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练习
展开(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所绘制的我国东部某城市的功能区平面图。据此完成1~4题。
1.该考察小组在进行该地的实地调查前首先需要做的是( )
A.选定定点 B.选择交通方式
C.选择考察路线 D.设计调查方案
2.该小组在该地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开展了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线考察有助于深入地认识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
B.典型地段调查有助于了解该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
C.典型地段调查有助于了解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D.路线考察可以实地观察沿途土地利用的分布与变化
3.为了优化城市环境在M处应布局( )
A.文化区 B.绿化带
C.高级住宅区 D.商业区
4.在考察结束后,该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发现该城市中功能区布局不合理。布局不合理的功能区是( )
A.化工产业区 B.高新技术产业区
C.轻纺工业区 D.以上都不合理
1.D 2.D 3.B 4.A [第1题,该地理考察小组的考察地点已经确定,在开展实地调查前应首先设计调查方案。选择交通方式和选择交通路线都是设计调查方案的组成部分。第2题,路线考察有助于了解地理事象的分布与变化、典型地段调查有助于较深入的认识被调查区域,如了解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和经营、管理状况。第3题,化工产业区有大气污染,与轻纺工业区之间应布局绿化带。第4题,化工产业区有大气污染,不能位于该地冬季风的上风地带。]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绘制的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作为生态城市规划,与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对应的应该是( )
A.工业区、绿地、商业区、住宅区
B.绿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
6.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厂位于城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D.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5.C 6.D [第5题,由图可知,③功能区所占面积最大,为住宅区;②功能区主要分布在郊区,地租便宜,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为工业区;④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故答案选C。第6题,工厂与河流相距较远,对水源污染较小,A错;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可以减轻对城市的影响,B错;绿地呈环状分布,面积较大,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C错;④功能区为商业区,布局在城市中心及交通便捷处,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7~8题。
7.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8.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7.B 8.A [第7题,读图,该城市城区间绿地面积广,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对。城区间距离增大,加大了出行距离,A错。各区之间联系减弱,C错。增加了基础设施的投资,D错。第8题,物流园区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靠近高速出入口,①处适合。化工园区有大气、水污染,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河流的下游,③处适合,A对。②处位于城市中心,易造成交通拥堵,②处错。④处位于河流上游,④处错。]
[等级过关练]
下图是某社会调查小组绘制的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10.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11.要获得上图中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的资料,适宜的方法有( )
①文献法 ②访谈法 ③观察法 ④讨论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B 10.A 11.A [第9题,老城区码头对面有沙洲形成,结合图中河流形状可判断出老城区码头处为河流凹岸,不易淤积。第10题,由图可知,待建码头附近既有公路,也有高速公路,此处建码头可将公路、高速公路和河流运输进行有效衔接。第11题,讨论法不是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12.合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通过上网查阅等方式获得了以下资料,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2~2015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153.5万人增加到548万人,合肥市城镇化率由34%提高到70.4%。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安徽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安徽省合肥市1952~2015年人口、城市化率统计图。
(1)分别指出1952~2002年和2002~2015年合肥市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2)指出2008年到2012年合肥市人口变化的特点,并推断其主要原因。
(3)指出合肥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的主要问题。
[解析] 第(1)题,主要从起步情况、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水平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2008年到2012年合肥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城镇化率上升),可以推断其主要原因是行政区划调整和人口迁入。第(3)题,合肥市城镇化速度快,应注意避免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答案] (1)1952~2002年起步低,发展慢,城镇化水平低;2002~2015年,起步低,发展快,城镇化水平较高。
(2)特点:合肥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城镇化率上升)。
主要原因:行政区划的调整;外来人口迁入等。
(3)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精练,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训练,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户外考察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户外考察同步测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