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评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3分布,桂林峰丛地貌景观,贵州万峰林景观,峰林形成过程示意图,四川奉节小寨天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北,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
1.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2.这些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3.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1.1概念: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
1.2分类: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1.2.2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地表水流沿石灰岩坡面上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峰丛:基部完全相连成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是峰林地貌早期发育的阶段
峰林:基部断续相连分布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孤峰(残峰)是岩溶区的孤立石灰岩山峰,常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相对高度由数十米至百余米。孤峰是在地壳相对长期稳定条件下,峰林不断溶蚀降低的产物。
天坑(tiankeng)规模巨大的漏斗可称为天坑(小寨,大石围)
天坑(tiankeng),在2001年之前,提及天坑这个词汇,通常特指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2005年后,“天坑”这个由中国人定义的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并开始使用“tiankeng”,通行国际。目前已经被确认的天坑达78个其中2/3分布在中国。
天坑就是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征,发育在厚度特别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以迁移)的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1.2.3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钟乳 又名“钟乳石”,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当地表水或降水沿着溶岩裂缝下渗至洞顶时,因水的蒸发及二氧化碳的散失,使溶在水中的碳酸钙沉淀下来,慢慢增长,具有同心圆状结构,形状如钟乳,故名“石钟乳”
石笋是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溅到洞底,其中CaCO3逐渐沉积形成的,它形似竹笋。石笋是自下而上逐层增长,它的横剖面为叠层状。
石钟乳和石笋各自向相对方向伸展,最后连结起来,成为石柱。
从洞壁沿裂隙渗出的水,CaCO3呈片状沉积,如同帷幕一样展开,故称为石幔。
活动探究: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地貌: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洼坑。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②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形成原理,形成过程,·分布最为广泛,地下喀斯特地貌,--《徐霞客游记》,·长江中上游,·山区,·“V”形河谷,·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一等奖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侵蚀作用,堆积作用,河流堆积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侵蚀下蚀,3峡谷,流水侵蚀侧蚀,风沙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案配套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