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
展开课时作业16 土壤的形成
一、选择题
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中近30%的锰能通过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读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回答1~3题。
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茶叶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绝大部分变成了土壤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最适合茶树栽种的土壤是( )
A.黄土 B.红壤
C.水稻土 D.黑土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级土壤剖面图(局部)”,回答4~5题。
4.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植被稀疏 B.气温较高
C.降水量大 D.地下水丰富
5.该图体现的物质循环有( )
①水循环 ②生物循环
③地质循环 ④大气三圈环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读图,回答6~7题。
6.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7.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科考队在大兴安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原始地貌为山前冲积扇前缘,土壤分为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两种。土壤类型主要为淋溶黑钙土。但在背风坡海拔200米处(122°33′47″E,45°45′01″N)发现土壤变为栗钙土,并且该处地层的上部偏红,说明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在该处富集。据此回答8~9题。
8.若土壤温度与铁元素的富集能力成正比,则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 )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9.当地越靠近冲积扇的前缘方向,土层的变化情况为( )
A.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厚
B.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薄
C.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
D.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薄
下图为土壤的物质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地形 B.人类活动
C.气候 D.生物
12.有关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壤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B.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C.无论怎样经营,土壤肥力不会减退
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供农业利用的可更新资源
13.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 )
A.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
B.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开始着生
C.草本、木本植物的着生
D.人类活动的参与
二、非选择题
14.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________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属于________圈,②属于________圈,③属于________圈,④属于________圈,⑤属于________圈。
(2)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_______地区洪涝、风沙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_______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也可能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时作业16 土壤的形成
1~3.解析:本题组考查土壤的形成。第1题,根据题意“锰元素”为矿物元素,因此来源于矿物质。结合图形各自比例,比重最多为矿物质,故选A。第2题,根据题意“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为有机质的来源,结合图形各自比例,比重最小的为有机质,故选B。第3题,根据题意“最适合茶树栽种的土壤”,结合所学知识,茶叶生长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的红壤。故选B。
答案:1.A 2.B 3.B
4~5.解析:第4题,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无机质。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气温较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得多,积累少,B对;不能体现植被稀疏,A错;降水量大、地下水丰富不是有机质分解快的主要原因,C、D错。第5题,该图有降水、径流,体现的物质循环有水循环,①对;有植物、腐殖质、微生物,体现了生物循环,②对;没有岩石转化,不能体现地质循环,③错;不能体现大气三圈环流,④错。A对,B、C、D错。
答案:4.B 5.A
6~7.解析:第6题,土壤母质影响土壤类型经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最主要成因,A错;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故B正确;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故C错;富铝土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故D错。第7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故A、C错;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选B;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故D错。
答案:6.B 7.B
8~9.解析:第8题,读图分析可知,栗钙土的上层往往富集氧化铁,而铁元素的富集能力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说明栗钙土形成的条件为高温状态,又由材料可知栗钙土分布在背风坡,说明该地降水较少,因此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高温少雨,B项正确。第9题,冲积扇是由于河流冲积而形成的沉积地貌。由出山口到冲积扇的前缘,流速逐渐减缓,挟带能力逐渐减弱,沉积颗粒逐渐减小,因此越靠近冲积扇的前缘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故C项正确。
答案:8.B 9.C
10~11.解析:第10题,腐殖质是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作用转化而来的,在土壤中的判别标准有二:一是占的容积比较小,二是分布在土壤的表层。第11题,生物除了使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外,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10.B 11.D
12.解析:在农业生产中,如果经营不合理,土壤肥力就会减退,C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C
13.解析: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作用下,岩体风化加速,母质性能得以改善;使土壤肥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土层浅薄的原始土壤,B项正确。
答案:B
14.解析:第(1)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砖红壤风化壳,判断该处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坐标可判断a为蒸发量,b为气温曲线,c为降水量。第(2)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区,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只有E、G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一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A处因为气温极低,即使降水量增多,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第(3)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第(4)题,由图中B地气温和降水数据,即可判断出该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在其环境下发育的土壤为灰化土。第(5)题,由D处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和对应的极薄风化壳,可判断该处为温带荒漠,那么制约性因素当然就是“缺水”了。第(6)题,由图可知,C、D两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地区,所以不能发育成森林植被,而F处为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所以风化壳最厚。
答案:(1)a
(2)E、G A
(3)枯枝落叶 淋滤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5)温带荒漠 缺水
(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
15.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范围较大,涉及陆地和海洋。①处于陆地上空,属于大气圈;②是指森林,属于生物圈;③处于海洋中,属于水圈;④处为沉积岩,属于岩石圈;⑤属于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圈。第(2)题,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第(3)题,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答案:(1)大气 生物 水 岩石 土壤
(2)整体性 黄河中下游
(3)生物状况 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 盐渍化 荒漠化 土壤污染(任选三项)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52土壤的形成解析版docx、52土壤的形成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复习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 据图可知,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