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章测评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36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章测评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36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章测评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36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图,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同一垂直面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④>③,①>②;由图示可知陆地气流上升,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即④>①;因而相同高度的陆地上空气温高于海洋上空,因此气温最低的地点为②处,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 )
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
解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是氮。
答案B
3.臭氧层空洞的危害是( )
A.动物体型变大B.动物体型变小
C.动物患白内障失明D.植物长得低矮
解析臭氧层被破坏,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多,对动物的眼睛损害大。
答案C
4.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 ℃,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千米,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是( )
A.-94 ℃B.-72 ℃C.-50 ℃D.-34 ℃
解析对流层内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对流层顶部气温约为-50 ℃。
答案C
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据此完成第5~6题。
5.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D.极地地区
6.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解析第5题,对流层大气同样高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空气密度越大,气球上升速度越快,所以极地地区升空最快。第6题,气球上升到高空,由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膨胀破裂。
答案5.D 6.C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第7~9题。
7.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8.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9.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解析第7题,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此时,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到达甲地上空附近,丙地上空等温线大致平行,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稳定,所以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第8题,正午前后(12时),即4小时后,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向东移动到乙地上空附近,乙地高空气温下降明显,乙地空气的水汽含量增加,因而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丙地此时大气较稳定,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北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第9题,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 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答案7.D 8.B 9.D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完成第10题。
10.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 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 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解析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C项错误。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D项错误。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图中12 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B项错误。
答案A
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 )
A.Pa>Pb;Ta>TbB.PaTB'>TA'。第(4)题,A处高空为低压,等压面下凹,B处高空为高压,等压面上凸。第(5)题,甲处为近地面风,受三力共同作用,风向右偏。
答案(1)B C
(2)B
(3)画图略(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PB>PB'>PA'(或PA'TA'(或T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本章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