。
在台湾岛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但其“玉颈”由于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7.“女王头”独特的地貌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C.化学溶蚀、风力沉积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解析:选A 材料显示“女王头”位于台湾岛东北海岸,因此导致该独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侵蚀及风吹日晒而产生的风化作用。
下图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地貌为( )
A.海蚀柱 B.海蚀拱桥
C.海蚀崖D.沙堤
9.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
解析:8.C 9.A 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②地貌为海浪沉积形成的沙滩。
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 )
A.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平原
C.山麓沙丘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
11.图示的地貌可能分布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
12.该地貌类型最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水土流失
C.滑坡D.泥石流
解析:10.B 11.C 12.D 第10题,由图中等高线状况分析,此地貌分布在山前,地势较平坦,是由多条季节性河流冲出山口后流速下降,河流所携带的砾石、泥沙等沉积形成的冲积扇,B正确。第1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在山前形成洪积—冲积扇平原,应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塔里木盆地符合要求,C正确。第12题,由于冲积扇中会有大量泥沙、砾石,如果河流径流量突增,就很有可能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D正确。
13.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若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以上两种地貌都属于河流________地貌。
(2)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能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河流流出山口,因流速变慢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同样因流速变慢,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冲积扇和三角洲都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同属河流沉积地貌。第(2)题,在河流弯曲处凸岸沉积,凹岸侵蚀,所以淘金应在以沉积作用为主的b处。
答案:(1)冲积扇 三角洲 沉积 (2)b处
eq \a\vs4\al(B)级—选考应试能力标准练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1.C 2.B 3.D 第1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
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流水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解析: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图甲为洪(冲)积扇,图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流水作用而成的地貌。第(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河口三角洲。第(3)题,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答案:(1)洪(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堆积 (2)B A
(3)C (4)B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扇形地貌为,图乙所示区域一般多分布在河流,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