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沪教版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精品导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通过练习,结合溶解度曲线,加深对温度、溶解度、溶液的状态、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联系的理解,能解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与溶液状态及质量分数的变化的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与溶液状态及质量分数的变化的对应关系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比较则是 ( )
A.A的溶解度大 B.B的溶解度大
C.二者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
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该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
m(甲) m(乙) (填“﹥”、“﹦”或“﹤”)。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 讨论溶解度曲线图示中的点的运动问题。
如右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点A、D所代表的是该物质的
溶液。
欲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通常有以下3种,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应的C点变化的轨迹为:
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C点变化轨迹为 ,
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C点变化轨迹为 ,
若采用降温方法,C点变化轨迹为 。
活动二 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2℃时,A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B.将t2℃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此时两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相等;
C.在t1℃时,用两份等量的水分别配制成A、B的饱和溶液,这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
D.在t2℃时,用等量的A、B分别配制成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m1g和m2g,则m1<m2.
3. 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a、b、c、d为图象中的四个点。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
②t2℃时,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_________g.
③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
④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a、b、c、d四点时,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下列编号)。
Ⅰ.c>d=b>a Ⅱ.c=d>a=b
Ⅲ.c>a>b=d Ⅳ.c>a=b>d
4.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⑴图中B点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3℃时,每100g溶剂和S1g溶质形成不饱和溶液。A点的意义:
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
⑵若A、B两点的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加20克水,A点的溶解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A、B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等”)。
⑶当温度降低时,A点变动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原来比较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⑷若使M点的(100+S1)g溶液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降温至 ℃;或增加溶质 g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
提升:t℃时A物质溶解度为30g,则用20g水配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要A物质多少g?5gA物质配成饱和溶液需要多少水?要配制该温度下的13gA的饱和溶液需要多少gA,多少g水?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甲
乙
0 20 30 温度/℃
25
溶解度/g
【课堂作业】
1.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2.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B。 (填“>”、“<”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课后训练】
1. 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M (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4-1所示,请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24-2所示,当往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2、NaCl和M中的 。
(2)分别将NaNO2、NaCl和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为了区别NaNO2、NaCl固体,小明同学设计的鉴别实验方案如下:20℃时分别取NaNO2、NaCl各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看作1g/cm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2.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 .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填标号)
3.硫酸亚铁铵晶体俗名为莫尔盐,简称FAS,是一种蓝绿色的无机复盐,分子式为
(NH4)2Fe(SO4)2.6H2O, 其俗名来源于德国化学家莫尔。在制药、电镀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打算用含有少量铜的废铁屑来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收集资料:Ⅰ 硫酸亚铁铵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酒精);
Ⅱ 硫酸亚铁铵晶体在100℃-110℃时分解。
三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100g H2O )
实验流程如下:
废铁屑倒入容器中,倒入热水和洗涤剂,充分搅拌。目的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
作用,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倾倒出液体,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进行该操作时,要趁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仪器,并用仪器名称填写)。
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当通过浓缩硫酸亚铁和硫酸铵的混合溶液时,能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适宜用________结晶法。
洗涤干燥时,有人建议使用无水酒精洗涤快速晾干。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选择合适的序号)
避免用水洗涤,造成晶体损耗。
酒精挥发能带走水分,无需干燥,避免强热烘干造成晶体的分解。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温度/℃
Fe SO4
(NH4)2 SO4
(NH4)2 SO4 .Fe SO4.6H2O
10
20.0
73
17.2
20
26.5
75.4
21.6
30
32.9
78
28.1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优质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精品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精品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精品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精品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