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2020学年鲁教版(2019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课时素养评价六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2020学年鲁教版(2019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课时素养评价六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1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2019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课时素养评价六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2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2019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课时素养评价六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六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充分说明( )


    A.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B.政府政策对城市建筑格局的影响


    C.城市建设突出了现代化色彩


    D.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


    【解析】选A。罗店镇城市建设突出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属于地域文化影响建筑景观。


    2.如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解析】选C。潮音寺是古代人民对大海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的,天津港、海滨浴场是现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都是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


    3.云贵高原文化区的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居民种植水稻的梯田层层叠叠,体现的是( )


    A.生产景观B.聚落景观


    C.建筑景观格局D.主体建筑风貌


    【解析】选A。梯田是哈尼族世代耕作的土地,体现了农业生产景观,属于生产景观。


    4.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体现的是( )


    A.生产景观


    B.聚落景观


    C.建筑景观格局


    D.主体建筑风貌


    【解析】选C 。济南是依山傍水、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水风光城市”。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建筑景观格局方面。


    如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


    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


    6.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5选B,6选C。第5题,①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竹楼有利于防潮防湿,A项错;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多雨,房屋通风尖顶,有利于防潮排水,B项对;③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从图上可以看到是多层建筑,当时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只是为了便于生活居住,C项错;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为了抵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文化,D项错。第6题,从图片上看,开平碉楼造型别致,明显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碉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其他都是中国式的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点。


    (2019·宿迁高一检测)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7、8题。





    7.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历史C.文化D.经济


    8.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儿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


    ( )


    A.经济B.政治C.历史D.环境


    【解析】7选C,8选C。 第7题,伦敦大本钟和北京故宫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第8题,北京中心为皇宫,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D.拉萨的奇逸


    【解析】9选C,10选A 。第9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第10题,西安的风格是古朴,苏杭的风格是灵秀,桂林的风格是奇逸,拉萨的风格是神秘。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1.(2019·宜昌高一检测)下列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甲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丁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民居尤其是传统民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更明显,如屋顶坡度大小与雨量多少、陕北窑洞与黄土高原的气候和土壤、西北平顶土拱与干旱气候等。


    答案:(1)江南水乡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草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2~14题。





    12.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13.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4.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


    【解析】12选D,13选B,14选D。第12题,“小桥流水人家”,以小船为主要交通工具,多桥,房屋临河布局,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景观,与当地河网密集,地势低平相协调。第13题,长江三角洲为流水沉积形成,地势低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第14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古称为“吴越地区”,越剧为当地的代表地方剧种。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15、16题。





    15.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


    1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解析】15选A,16选B。第15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16题,由建筑风格知,该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种植春小麦,而种植冬小麦。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7.(2019·济宁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8 000~10 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并逐步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大走廊”,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纳西族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第7期)


    材料二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材料三





    (1)从地理角度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在人类迁徙过程中,为什么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


    (2)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西藏不产茶的原因。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


    【解析】第(1)题,主要从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分析。复杂的地形,形成了复杂的文化;相对封闭的地形,形成相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交通不便,其他文化不易影响等。第(2)题,西藏不适宜茶树生长,同时对茶叶需求较大,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答案:(1)①横断山区错综复杂的自然地带性,使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立的自然区域,在各自然区域生活的人们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文化、风俗。


    ②横断山区大山大河相间排列,山高水急,各族群之间很难联系、沟通,各自局限在相对独立的区域。


    ③横断山区交通艰难,其他文化难以进入,使该区域的文化很难被同化。


    (2)茶树适宜在温暖湿润的酸性土壤中,多云雾天气更佳;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高寒,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适合茶叶生长。


    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其膳食结构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缺乏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2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