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广东的秋冬干燥,易给人带来不适,医生建议在室内放盆热水,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种方法说明( D )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可分的 D.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室内放盆热水,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水分子进入空气中,从而达到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的目的。故选D。
2.从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1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25 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共有的性质:体积、质量甚小,A项正确;微粒之间有间隔,D项正确;微粒永不停息地运动,B项正确;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项错误。故选C。
3.能正确表示2个氢原子的符号的是( B )
A.H2 B.2H C.H D.2H2
解析:要表示2个氢原子,应该是在氢元素符号前面加“2”,即为2H。故选B。
4.碘盐中含有一定量的碘酸钾,3月15日起某省实施新的碘盐含碘量标准,碘盐中的含碘量从每千克35毫克降至25毫克。这里的“碘”是指( C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解析: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中含有元素。故选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B.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气体分子间有间隔,固体物质分子间无间隔
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解析: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变,故B错;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都有间隔,只是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小,故C错;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D错。故选A。
6.《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的是( B )
A.质子数、中子数 B.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解析: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质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B。
7.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解析:干冰升华时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故选C。
8.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D )
解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选D。
9.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B )
解析:分子、原子均不显电性,A错误;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错;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错误。故选B。
10.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表示氧分子,“”表示氢分子。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D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构成
解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故选D。
11.如图是某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B )
A.该粒子是阴离子
B.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
C.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
D.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
解析:该粒子为镁离子,是阳离子;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失去电子后变成为阳离子,阳离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故选B。
12.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50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 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
解析:锡是金属元素,故A项错;锡的原子序数是50,故B项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故C项错;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0,故D项错。故选B。
13.已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C )
A B C D
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选C。
14.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每个周期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逐渐递增
D.镁离子的符号是Mg+
解析:从题给的部分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看出:铝的质子数等于13,不是相对原子质量等于13,A错误;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但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钠离子后只有两个电子层,B错误;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会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递增,C正确;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后会变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选C。
15.根据、、、这4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它们都带有电荷 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
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解析:题中的四种微粒分别是氟离子、氖原子、钠离子、氩原子,Ne、Ar是原子,不带电荷,A错误;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它们的质子数不同,表示四种元素,B错误;氩的核外电子层有三层,而其他微粒有两层,C错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D。
二、填空题(共55分)
16.(6分)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氩元素:Ar;②氯原子:Cl;③2N:2个氮原子;④2S2-:2个硫离子;⑤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17.(4分)氢气被看成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但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氢气成本高。据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氮化镓—锑合金,利用它能更好地促进水在太阳光下分解获得氢气,且可重复使用。
(1)如图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出现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丙甲乙(用图中字母表示)。
(2)氮化镓—锑合金在利用太阳光分解水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解析:(1)分解水是构成水的水分子分裂为单个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单个的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2)氮化镓-锑合金在反应中改变物质反应的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起的作用为催化作用。
18.(8分) (1)如图所示,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水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液面低于刻度线,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19.(6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C(填序号,下同)。
A B C D
(2)下列微观粒子示意图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能表示3个氧分子的是A,能表示3个水分子的是B。
A B C D
解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混合物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A、B、D中只有一种分子,表示的是纯净物,C中含有两种分子,表示的是混合物。
20.(8分)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B(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AC(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氩;D中x=8。
解析:(1)A、B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2)由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A、C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3)由D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8,该元素名称是氩;D表示原子,在原子中,由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8。
21.(7分)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
(1)锶属于金属(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3)图乙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2+。
22.(6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中信息及相关要求填空。
(1)硫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是D(填字母序号)。
A B C D
(3)某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离子的符号是Mg2+。
解析:(1)从元素周期表中可知,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则核外电子数为16。(2)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电子的原子易得电子形成“8电子”相对稳定结构,故选D。(3)某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说明失去2个电子,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2=12,质子数(x)=核外电子数=12,质子数为12的元素是Mg,镁离子符号为Mg2+。
23.(10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元素②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N2。
(2)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第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3)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得到(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铝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F3。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表中元素②是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氮气,化学式为N2;(2)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3)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大于4,都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氯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则铝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F3;(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15分)
24.图①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红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②。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装置图②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进行对比。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着;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现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同温度时运动的快慢等(合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Zn—6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元素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工具之一,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二氧化钛,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 (3),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 (5),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