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单元综合测评(二)乡村与城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城镇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例①②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文化区 B.住宅区、行政区
C.住宅区、商业区 D.行政区、文化区
2.对①、②功能区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功能区与②功能区的界线分明
B.①功能区中不具备②功能区的功能
C.②功能区的土地利用集约
D.①功能区是城市的核心区
1.C 2.C [第1题,住宅区是城镇最广泛的利用方式,图中①的面积最大,应是住宅区;②位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两侧,应为商业区。第2题,城镇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一般在城镇中,商业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地价较高,是城镇的核心区。]
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镇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4.下图中,能较准确地表示该功能区主干道形态的是( )
3.A 4.C [第3题,中心商务区、行政区、工业区人口流动相似,都是“早进晚出”,但行政区、工业区大量流出人口不会出现在21:00时;住宅区人口流动的是“早出晚归”。第4题,越是主干道,人流量越大。]
读我国某大城市2010年城镇建设土地供应计划表,回答5~6题。
5.根据上表信息推断该项供应计划实施后,最有利于该城市( )
A.改善人居环境 B.促进工业发展
C.调整产业结构 D.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6.上表各项用地中,商业用地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城镇以工矿业为主 B.商业活动高度集聚
C.该城镇出现郊区化现象 D.工业占用大量土地
5.A 6.B [第5题,从计划表中可以看出,该土地供应计划实施后,休憩和绿地面积所占比重最大,最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第6题,商业活动的土地利用集约,多选择地价高的地区布局,一般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地方,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商业活动高度集聚,建筑物高大稠密。商业用地面积最小主要是因为地租高,同时同类产业活动高度集聚。]
读我国某城镇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A.OA B.OB C.OC D.OD
8.O处最可能是(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7.A 8.B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第8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该区域其付租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
下图是某城镇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9~11题。
9.该城镇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镇模式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处是低级住宅区 B.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②处是高级住宅区 D.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11城镇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B 10.C 11.B [第9题,图示交通干线经过城市,故工业区沿交通线分布,其他功能区由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判断为扇形模式。第10题,③布局于交通干线两侧,判断为工业区,故A项错误;④处离矿产地和铁路较远且处于河流上游,故不适宜布局钢铁工业;②处远离工业区和铁路,邻近公园,故环境优美,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故C项正确。第11题,工业区向城镇边缘迁移,可降低地价,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且可减少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利于保护市区的环境。]
12.文化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一个地区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当地域文化作用于消费领域时,也是润物细无声。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人们的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不同。下图是关于地域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京人偏爱进口的东西 ②广州人信任港、台 ③上海人更喜欢国产 ④北京人有潜在的贵族意识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A [上海人注重时尚,而时尚的东西多来自海外;广州人由于受港、台的影响较大,因此消费上注重物质,同时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北京是我国首都,同时又是古都,因此北京人消费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大,精神上有潜在的贵族意识。]
13.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一种独特的习俗:穿“木鞋”。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A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木鞋”是单一要素。 ]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15.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吊脚楼 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B 15.C [第14题,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第15题,②对应的民居是蒙古包;③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①在河北,没有吊脚楼分布;④为青海内陆地区,为建筑墙体较厚的平房,而四合院是北京地区民居的特色。]
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读材料,回答16~17题。
16.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 )
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①④ B.②⑥
C.③⑤ D.④⑤
17.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6.B 17.D [第16题,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镇建筑上,在城镇建筑的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都能体现出来。第17题,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特别是“幽”字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
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60%,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8.48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19题。
18.关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我国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B.我国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
C.各地普遍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镇化现象
D.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速度明显减慢
19.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交通拥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购买私家车
B.合理规划城镇道路
C.取消红绿灯,缩短等待时间
D.植树种草,加强绿化
18.A 19.B [第18题,目前,我国城镇化速度快,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转变为城镇人口;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现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19题,解决城镇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合理规划城镇道路;而随着私家车的增多,交通拥堵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植树种草主要是针对城镇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下图是东南亚部分国家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过度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下列国家中过度城镇化最显著的是( )
A.文莱 B.菲律宾
C.柬埔寨 D.泰国
21.菲律宾的城镇化特点可能造成( )
A.城镇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大于城镇劳动力增长速度
B.乡村城镇化速度大于大城市扩张速度
C.农村推力作用小于城市拉力作用
D.农业资源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泰国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可促进城镇化
B.越南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加工业
C.柬埔寨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城镇化
D.新加坡依靠本国资源推动工业化发展
20.B 21.D 22.B [第20题,由图可以看出菲律宾人口城镇化水平高(为60%),但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低(约为32%),其过度城镇化最为显著。第21题,读图可知,菲律宾人口城镇化水平高于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可能会造成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城镇化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使得城镇就业困难;农村经济落后,社会服务资源短缺,农村推力作用大于城镇拉力作用;乡村人口流向大中城市,导致乡村城镇化的速度小于大城市的扩张速度;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资源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第22题,水稻种植为农业领域,无法有效促进城镇化;柬埔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不符合国情;新加坡为岛国,资源短缺。]
“亲嘴楼”是形容两栋楼房距离过近。在广西南宁市,“亲嘴楼”逐渐增多。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空间极小。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区的“亲嘴楼”。据此完成23~25题。
23.南宁市的“亲嘴楼”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 )
A.人口增加 B.用地紧张
C.环境恶化 D.交通拥堵
24.“亲嘴楼”集中的区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 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 ③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④位于城市中心区,影响市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5.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
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
B.发展城市公交,改善交通条件
C.增加社会投资,增加居民就业
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
23.B 24.D 25.A [第23题,根据材料可知,“亲嘴楼”的出现说明城市用地紧张。故B项正确。第24题,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②正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③正确。故D项正确。第25题,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亲嘴楼”现象的根本措施。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城镇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2分)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城镇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2分)
[解析] 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的用地,例如政府、文教、医疗等;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是住宅用地。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要遵循交通最优原则,①在城镇边缘,占地面积广,地价低;邻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第(3)题,化学工业污染大气和水源,图示化学园区在城镇东北方,河流下游方向,对城镇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镇大气污染小。第(4)题,该城镇规划建设新城,有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选答其一,要阐述支持的理由。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原有的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西南部:地势较高,在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答案] (1)文教 住宅
(2)① 邻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城镇外围,地价低
(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镇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镇大气污染小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一是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二是西南部。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27.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图甲是某城市小区平面图,图乙为我国某中等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甲
图乙
(1)居民小区中荷花池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哪些?(4分)
(2)图乙①②③曲线中,③表示工业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那么①和②曲线代表的主要功能区分别是什么?请说明理由。(4分)
(3)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该市在距市中心15.5 km的郊区(如图乙中④所示)规划设计了一座新的卫星城,说明该卫星城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4分)
[解析] 第(1)题,荷花池的生态功能应从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具体分析。第(2)题,图乙所示的①曲线,市中心附近面积最大,应为商业区;②所示曲线在城市各主要功能区中面积最大,应为居住区。第(3)题,卫星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中心区环境等方面。
[答案] (1)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2)①所示曲线为商业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原因是该曲线所示市中心附近面积最大。②所示曲线为住宅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原因是该功能区是各功能区中面积最大的,而且距离市中心较近。
(3)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2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政府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镇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1)从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4分)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镇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镇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镇,避免城镇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 (1)加速发展阶段。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镇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会产生大气污染的工业部门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29.城镇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镇的发展。读我国某城镇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3分)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述理由。(3分)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据表分析该城镇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4分)
(4)随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镇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出谋划策。(4分)
[解析] 第(1)题,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C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最低。第(2)题,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且地势较高,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第(3)题,该市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说明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第(4)题,从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发展公共交通等角度分析。
[答案] (1)A>B>C。A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最高。
(2)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于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水陆交通比较便利。
(3)城镇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4)①合理规划城镇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制度;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用地
类型
商业
住宅
科教文卫体行政
工业
道路等基础设施
休憩及绿化用地
其他
合计
面积
(公顷)
200
1 300
600
800
1 000
1 800
300
6 000
所占
比重
(%)
3.4
21.6
10
13.4
16.6
30
5
100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平均
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年份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地理鲁教版 (2019)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 (2019)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