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089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 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089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初中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能力目标: 培养联系和记忆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补锌”“补钙”中的“钙”和“锌”你知道指的什么吗?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有没有别的碳原子?
2.新课教学:
(1)元素概念的建立
1:阅读表格1、2你发现了什么
表格1 表格2
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指导学生分析比较,指导学生抽象的得出同一类原子的本质特点是质子数相同,进一步引出元素的概念,通过概念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元素概念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元素和原子联系很紧密,那么有哪些区别呢?
通过对比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3)讨论课本59页
通过以上活动,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知识。进而得出结论:明确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原子、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4)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思考下列问题】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答案。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次是硅、铝、铁)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③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氮)
(5)元素符号
我们对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有一位外国小朋友看到了这盒药,他不认识汉字,感到很迷惑,有没有一种国际通用的方式表示元素呢?
①思考: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
③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
表示一个铁原子(微观)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④课堂练习
举例:Fe、P、5P、nP各表示什么意义?
(6)元素周期表
教师导入: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怎样才能方便地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初步介绍元素周期表。
五、板书设计
元素的概念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一、元素
写法
意义
元素符号
二、元素周期表简介
六、教学反思
“元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元素概念不清楚,那么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搞清楚,但这一概念很抽象,特别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学生没有学习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于理解。
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以后,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此我们对元素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但前面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了解元素的概念,只是接触过元素的概念,没有了解且硬说已了解且要根据以前的“了解”基础来学习元素,学生能不晕吗?
学生此时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此时例出氢1、氢2、氢3、碳12、碳13、碳14的原子结构表,由学生分类,教师说明:核外电子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得失电子现象,所以不宜作为分类标准,然后由学生讨论原子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的质子数,在初中阶段也是根据质子数来区分不同类原子的。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也决定原子种类。由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样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才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化学教学要求学生运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对物质的描述中一般是“元素与组成”匹配,而“分子(或原子、离子)与构成”匹配。“某种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某物质由什么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某分子由多少个某原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这些都要向学生交待清楚。
元素符号的教学,除了要向学生讲清楚元素符号的写法和含义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元素符号的记忆,要尽快使学生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这项工作要强调要严抓要落实,要让每个学生过关。有些学生较懒不愿意记知识,背符号,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记忆比赛,在相同的时间里看谁记得准记得多。告诉学生记忆是智慧的一部分,记忆可以煅练出来,现在开始煅记忆力吧。下一节化学课听写元素符号,看谁写得最多。
对学生元素符号记忆效果的检查可以像检查学生背英语单词一样听写,防止有些调皮的学生翻书偷看,教师可以把书收上来听写元素符号,这样才能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对于写不出来的要求学生多抄几遍,然后再听写直到完企掌握为止。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固然重要,但一些工具性的知识还得强记强背。质子数
中子数
碳原子A
6
6
碳原子B
6
7
碳原子C
6
8
质子数
中子数
氧原子A
8
8
氧原子B
8
9
氧原子C
8
10
元素
原子
概
念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区
别
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种类,不说明个数;
原子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指微观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联
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进行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