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1)教学设计 教案 11 次下载
- 1.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2)教学设计 教案 10 次下载
- 1.2.4 二面角(2)教学设计 教案 11 次下载
- 1.2.5 空间中的距离 教学设计 教案 10 次下载
- 2.1 坐标法 教学设计 教案 11 次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2.4 二面角优质教案
展开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本节主要学习二面角。学生在学习了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及线面角的基础上,对空间角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二面角的问题,依然按照将空间问题化为平面问题、将立体几何问题化为空间向量运算问题的基本思路展开。为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提供舞台。
1.教学重点:会用向量法解决二面角的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二面角的概念.
多媒体
教学中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突出运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程序,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二是典例解析,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帮助学生建立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
A.掌握二面角的概念.
B.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含义.
C.会用向量法解决二面角的计算问题.
1.数学抽象:二面角的定义
2.逻辑推理:二面角的定义
3.直观想象:二面角的几何模型
4.数学运算:用向量法解决二面角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目标
一、情境导学
问题1:日常生活中,很多场景中都有平面与平面呈一定角度的形象,例如如图(1)所示,在建造大坝时为了加固大坝大巴外侧的平面,一般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如图(2)所示,很多屋顶都是二面角的形象,
你能找到日常生活中更多类似的例子吗?怎样刻画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呢?
1.二面角及其度量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B1C1DA与平面BCDA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
答案:45°
2.两个平面相交时,它们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提示:(0°,90°]
问题2:如图所示,设S为二面角α-AB-β的半平面α上一点,过点S做半平面β的垂线SS',设O为棱AB上一点
(1)判断SO⊥AB是S'O⊥AB的什么条件;
(2)由二面角的作法,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1)充要条件
(2)若二面角α-AB-β的大小为θ,
则ΔS'AB的面积与ΔSAB的面积比就是二面角的余弦,即:SΔS'ABSΔSAB =csθ
问题3:如果n1, n2分别是平面α1, α2的一个法向量,设α1与α2所成角的大小为θ,通过作图讨论θ与
2.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
(1)如果n1,n2分别是平面α1,α2的一个法向量,设α1与α2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有θ=
(2)设二面角α-l-β为θ,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1,n2,
有|cs θ|=|cs
点睛: 利用公式cs
如图(2)(4)中
3.判断
(1)二面角的大小就是该二面角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 )
(2)若二面角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为120°,则该二面角的大小等于60°或120°.( )
答案:(1)× (2)√
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为BB1的中点,则平面A1ED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12 B.23 C.33 D.22
解:以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棱长为1,
则A1(0,0,1),E1,0,12,D(0,1,0),∴A1D=(0,1,-1),A1E=1,0,-12,
设平面A1ED的一个法向量为n1=(x,y,z),
则y-z=0,x-12z=0,令x=1,则y=2,z=2, ∴n1=(1,2,2).
∵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为n2=(0,0,1),
∴cs
即平面A1ED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
答案:B
二、典例解析
例1 如图所示,PC⊥平面ABC,AB=BC=CA=PC,求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分析由PC⊥平面ABC,知平面ABC⊥平面PAC,从而B在平面PAC上的射影在AC上,由此可用三垂线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P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交线为AC.作BD⊥AC于D点,据面面垂直性质定理,BD⊥平面PAC,作DE⊥PA于E点,连接BE,据三垂线定理,则BE⊥PA,从而∠BED是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
设PC=a,依题意知△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
∴D是AC的中点,且BD=32a.
∵PC=CA=a,∠PCA=90°,∴∠PAC=45°,
∴在Rt△DEA中,ED=AD·sin 45°=a2·22=24a,
则在Rt△BED中,tan∠BED=BDED=232=6.
故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6.
1.本题解法使用了三垂线定理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后,再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来求解.
2.二面角的定义求法主要有:
(1)由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2)利用三垂线定理(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3)作二面角棱的垂面,则垂面与二面角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跟踪训练1 如图,已知二面角α-a-β等于120°,PA⊥α,A∈α,PB⊥β,B∈β,求∠APB的大小.
解:设平面PAOB∩α=OA,平面PAOB∩β=OB.
∵PA⊥α,a⊂α,∴PA⊥a.同理PB⊥a.∴a⊥平面PAOB.
又∵OA⊂平面PAOB,∴a⊥OA.同理a⊥OB.
∴∠AOB是二面角α-a-β的平面角.
在四边形PAOB中,∠AOB=120°,
∠PAO=∠PBO=90°,所以∠APB=60°.
例2:如图所示,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BC=900,AB=BC=1, AA1=2,且D是AA1的中点.求平面BDC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大小.
解:以题意,CA,CB,C C1两两相互垂直。
以C为原点, CA,CB,C C1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正方向,
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
则: C0,0,0, B0,1,0, D(1,0,1) C1(1,1,1)
所以CB=(0,1,0),CD =(1,0,1) , DC1 =(-1,0,1) , BC1 =(0,-1,2) ,
设平面BDC的一个法向量为n=(x1,y1,z1),
则 n∙CB=y1=0n∙CD=x1+z1=0,
取z1=1,可得x1=-1, y1=0,此时n=(-1,0,1),
设平面BDC1的一个法向量为m=(x2,y2,z2),
则 m∙BC1=-x2+z2=0m∙BC1=-y2+2z2=0,
取z1=1,可得x1=1, y1=2,此时m=(1,2,1),
因为m∙n=0,所以< m,n>=900,
从而可知平面BDC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大小为900,
也就是说,这两个平面是相互垂直的。
利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多采用求法向量的方法,即求出两个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法向量的夹角来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利用这种方法求解时,要注意结合图形观察分析,确定二面角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不能将两个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完全等同起来.
跟踪训练2 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
(1)证明:O1O⊥底面ABCD;
(2)若∠CBA=60°,求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
(1)证明:因为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所以CC1⊥AC,DD1⊥BD,
又CC1∥DD1∥OO1,所以OO1⊥AC,OO1⊥BD,
因为AC∩BD=O,所以O1O⊥底面ABCD.
(2)解:因为四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又O1O⊥底面ABCD,所以OB,OC,OO1两两垂直.
如图,以O为原点,OB,OC,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棱长为2,因为∠CBA=60°,
所以OB=3 ,OC=1, 所以O(0,0,0),B1(3,0,2),C1(0,1,2),
平面CB1D的一个法向量为n=(0,1,0),
设平面OC1B1的法向量为m=(x,y,z),则OB1=(3,0,2),OC1=(0,1,2),
则由m⊥OB1,m⊥OC1,得3x+2z=0,y+2z=0,
取z=-3,则x=2,y=23,所以m=(2,23,-3),
所以cs
由图形可知二面角C1-OB1-D的大小为锐角,所以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为25719.
探究变式 如果本例条件不变,求二面角B-A1C-D的余弦值.
解:由例2(2)知B(3,0,0),A1(0,-1,2),C(0,1,0),D(-3,0,0),
设平面BA1C的法向量为m=(x1,y1,z1),
A1C=(0,2,-2),BC=(-3,1,0),
则m·A1C=0,m·BC=0,即2y1-2z1=0,-3x1+y1=0,
令x1=1,则y1=3,z1=3,
∴m=(1,3,3),
同理得,平面A1CD的法向量n=(1,-3,-3),
cs
则二面角B-A1C-D的余弦值为-57.
通过来源于生活中的面与面所成角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建立二面角的概念,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通过梳理求解二面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升运算速度和准确度,让学生感受,用代数方法解问题决立体几何问题。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通过典例解析想,对二面角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感受,用代数方法解问题决立体几何问题。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感受空间向量坐标运算在解决空间几何中的应用。发展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三、达标检测
1.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以AB为直径的圆,PA⊥α,点C在圆周上(异于点A,B),点D,E分别是点A在PC,PB上的射影,则( )
A.∠ADE是二面角A-PC-B的平面角
B.∠AED是二面角A-PB-C的平面角
C.∠DAE是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
D.∠ACB是二面角A-PC-B的平面角
答案:B
2.已知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与β的法向量分别为a,b,若=π3,则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 )
A.π3B.2π3 C.π3或2π3 D.π6或π3
解析:由于二面角的范围是[0,π],而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α与β的法向量都有两个方向,因此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π3或2π3,故选C.
答案:C
3.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0,1,0),n=(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
A.45°B.135° C.45°或135° D.90°
解析:cs
答案:C
4.如图所示,点A,B,C分别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的三条坐标轴上,OC=(0,0,2),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n=(2,1,2),设二面角C-AB-O的大小为θ,则cs θ= .
解析:cs θ=OC·n|OC||n|=42×3=23.
答案:23
5.如图所示,在几何体S-ABCD中,AD⊥平面SCD,BC⊥平面SCD,AD=DC=2,BC=1,又SD=2,∠SDC=120°,求平面SAD与平面SAB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如图,过点D作DC的垂线交SC于E,以D为原点,以DC,DE,DA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SDC=120°,∴∠SDE=30°,又SD=2,∴点S到y轴的距离为1,
到x轴的距离为3,则有D(0,0,0),S(-1,3,0),A(0,0,2),C(2,0,0),B(2,0,1),设平面SAD的法向量为m=(x,y,z),
∵AD=(0,0,-2),AS=(-1,3,-2),
∴-2z=0,-x+3y-2z=0,
取x=3,得平面SAD的一个法向量为m=(3,1,0).
又AB=(2,0,-1),设平面SAB的法向量为n=(a,b,c),
则n·AB=0,n·AS=0,即2a-c=0,-a+3b-2c=0,令a=3,
则n=(3,5,23),
∴cs
故平面SAD与平面SAB所成角的余弦值是105.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四、小结
五、课时练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高中数学上教版 (2020)必修第三册2 二面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上教版 (2020)必修第三册2 二面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典例剖析,双基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41.2.4诱导公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41.2.4诱导公式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2.4 二面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2.4 二面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真题链接,典例解析,达标检测,小结,课时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