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优秀习题
展开知识点1 平均速度的测量
例1 如图1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图1
(1)实验原理是______。实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中选用的主要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
(2)斜面的作用是______,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写完整。
解析:长度、时间的测量可以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而速度的测量需要測量长度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所以实验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由公式也可以看出实验器材是停表和刻度尺;斜面的作用是让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在小车撞击到铁片上时记录时间,计时结束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事记录结束时刻,所以金属片的作用是为了用来划分两段路程,便于测量时间;根据已知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便可以求出对应的平均速度。
答案:(1) 斜面长度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 停表 刻度尺(2)让小车做变速运动(使小车获得速度也可) 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或让小车停止运动均可)
(3),,。
【解法点拨】这是一类间接测量型实验,同学们可按照这样的顺序思考:首先知道实验原理,从而推出需要测哪些物理量,进而推出分别用什么测量器材,最后思考设计怎样的实验步骤,怎样进行数据处理等,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步骤。
跟踪训练
1.在测斜面上小车的平均速度时,如果斜面的坡度较大,测量出的平均速度( )
A.由于斜面坡度较大,所以测出的平均速度值较准确
B.由于斜面坡度较大,所以测出的平均速度值不准确
C.由于斜面坡度较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较快,时间太短不容易记准确,所以测量的平均速度将会误差较大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答案:C
解析:斜面保持坡度较小的目的是使小球下滑速度不至于太快,时间不至于太短,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所以应选C。
3.两位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的对应示数如图1所示。当 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2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______,vBC=______,vAC=______。
图2
答案:0.03m/s 0.02 m/s 0.024 m/s
解析:由题图可知 SAB = 30 cm,tAB = 10 s,SBC = 30 cm,tBC= 15 s,
SAC = 60 cm,tAC=25 s,由公式知,,,
4.用皮尺和停表测量一个人跑步时的平均速度,4位计时员分别记录了这个人跑步通过10m、20m、30m、40m的时间,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出在各段路程中 这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
(1)从起跑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2)从10m处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从3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答案:(1)3. 1 (2)5.6 (3)4.2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求出每段路程对应的时间:s1=10 m, t1 =3.2 s;s2 =20 m,t2 =3. 6 s;s3 = 10 m,t3 =2. 4 s。根据公式,可分别求出每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5.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 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3所示的图片。
图3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列表如下: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_____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 s。
答案:34.2(或34.1、34.3) 变速 1.224
解析:在第一张照片中, 蜗牛位于刻度尺上1 cm的地方,对应表格中的时间和路程均为0,也就是说,蜗牛运动是从1.0 cm的位置开始算起的,通过观察后面的照片可以看出第一个10 s后,蜗牛位于2. 20 cm 处,在这10 s内,蜗牛前进了1.20 cm.,前20 s,蜗牛前进的路 程为2.22 cm,前30 s蜗牛前进的路程可通过第四张照片读出, 即为3.42(或3.41、3.43)cm;显然,蜗牛爬行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不成比例,因此应为变速运动,整个50 s内的平均速度则可由总路程6.12 cm和对应的时间50 s,根据求出。
点拨:能读懂图和表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明确蜗牛爬行的路程是从1 cm的位置开始的,是读出爬行路程的关键。求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不用考虑中途的运动情况。
6.图4所示为“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
图4
(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为了测量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填“快”或“慢”)。
答案:(1)0.08 (2)慢
解析:(1)气泡的平均速度
(2)若气泡运动得较快,则会导致测量运动时间的误差变大,从而影响实验的精确程度。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1=75cm
t1=2.6s
=28.85cm/s
2
s2=75cm
t2=2.5s
=_____cm/s
3
s3=75cm
t3=2.4s
=_____cm/s
结论
________
_______
=_____cm/s
路程s/mm
10
20
30
40
时间t/s
3.2
5.3
6.8
9.2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s/mm
0
12.0
22.2
48.7
61.2
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a>,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s到达地面,00c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怎样测量速度,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1.4 测量平均速度(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1.4 测量平均速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14测量平均速度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14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