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4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练习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4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第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4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第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4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流域开发的优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建议用时:45分钟)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气候高寒,冬季断流


    2.该流域开发的优势是( )


    A.上、中、下游水能资源均丰富


    B.石油资源丰富


    C.天然“黄金水道”


    D.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1.C 2.C [第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受此影响,长江水量夏秋多、冬春少。第2题,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水量大,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大,有天然“黄金水道”之称。]


    读长江流域经济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长江流域是我国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________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 )


    A.重庆以下 B.宜宾以下


    C.宜昌以下 D.下游地区


    4.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粮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粮食作物只有水稻


    B.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C.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


    D.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


    5.下列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 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 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资源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B 4.C 5.C [第3题,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第4题,长江流域粮食作物除水稻外还有小麦、玉米;粮食产量约占全国一半;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第5题,长江上游无商品棉基地。]


    南水北调工程是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工程路线图,回答6~8题。





    6.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华北地区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主要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调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8.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6.C 7.B 8.D [第6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因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7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的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此冬季调水量较小;中线工程需要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同时穿越黄河还要修建隧道。第8题,大量调水,汉江水量减小,会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盐碱化是由地下水位大幅上升引起的;中线工程对海河流域影响不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会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江湖关系和谐”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洪水接二连三暴发,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9~11题。


    9.洞庭湖对长江及其支流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是( )


    A.汛期削减洪水流量


    B.冬季长江水补给湖水


    C.增加水量的季节变化


    D.对枯水期流量没有影响


    10.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 )


    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入湖泥沙增多 ②暴雨 ③长江洪水倒灌 ④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1.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在长江上游植树造林 ②退耕还湖 ③拆除围垸,迁移居民 ④疏通出湖河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A 10.D 11.A [第9题,洞庭湖对长江的影响主要是调节径流量,使径流量变得稳定。第10题,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湖面萎缩。第11题,要改变水小灾大的局面,要对河流的上、中游进行综合治理。]


    12.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支流: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②湖泊:D________;


    ③城市:E________、F________。


    (2)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中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游地区,森林、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游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游地区。


    (3)我国的三大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均与此区域有关,其中该地区是________工程的调出地,是________工程的目的地,并且在该区域内的输电工程构成了我国西电东送的________通道。


    (4)中游地区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而下游地区________、机电、化纤等工业在全国的地位突出。


    (5)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其发展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解析]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森林、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落差大的上游地区,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该地区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为了有效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紧张及改善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西气东输的主要消费市场。三峡水电站的电能大量输送至长江三角洲地区,构成了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中部通道。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长江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条件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 (1)①嘉陵江 赣江 乌江 ②鄱阳湖 ③武汉 重庆


    (2)上 中、上 中、下


    (3)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中路


    (4)冶金 机械 轻纺


    (5)长江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并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读湘江流域图,回答13~15题。





    13.湘江流域( )


    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水能、矿产丰富 D.人口稠密,科技发达


    14.湘江流域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


    ①酸雨 ②草地退化 ③土地沙漠化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5.下列叙述不符合湘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上游开垦梯田,发展水稻种植业


    B.中游修建水库,用于防洪与灌溉


    C.下游修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


    D.上游开发水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


    13.C 14.B 15.A [第13题,湘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上游地区的地形为山地、丘陵,下游地区主要为平原;通过图例可以判断出,该流域的水能与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湘江流域内人口稠密,但科技水平并不高。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湘江流域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可能会导致酸雨的产生;流域内多山地、丘陵且降水丰富,不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易造成水土流失。第15题,湘江流域上游地区地势较陡,开垦梯田会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库,可用于防洪与灌溉;下游地区地势平缓,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上游地区水能和有色金属丰富,有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


    16.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1 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材料二





    图2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





    图3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多选)( )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解析] 第(1)题,长江上游流域地区森林、矿产、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第(2)题,结合图2分析可知,水土流失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结合图3分析可知,在5°~25°坡度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第(3)题,长江上游为河流的水源涵养区,所以水土流失会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土壤肥力降低。第(4)题,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从降水、坡度、土质和植被状况等方面分析。第(5)题,治理水土流失需从保护和增加植被、调整产业结构及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水资源 水能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 增大


    (3)BCD


    (4)自然因素: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条件;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训练题,共7页。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训练2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训练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