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 升和毫升教案
展开《认识升和毫升》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这个单元共2 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升”和“毫升”。
教材设计了三个数学活动,第一个数学活动是通过比较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盛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容积)的概念。教材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空杯子,提出“哪个杯子盛水多”,通过书中同伴的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兔博士的活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教材的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指导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课堂活动中,不能介绍比较的方法,而要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方法。第二个数学活动,首先比较两杯饮料多少。教材出示了两个粗细不同、高度相同,而且装饮料的高度也一样的两个杯子。通过兔博士的话提出“说说可以怎样比较”的要求。通过两个同伴谈话的介绍,把这两个杯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大的杯子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多少。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和量筒的内容。在认识了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及它们的字母表示后,教材设计了“把两个杯子中的饮料分别倒入量杯中”,让学生学习读量杯的刻度,了解饮料的多少。
最后,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试一试”是通过测量自己的喝水的杯子的容量,来计算自己每天喝水量来介绍一个人每天补充水的数量1400毫升。“练一练”第1题是直接读出量液体的多少;第2题是填空;第3、4题是操作活动,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其中第3题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使两个杯子里的水变得同样多。
(2)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4)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难点: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5)教法、学法
教法:依据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参与教学活动。
(6)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本节课由生活实际入手:出示三个不同的杯子,通过比较引出“哪个杯子装水最多?哪个杯子装水最少”的问题,让学生观察、猜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此环节教材设置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玩一玩,了解容量的概念。
1.这个活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在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怎样判断的。学生的实验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比如:把甲杯子装满水倒入乙杯子里,甲杯水如果剩下,就说明甲杯装水多,乙杯装水少,如果乙杯不满,就说明甲杯装水少,乙杯装水多;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盛哪个杯子水的水面高,就说明哪个杯子装水多。除了这两种方法外,学生如果有其他办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容量的概念,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两个杯子装水同样多,就说它们的容量相等。
活动二:量一量,认识容量单位。
1.教师拿出两个高度一样,装的饮料高度不一样,但粗细不同的瓶子,提出“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怎样比较。
有了前面玩水的经验,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把饮料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的做法。在这种思维的启发下,学生还可能说出把饮料倒进更小的杯子里,哪瓶饮料倒的杯数多,哪瓶的饮料就多。教师可以作为学习的参与者提问“要想知道多的比少的多多少怎么办?”自然引入测量容量的工具“量杯和量筒”。
2.认识量杯和量筒。学生观察量杯和量筒,发现其特点是都有刻度,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量杯上同样每格代表25毫升,宽度却逐渐减小,为接下来的读数做准备。在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后指出: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认识“升”、“毫升”及对应字母,说一说在哪见过升或毫升。
活动三:做一做,把两个瓶子里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的量杯中。
教师操作,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读出饮料液面所在的刻度并把读出的数写在黑板上。读刻度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可以让读对的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实现学生教学生。要想准确读出液面所在的刻度,首先要弄清每个刻度代表的数量。为减少读数时的误差,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量杯中容量的正确方法,即视线要与量杯的液面保持水平。
活动四、量一量 ,算一算,知道一个人每天必须饮水量。
此活动是测量自己每天喝水的杯子的容量并计算自己每天的喝水量来引出:一个人每天应该饮水大约1400毫升。在操作中感知、感悟1400毫升的水有多少,1000毫升的水有多少,建立空间表象。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精心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内容:
1.通过读一读,来读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容器的容量多少,建立常用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空间表象。
2.通过观察填出三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这个练习,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完成填空,巩固正确读刻度的方法。
3.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同样多?这个练习是比较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4. 找四件大小不同的容器,先估计杯子的容量,再实际测量。 既可以强化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又为学生提供估计的测量的机会,丰富课程的资源。
通过这几道有层次的练习,力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四)、归纳总结,提高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读刻度时应该注意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此时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及时评价。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进而让学生调查家中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这样又把学习延伸到生活实际,了解升和毫升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巩固和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多处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五)说板书。
1.1 认识升和毫升
容量 容量有大小
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毫升( Ml)——比较小的单位
升 (L)——比较大的单位
板书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根本宗旨,重在突出重点,清晰易记。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一 升和毫升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一 升和毫升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数学活动,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一 升和毫升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一 升和毫升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探究与体验,合作交流,实际测量,训练巩固,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冀教版一 升和毫升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冀教版一 升和毫升优秀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