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的东营、滨州的全部地区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B.台湾岛
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
3.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的增长速度明显减慢。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
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
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
解析第1题,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故C项符合题意。第2题,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作用,所以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华北平原,故C项符合题意。第3题,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中游建设水利枢纽、黄河入海水量减少等,但黄河入海口的位置变化不影响黄河入海泥沙量,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1.C 2.C 3.D
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第4~5题。
4.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B.T1C.T2D.T3
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解析第4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由材料“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A项正确。第5题,流水搬运能力与其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流速最大时,搬运能力最强,沉积物颗粒粒径最大。图中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因此A项正确。
答案4.A 5.A
下左图是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嘉峪关市社会实践时拍摄的照片(拍摄时间5月16日17时),右图是拍摄地附近的遥感图像。读图,完成第6~7题。
6.当地的地貌特点是( )
A.平坦开阔B.山河相间
C.奇峰林立D.冰川广布
7.与拍摄地点所在地区的地貌特点形成相关的作用有( )
①冰川侵蚀 ②风力侵蚀 ③流水侵蚀 ④流水沉积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祁连山脉北侧,应为祁连山脉河流的冲积扇地区。该地貌平坦开阔,河流欠发育,由于纬度及海拔均不是太高,不会有冰川广布。第7题,由材料可知,结合上题分析,拍摄地点位于河流冲积扇上,是流水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地貌;由于位于西北地区,气候相对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而冰川活动较少。
答案6.A 7.D
读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图(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完成第8题。
8.图中反映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
A.地震、滑坡B.滑坡、泥石流
C.台风、泥石流D.地震、台风
解析图中显示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低与台风路径有极大的相关性,台风经过的沿海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较高,而台风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是带来大量降水,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B
9.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图示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解析当地滑坡频率与月均降水量呈正相关,特别是夏季降水集中,导致滑坡多发。
答案B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11.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的形成与 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解析第10题,魔鬼城是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它的形成和气候密切相关。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所以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第11题,魔鬼城的地貌主要是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风力作用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多大风天气。
答案10.D 11.C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第12~13题。
12.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B.云南
C.新疆D.广东
解析第12题,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第13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答案12.D 13.C
读我国某地风蚀蘑菇等高线图(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经过P处的等值线的数值为( )
A.813B.814C.815D.816
15.在岩壁上,可以见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孔穴,远望犹如窗格和蜂窝,这种地貌被称为石窝。下列4地点中图中石窝最密集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14题,图中等高距是1米,因该地貌是风蚀蘑菇,所以虚线等高线在下面,所以经过P处的等高线数值大于814米,应为815米。故选C项。第15题,石窝是因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由图中风蚀蘑菇的形态可知③地点处等高线在四地点中最密集,说明坡度最大,风沙对岩石的侵蚀最严重,所以形成的石窝最多。故选C项。
答案14.C 15.C
下列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7.针对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和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现状,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扩大牧场规模,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解析第16题,我国的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土地沙化速度不断加快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放牧、开垦等),以及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加快了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D项正确。第17题,强沙尘暴和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开采地下水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土地沙化程度,A项错误;在干旱地区扩大牧场规模,会导致过度放牧,草场生物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加剧土地沙化程度,B项错误;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农、林、牧相结合,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此措施有效,C项正确;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此措施不能实现,D项错误。
答案16.D 17.C
读图,完成第18~19题。
18.图示地区最典型的地貌是( )
A.移动沙丘
B.喀斯特地貌
C.冲积平原
D.盆地地形
19.该地区天坑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喀斯特溶蚀作用
B.喀斯特沉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波浪侵蚀作用
解析第18题,图示地区为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发育了喀斯特地貌。第19题,天坑是塌陷的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溶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18.B 19.A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峰丛、峰林和孤峰的剖面,据此完成第20~21题。
20.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 )
A.玄武岩分布区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D.花岗岩分布区
21.图中标注有三种山地地貌,按照其形成顺序依次是( )
A.峰丛→孤峰→峰林
B.峰丛→峰林→孤峰
C.孤峰→峰丛→峰林
D.峰林→孤峰→峰丛
解析第20题,峰丛、峰林、孤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多发育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第21题,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峰丛进一步接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峰林;孤峰是孤立的石灰岩山峰,是峰林继续发展的产物。
答案20.B 21.B
海岸地理学家Pikey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足够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哪里就有障壁岛的存在。”下图为障壁岛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2~23题。
22.最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 )
①沙丘广布的海滩 ②大湖湖口 ③波涛汹涌的海岸
④珊瑚礁众多的远洋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23.上图所示障壁岛是( )
A.波浪侵蚀而成B.泥沙堆积而成
C.珊瑚虫遗骸堆筑而成D.火山喷发形成
解析第22题,障壁岛的形成条件包括“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沙丘广布的海滩可供应沙子,①正确;大湖湖口的底部较平整,②正确;波涛汹涌的海岸侵蚀作用强,不利于泥沙堆积,③错误;障壁岛在海岸附近,④错误。C项正确。第2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障壁岛是沙子或底泥堆积而成,B项正确。
答案22.C 23.B
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米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 )
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
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
D.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
25.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
A.粤东B.苏南
C.川西D.陕北
解析第24题,图中“新鲜”石头大小不一,杂乱分布,且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谷地,符合冰川堆积的特点;冰川附近地区一般低温潮湿,符合红石景观中藻类的生长习性。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不符合低温潮湿的环境,且火山岩为多孔结构,这与图中岩石的特征不符;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一般为细小破碎的岩石碎片或岩屑,与图中岩石的特征不符;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在河流搬运过程中不断地被挤压、摩擦,失去了岩石本身不规则的棱角,一般呈现浑圆状,与图中岩石特征不符。第25题,粤东地处亚热带,山区海拔较低,无冰川活动;苏南地区多冲积平原;陕北地区为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地貌显著,与题意明显不符合;川西地区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属于横断山区,海拔较高,冰川活动较多,在高山谷地多发育为低温潮湿的环境。
答案24.B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景观中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①吐鲁番盆地 ②天山山脉 ③雅丹地貌 ④沙丘地貌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2)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图中雅丹地貌的地貌特征。
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沙丘地貌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③④正确,故选B项。第(2)题,两个景观都位于干旱地区,都与风力作用有关,但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沙丘是风积地貌。第(3)题,根据图示及所学内容可回答其特征。
答案(1)B
(2)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
(3)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为6 300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180多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 ;乙处地貌主要为 ,丙处地貌主要为 ;丁处地貌主要为 。(填序号)
(2)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 ;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 。(填序号)
(3)下列是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⑥地貌相关示意图(图a、图b),据此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图a
图b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处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之巅,为冰川地貌,对应②地貌;乙处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对应④地貌;丙处为三峡,对应①地貌;丁处为三角洲,对应③地貌。第(2)题,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①(流水侵蚀地貌)、②(冰蚀地貌)、④(流水溶蚀地貌);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③⑤⑥(分别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均为流水堆积地貌)。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⑥地貌为冲积扇。结合图示可知,冲积扇地貌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堆积物变细。
答案(1)② ④ ① ③
(2)①②④ ③⑤⑥
(3)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堆积物变细。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表面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
(1)写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3)说出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沙丘,它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第(3)题,这种景观是风积地貌:沙丘。在干旱地区,风挟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风速减小或遇到阻挡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
答案(1)风力的搬运和堆积作用。
(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3)风积地貌(沙丘)。干旱地区,风挟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
2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 图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材料三 图乙为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甲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甲河谷形态分析,该河谷先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V型河谷。第(2)题,河床沉积物特点是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下面的沉积物颗粒较大,上面的沉积物颗粒较小。第(3)题,河谷地带的资源环境特点,可以结合食物来源分析。河谷地区的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底中的河流,可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沉积在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业,提供粮食。
答案(1)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明显,形成V型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
(3)河谷海拔较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便于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谷底,提供肥沃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强沙尘暴发生
频率/次
5
8
13
14
23
1 560
2 100
2 46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