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双测过关(三)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37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双测过关(三)地球的圈层结构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37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双测过关(三)地球的圈层结构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037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有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火山喷发物来自,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甲圈层的主体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解析:1.D 2.B 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2 900 km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2 900 km以下为非固态物质。同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
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②层是软流层
D.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大部分
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解析:3.B 4.C 第3题,由图可知,海洋中地壳没有缺失;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小部分;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图中①层和②层;软流层属于地幔。第4题,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面上部附近,此后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速减小。
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7月2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 000 m高处。读阿贡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5~6题。
5.火山喷发物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内核
6.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5.C 6.D 第5题,火山喷发物是岩浆,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选C。第6题,火山喷发,首先影响到的圈层是大气圈,然后降落到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选D。
读图,完成7~8题。
7.甲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8.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解析:7.D 8.D 第7题,甲圈层是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71%,其水量占地球水量的97%以上。第8题,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作为非生物环境以外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10.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增大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解析:9.C 10.B 第9题,根据图中海拔数据可知,①为大气圈的一部分,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第10题,①圈层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减小。外核(④圈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圈层横波能穿过。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2.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B.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C.岩石圈包括软流层及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解析:11.D 12.B 第11题,图中A位于大气层,表示大气圈,B表示水圈,C表示岩石圈,D正确。第12题,地球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B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以上,不包括软流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3.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统称为________,A+B+C统称为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G________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
(3)地震波在F以下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B厚度不同,分别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A、B和C均位于100 km深度(软流层上界)以上,共同构成岩石圈,D位于100~400 km深度,应为软流层,C+D+E属于上地幔的三个组成部分,属于地幔。F为莫霍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面时,横波、纵波均明显加速。古登堡面(G)向下,横波完全消失。
答案:(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2)莫霍面 古登堡面
(3)(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海洋地壳,海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B级—选考应试能力标准练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4月29日9时46分,在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北纬33.91度,东经90.59度)发生里氏3.0级地震,震源深度9 km。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 km,可知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地震震中区人们会感觉到( )
A.只上下颠簸,不左右摇晃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左右摇晃,不上下颠簸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解析:1.A 2.B 第1题,地壳平均厚度为33 km,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 km,青海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地壳较厚,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 km,因此震源位于地壳,故A正确。第2题,地震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因此震中区人们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B正确。
3.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序号所代表的圈层正确的是( )
A.①岩石圈 B.②大气圈
C.③生物圈 D.④水圈
解析:选C 直接根据图示的地理环境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判断,①为水圈,为③生物圈提供水资源,下渗而形成②岩石圈的水;降水主要来自④大气圈。故C项正确。
4.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7.7°N,102.08°E)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 km。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乙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材料二图乙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 km表示________(界面)。说出图甲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解析:第(1)题,在地球的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壳厚度大,故地震波到达的晚。第(2)题,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目前主要依靠地震波;图乙中A的传播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判断A为横波,B的传播速度较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判断B为纵波。第(3)题,地壳是指莫霍面以上的部分,故地壳厚度为0,表示位于莫霍面上。图甲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直接读图即可得出。材料反映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9 km,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 km,故判断地震震源位于地壳。
答案:(1)A
(2)地震波 横波 纵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速度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莫霍面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地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渤海主要污染物来源不包括,目前我国开发海洋资源主要集中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不能显示的土壤形成的因素是,土壤涉及的圈层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是,下列生物不是出现在早古生代的是,岩层的古老程度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