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3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3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3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3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该城市城区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图示城市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建议用时:45分钟)





    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图,回答1~3题。





    1.武汉三镇历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平原广阔 B.季风气候


    C.河流交汇 D.矿产开发


    2.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 )


    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


    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


    C.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


    D.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


    3.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 )


    A.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B.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人口的增加


    C.河流运输方式的兴衰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D.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格局


    1.C 2.C 3.D [第1题,武汉地处两河交汇处,河流阻隔形成三镇格局。第2题,随着交通发展,武汉城市形态将进一步沿交通线多轴向发展。第3题,武汉城市形态变化说明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格局。]


    读几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对图中交通运输方式搭配合理的选项是( )


    A.甲—水运 B.乙—公路


    C.丙—铁路 D.丁—铁路


    5.下列关于图中运输方式科学的理解是( )


    A.甲适宜长距离运输


    B.集成电路由北京运到拉萨选择乙运输方式最好


    C.丙受水文影响最大


    D.丁是中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4.C 5.B [第4题,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四种交通运输方式运量和速度特征,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公路、航空、铁路和水运。第5题,公路运费高,不适于长距离运输;集成电路属于微电子产品,重量轻价值高,适于航空运输;水运受水文影响大;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


    下图为某城市略图。读图,完成6~7题。





    6.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7.该城市城区建设的发展方向是( )


    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


    6.B 7.D [第6题,从图中看出,该城市临江靠湖,又有铁路通过,因此优越的区位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第7题,该城市北有长江、西有湖泊,限制了其发展,向东是平原,且交通便利,利于发展。]


    下图是我国某小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城市2008年的地域形态与1948年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9.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较突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有( )


    ①修建卫星城镇 ②修建环城公路 ③将铁路、国道迁往城郊 ④疏散城市居民,减少城区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D 9.B [第8题,1948年该城市的城区呈带状沿河流分布,2008年城区除了沿河流分布外,还沿铁路、公路分布,说明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市地域形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第9题,铁路、公路穿越城区是交通拥堵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修建环城公路和将铁路、国道迁往城郊是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正确措施。]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城市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11.该城市形态呈星形分布的原因是( )


    A.城市轨道线呈放射状分布


    B.城市交通枢纽集中于城市中心


    C.工业布局发展的需要


    D.自然要素的影响


    10.B 11.A [第10题,由图示信息可看出该城市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两种。第11题,城市轨道线呈放射状分布,城市沿轨道线延伸,呈星形分布。]


    12.读某历史名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发展沿什么方向延伸?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原因。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原有的城区主要沿河流分布,并且附近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这些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第(2)题,旧城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最早形成。第(3)(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分布,所以新城区形成的影响因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它将会沿铁路线的方向延伸。第(5)题,新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以及河流淤积、资源枯竭等因素,都会导致旧城区发展缓慢。


    [答案] (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修建)。


    (4)沿铁路方向延伸。


    (5)河流淤积导致河流的航运能力下降;铁路的出现,使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





    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分布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图示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工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办公用地 D.零售业用地


    14.沿图示高速公路(限速60~80km/h),从市中心到高铁站仅需15分钟车程,判定该距离最接近( )


    A.5 km B.15 km


    C.30 km D.40 km


    15.该高铁站的作用有( )


    A.实现各类交通衔接 B.减轻城区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13.D 14.B 15.B [第13题,高铁站以旅客集散为主,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消费市场广阔,适宜布局商业活动,故首先出现零售业用地。第14题,图示高速公路车辆行驶速度限定在60~80km/h,由此可判定,15分钟的车程大概为15~20km。第15题,高铁站的建立,将引发一些商业与工业到其附近布局,从而吸引一定数量的人口到此集聚,进而引发城区的部分人口外迁,有利于减轻城区人口压力。]


    1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后,“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拉开了序幕。“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甬)为两翼的城际轨道交通主构架,覆盖区域内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1至2小时都市圈。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815千米。


    材料二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如图)。





    (1)填写图中铁路线的名称:A_______铁路;B_______铁路。


    (2)“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不同于既有的沪宁、沪杭铁路线,也不同于城市内的地铁和轻轨,原因是( )


    A.城际轨道交通属于高科技,专门运输高科技产品


    B.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定位是运送城际旅客和区域性快速运输专网,实行公交化运行


    C.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于外来人口,特别是应对农民工的流动


    D.城际轨道交通一般对市内外交通有冲击作用


    (3)简述“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意义。


    (4)“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中的苏嘉线不再绕道上海,你认为此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应?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铁路线A为京沪线,B为沪杭线。第(2)题,沪宁、沪杭铁路的功能是不同区域间的客、货运输,而“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是运送城际旅客和区域性快速运输专网,实行公交化运行。第(3)题,建设“长三角”轨道交通可以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1至2小时都市圈,这有利于推动区域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缓解长江三角洲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从而改变“长三角”的经济格局。第(4)题,苏嘉线建成可以打造以杭宁铁路为中心的发展走廊,缩小杭宁与沪杭、沪宁线的差距,增强“长三角”经济对皖南、浙西及赣北的辐射,拉动周边地区经济。


    [答案] (1)京沪 沪杭


    (2)B


    (3)缓解这一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在推动区域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同时,改变“长三角”经济格局。


    (4)打造以杭宁铁路为中心的发展走廊,将缩小杭宁与沪杭、沪宁线的差距,增强“长三角”经济对皖南、浙西及赣北的辐射,拉动周边经济发展。

    相关试卷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时作业,共8页。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流域开发的优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