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58126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将相和》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58126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将相和》教学设计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58126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 二 单元
科目
语文
授课
班级
授课时间
备课组
执教人
课题
6 将相和
课时安排
2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预
习
案
按要求快速默读课文。
了解作者。
理解课题。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初步掌握生字的书写,并扩词练习。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4分钟))
1.谈话导入: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
2.引入课题——将相和,并引导学生介绍司马迁。
3.导问:对于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1.交流收集到的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
2.齐读课题,交流收集到的司马迁的资料,了解《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而成的。
3.交流:“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将相和”指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2.课件出示会认字。提示易错读音,检查预习情况。
3.出示词语卡片,理解词语。
4.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助,生字正音:“臣”是翘舌音;“罪”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强、划、削”在本文中的读音,并掌握它们的其他读音。
3.熟读词语,组内说一说“请罪、和氏璧、上大夫、上卿”等词语的意思。
4.分段练习朗读课文,达到读通顺的程度,集体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生字和句子。
5.全班交流,明确课文主要通过写“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二人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探究问题。
2.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每段的大意。
1.浏览课文,思考: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小故事的起止,并用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1)在组内按照自学要求交流体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2)组内学生代表汇报分段情况,全班交流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个小故事(第1~9自然段)写完璧归赵;第二个小故事(第10~14自然段)写渑池会面;第三个小故事(第15~17自然段)写负荆请罪。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总结讲故事情况。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1.(1)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组内练习讲一讲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
(2)小组内推荐代表给全班同学讲故事,集体评议哪些同学讲得好。
2.(1)练习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前两个小故事是第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第三个小故事是结果。
五、规范写字,认真评价(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会写字,演示笔顺规则。
2.重点指导:献、典、怯、荆、罪。
3.指导学生书写。
4.组织评价,讲解写字要点。
1.认真观察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2.随教师书空,注意易错笔画。
3.练写生字。
4.同桌互评。
板 书 设 计
6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作 业 布 置
A组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写到生字本上(三字两词)。
B组
会写12个生字,写到生字本上(三字两词)。
C组
会写12个生字,写到生字本上(五字一词)。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 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预
习
案
快速默读课文。
理解课题并思考:“将”指谁?
“相”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
复习生字词语,并主动理解词语的意思。
思考: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呢?
教学 环节
导案
学案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启发思考: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默读课文,回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2.带着探究的兴趣进入批注式默读。
二、深入研读,感悟体会(用时:27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完璧归赵”。
2.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不辱使命,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3.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渑池会面”。
4.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蔺相如在“渑池会面”时勇敢无畏,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的人物形象。
5.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负荆请罪”。
6.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引导学生体会廉颇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人物形象。
1.(1)明确自学问题:“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研读体会。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一个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1)明确自学问题:讨论“渑池会面”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
4.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思考、讨论、交流。(这些句子突出了蔺相如为维护赵国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同归于尽”等词语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5.(1)明确自学问题:讨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结组,研读体会。
6.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廉颇不服,想羞辱蔺相如。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退让。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画出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用时:7分钟)
1.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2.引导学生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讨论、交流、归纳: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会面”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是因。
2.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认识,达成共识,“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非常爱国。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2.组织学生阅读原著。
1.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课后读原著。
板
书
设
计
完璧归赵 蔺相如:有勇有谋
渑池会面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将 蔺相如:顾全大局
相
和 负荆请罪
廉颇:知错能改
作
业
布
置
A组
快速默读课文。
完成配套练习。
B组
1.熟读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第一二三题。
C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第一、二题。
教
学
反
思
教研组审阅
教务处 审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质疑,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深入研读,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学生默读课文,自学,检查自学情况,熟读课文,质疑问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6 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质疑,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深入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