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随堂练习题,共6页。
[学考合格练]
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生物学上统称为( )
A.原核细胞生物 B.真核细胞生物
C.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
答案:A
2.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可以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是( )
A.气候干燥,冷热多变 B.藻类植物繁盛
C.全球植物分带明显 D.气候湿润,森林密布
解析:选D。知道煤的形成原理就可推知成煤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
3.对比下面左、右两图,右图中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B.③恐龙灭绝
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答案:A
4.在古生代末期,全部灭绝的生物是( )
A.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
B.海生无脊椎和爬行类动物
C.原始鱼类和海生无脊椎动物
D.海生藻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
答案:A
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回答5~6题。
5.三叶虫属于(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爬行动物 D.无脊椎动物
6.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古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解析:第5题,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属无脊椎动物。选D正确。第6题,三叶虫是距今5.41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至2.52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没有进入中生代。选B正确。
答案:5.D 6.B
7.小型哺乳动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C
8.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生物进化 B.环境污染
C.环境变迁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C
9.关于恐龙繁盛时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联合古陆刚刚开始形成
B.是蕨类植物繁盛的时代
C.现在煤炭都是那时形成的
D.开始出现始祖鸟
答案:D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地质年代是________代。
(2)该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是________。
(3)该地质年代________植物代替了________植物、________动物代替了________动物。
(4)图中动物已经灭绝,你认为该动物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中生 (2)恐龙
(3)裸子 蕨类 爬行 两栖类
(4)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其灭绝原因有多种说法,如“小行星撞击地球说”,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气候恶化,恐龙食物缺乏,最终灭绝。
[学考等级练]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据图回答1~3题。
1.关于五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
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
2.在自然环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
A.①末期 B.②末期
C.③末期 D.④末期
3.下图a、b、c、d所代表岩层与地质年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b—②
C.c—④ D.d—①
解析:首先根据时间的划分判断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地质年代,⑤—新生代、④—中生代、③—古生代、②—元古宙、①—太古宙。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灭绝于中生代末期。新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如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古生代早期,大羽羊齿是古生代的陆生植物,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空前繁盛。
答案:1.A 2.D 3.C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回答4~5题。
4.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5.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解析:第4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最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第5题,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答案:4.B 5.C
2017年6月12日,吉林延吉龙山白垩纪地层发掘出6种恐龙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鳄类骨骼古生物化石。据此回答6~7题。
6.白垩纪属于( )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晚期
7.恐龙灭绝后的地质年代,繁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
解析:第6题,中生代主要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晚期,故选D。第7题,恐龙灭绝的地质年代在中生代晚期,此后正是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故选B。
答案:6.D 7.B
8.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解析:选B。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9.根据动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中生代也称( )
A.人类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两栖动物时代
答案:C
10.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
A.炎热干旱的环境
B.温湿茂密的森林
C.热带浅海环境
D.湖泊或沼泽
答案:D
11.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末期恐龙灭绝
B.中生代裸子植物繁茂
C.新生代第三纪出现了人类
D.太古宙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解析:选B。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A错误;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B正确;新生代第三纪出现哺乳动物,第四纪出现了人类,C错误;古生代出现海生无脊椎动物,太古宙出现的是原核细胞生物,D错误。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景观为地质历史上距今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的________代,动物界正是________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为________植物的时代。
(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________,但后来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与此动物同时灭绝的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________动物种类。
(3)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图中大型动物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并且找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据。这些证据是什么?
(4)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5)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解析:(1)图示景观是中生代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出现在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的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极度兴盛。(2)在中生代末期,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而且还发现了陨石坑,这都成为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的证据。(4)可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两大方面分析原因。(5)生物基因资源减少,生态失去平衡,直接影响人类活动。
答案:(1)2.52亿 6 600万 中生 爬行 裸子
(2)恐龙 无脊椎
(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 km,陨石坑中到处开裂的岩石表明,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爆炸。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
(4)环境的变迁在短时间内超过了物种进化的速度,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入等。
(5)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平衡。
[学考合格练]
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生物学上统称为( )
A.原核细胞生物 B.真核细胞生物
C.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
答案:A
2.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可以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是( )
A.气候干燥,冷热多变 B.藻类植物繁盛
C.全球植物分带明显 D.气候湿润,森林密布
解析:选D。知道煤的形成原理就可推知成煤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
3.对比下面左、右两图,右图中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B.③恐龙灭绝
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答案:A
4.在古生代末期,全部灭绝的生物是( )
A.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
B.海生无脊椎和爬行类动物
C.原始鱼类和海生无脊椎动物
D.海生藻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
答案:A
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回答5~6题。
5.三叶虫属于(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爬行动物 D.无脊椎动物
6.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古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解析:第5题,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属无脊椎动物。选D正确。第6题,三叶虫是距今5.41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至2.52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没有进入中生代。选B正确。
答案:5.D 6.B
7.小型哺乳动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C
8.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生物进化 B.环境污染
C.环境变迁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C
9.关于恐龙繁盛时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联合古陆刚刚开始形成
B.是蕨类植物繁盛的时代
C.现在煤炭都是那时形成的
D.开始出现始祖鸟
答案:D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地质年代是________代。
(2)该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是________。
(3)该地质年代________植物代替了________植物、________动物代替了________动物。
(4)图中动物已经灭绝,你认为该动物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中生 (2)恐龙
(3)裸子 蕨类 爬行 两栖类
(4)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其灭绝原因有多种说法,如“小行星撞击地球说”,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气候恶化,恐龙食物缺乏,最终灭绝。
[学考等级练]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据图回答1~3题。
1.关于五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
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
2.在自然环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
A.①末期 B.②末期
C.③末期 D.④末期
3.下图a、b、c、d所代表岩层与地质年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b—②
C.c—④ D.d—①
解析:首先根据时间的划分判断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地质年代,⑤—新生代、④—中生代、③—古生代、②—元古宙、①—太古宙。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灭绝于中生代末期。新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如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古生代早期,大羽羊齿是古生代的陆生植物,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空前繁盛。
答案:1.A 2.D 3.C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回答4~5题。
4.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5.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解析:第4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最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第5题,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答案:4.B 5.C
2017年6月12日,吉林延吉龙山白垩纪地层发掘出6种恐龙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鳄类骨骼古生物化石。据此回答6~7题。
6.白垩纪属于( )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晚期
7.恐龙灭绝后的地质年代,繁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
解析:第6题,中生代主要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晚期,故选D。第7题,恐龙灭绝的地质年代在中生代晚期,此后正是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故选B。
答案:6.D 7.B
8.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解析:选B。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9.根据动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中生代也称( )
A.人类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两栖动物时代
答案:C
10.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
A.炎热干旱的环境
B.温湿茂密的森林
C.热带浅海环境
D.湖泊或沼泽
答案:D
11.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末期恐龙灭绝
B.中生代裸子植物繁茂
C.新生代第三纪出现了人类
D.太古宙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解析:选B。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A错误;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B正确;新生代第三纪出现哺乳动物,第四纪出现了人类,C错误;古生代出现海生无脊椎动物,太古宙出现的是原核细胞生物,D错误。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景观为地质历史上距今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的________代,动物界正是________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为________植物的时代。
(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________,但后来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与此动物同时灭绝的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________动物种类。
(3)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图中大型动物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并且找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据。这些证据是什么?
(4)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5)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解析:(1)图示景观是中生代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出现在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的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极度兴盛。(2)在中生代末期,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而且还发现了陨石坑,这都成为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的证据。(4)可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两大方面分析原因。(5)生物基因资源减少,生态失去平衡,直接影响人类活动。
答案:(1)2.52亿 6 600万 中生 爬行 裸子
(2)恐龙 无脊椎
(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 km,陨石坑中到处开裂的岩石表明,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爆炸。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
(4)环境的变迁在短时间内超过了物种进化的速度,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入等。
(5)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平衡。
相关试卷
湘教版 (2019)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时作业,共7页。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达标测试,共6页。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随堂练习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