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蜡熔化 B. 纸张燃烧 C. 瓷碗破碎 D. 冰雪融化
2.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过滤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 B. 人体呼出的气体
C. 液态氧 D. 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
5.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变为液体或固体
C. 氧气极易溶于水
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Si B. Fe C. Al D. O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 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 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 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8. 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 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4 B. +3 C. +2 D. +5
9.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质子数为11
C. 元素符号为Na D. 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10.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〇”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 有单质生成
B. 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
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12.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2 B. 2He C. Mg2+ D. Fe
13.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光照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含碳、氢元素
B. 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
C. 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
14. 现将12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2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7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 1:l B. 2:1 C. 4:l D. 5:l
15. 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
B. 该气体可能是CH4和C2H4的混合物
C. 该气体不可能是CH4和C2H2的混合物
D. 该气体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氖气等气体,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
(2)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______;
(4)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
17.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X是______。
(2)从宏观角度看:氢气是由______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图2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元素与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②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此时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③硒(Se)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相同。
18. 生活离不开水,自然界的水需要经过净化后进行使用。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2)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只能去除不溶性杂质的是______;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因此使用水时,常需要检验水的硬度。生活中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通常用______。
(4)饮用水硬度达到一定程度对人体有害,因此在饮用前降低水的硬度至关重要。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5)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3)注明反应类型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______.
20. 某同学探究水的组成,按如图所示做电解水的实验。
(1)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1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
(2)实验结束后,试管1与试管2中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
(3)电解水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4)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是为了增加导电性
B.分子和原子总数都没有发生变化
C.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1. 学习化学离不开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回答: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物质总质量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元素的化合价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______,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______(填“>”、“=”或“<”)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
(3)某可燃物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则X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
(4)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气体烙铁”是以一种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 点燃 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
(6)某燃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已知该燃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现取16g该燃料充分燃烧,可以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
22.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选用A装置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制备氧气的操作步骤有:①装药品②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加热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A.③①②⑤④⑦⑥
B.①③②⑤④⑦⑥
C.③①②⑤④⑥⑦
D.②③①⑤④⑦⑥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6)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能燃烧。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则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如果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_____口进(填“b”或“c”)。
23.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好的现象是______。
(2)用B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___;若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450mL,当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是______mL。
(3)用C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大的原因是______。
(4)化学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图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24. A~H八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如图所示,A是暗紫色固体,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名称:C______,H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B在反应②中起______作用;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25. 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
(1)N(NO2)3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N(NO2)3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______(填最简比);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4)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6. 锌和盐酸(HCl)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里用6.5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各是多少?
27. 取一定质量的KClO3和12.6gMnO2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52g,经测定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生成的氯化钾质量是多少?
(3)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大约占21%,但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错误;
B、氮气大约占78%,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
D、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性质,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液态氧中只有氧气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中也有氦、氖、氩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C
【解析】解: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说法正确;
B、氧气在加压、降温会变成液体或固体,故B说法正确;
C、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故C说法错误;
D、氧气可以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记忆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氧气的颜色、状态、溶解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6.【答案】D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其它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硅、铝、铁等;
故选:D。
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正确记忆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及排列顺序,此为本题所要考查的基础知识点。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B.根据氯化氢属于纯净物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进行解答;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进行解答。
【解答】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氯化氢属于纯净物,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0,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解得x=+3。
故选B。
9.【答案】D
【解析】解:A、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钠原子质子数是11,该选项说法正确;
C、钠元素符号为Na,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0.【答案】D
【解析】解: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图示中含有不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的过程可用如图的过程表示:
A、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原子,故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是一种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故A错误;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不同的分子结构不同,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据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单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原子,而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分子,所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分子个数确定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
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11.【答案】AB
【解析】解: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
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2.【答案】D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B、该符号可表示2个氦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C、该符号可表示镁离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CD
【解析】解: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转化到淀粉中,因此淀粉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水中氧元素可能转化到淀粉中,有可能转化到氧气中,有可能转化到淀粉和氧气中,因此淀粉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
故选:C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4.【答案】C
【解析】解:12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7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7g−12g=3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2g:3g=4:1。
故选:C。
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进而求出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
15.【答案】AD
【解析】解:气体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22×1244):(9×218)=6:1,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12:4=3:1,C2H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24:2=12:1,C2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24:4=6:1,
A、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例如气体是时C2H4,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6:1,该选项说法正确;
B、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3:1,C2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6:1,CH4和C2H4的混合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大于6:1,小于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3:1,C2H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12:1,两种气体混合后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可能是6:1,即该气体可能是CH4和C2H2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3:1,C2H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12:1,C2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6:1,三种气体混合后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可能是6:1,即该气体可能是CH4、C2H2、C2H4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答案】③ ④ ② ①
【解析】解:(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2)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的是氖气等气体。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
故填:(1)③。
(2)④。
(3)②。
(4)①。
(1)二氧化硫有毒。
(2)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够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3)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
(4)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分子 氢元素 氯离子和钠离子 质子数不同 16 三 得到 S2−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解: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故如图所示,X是分子;
(2)从宏观角度看,氢气是由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
(3)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氧元素与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②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可知硫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S2−;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而中子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现不出来,所以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相对原子质量;其它各项均能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到;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1)分子;
(2)氢元素;氯离子和钠离子;
(3)①质子数不同;
②16;三;得到;S2−;
③最外层电子数。
(1)根据物质的微粒构成及原子核的构成解答;
(2)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微粒构成解答;
(3)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解答;
②明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表示电子数,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③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吸附 静置沉淀和过滤 蒸馏 肥皂水 加热煮沸 漏斗 引流
【解析】解:(1)在水的净化中明矾的作用是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吸附杂质;
(2)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蒸馏得到的水不含杂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3)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4)加热煮沸可将硬水中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水垢,达到净水的目的;
(5)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漏斗;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答案为:(1)吸附;
(2)静置沉淀和过滤;蒸馏;
(3)肥皂水;
(4)加热煮沸;
(5)漏斗;引流。
(1)根据水的净化知识分析明矾的作用分析;
(2)根据净水的原理分析解答;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区分分析;
(4)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5)根据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及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净水的有关知识,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
19.【答案】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或S+O2− 点燃 SO2)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或3Fe+2O2− 点燃 Fe3O4);化合反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2KClO3− MnO2 △2KCl+3O2↑);分解反应
【解析】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或S+O2− 点燃 SO2.
故填: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或S+O2− 点燃 SO2);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或3Fe+2O2− 点燃 Fe3O4);化合反应;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 △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2KClO3− MnO2 △2KCl+3O2↑);分解反应.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0.【答案】氢气 2:1 2H2O− 通电 2H2↑+O2↑ 氢元素和氧元素 AC
【解析】解:(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1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实验结束后,试管1与试管2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
(3)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A.由于硫酸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是为了增加导电性,说法正确;
B.电解水时分子的总数发生了变化,原子总数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法不正确;
C.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氢气。
(2)2:1。
(3)2H2O− 通电 2H2↑+O2↑;氢元素和氧元素。
(4)AC。
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现象、结论、发生的反应及微粒的变化分析回答。
此题是对电解水的实验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实验现象、结论及氢气、氧气的性质是解答的前提,属于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1.【答案】①③ 水 > 碳元素、硫元素 CO2+2NH3− 高温高压 CO(NH2)2+H2O C4H10 36
【解析】解:(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物质总质量、原子数目。
故填:①③。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是因为反应的蜡烛质量和反应的氧气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
故填:水;>。
(3)某可燃物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来自于X,则X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碳元素、硫元素。
故填:碳元素、硫元素。
(4)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H3− 高温高压 CO(NH2)2+H2O。
故填:CO2+2NH3− 高温高压 CO(NH2)2+H2O。
(5)反应后碳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包含在2X中,反应后氢原子是20个,反应前应该是20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26个,燃料X的化学式为C4H10。
故填:C4H10。
(6)可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6g×25%÷218=36g。
故填:36.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2.【答案】试管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E A B 2H2O2− MnO2 2H2O+O2↑ 木条复燃 A c
【解析】解:(1)a为加热反应容器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
(2)高锰酸钾为固体粉末,容易被气体带出,造成导管堵塞,所以增加棉花进行过滤,防止粉末进入导管;氧气不易溶于水,且空气不易混入水中,所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故选E为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E。
(3)制取氧气时,需要遵循“查装定点收移熄”的口诀,所以实验步骤为先检查气密性,在装入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气体,最后先移出导管后在熄灭酒精灯,故选A;
故答案为:A。
(4)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 +O2↑;
故答案为:B;2H2O2− MnO2 2H2O +O2↑。
(5)氧气具有助燃性,带火星木条置于氧气中,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木条复燃。
(6)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先在顶部聚集,故从短口c进气;
故答案为:A;c。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高锰酸钾性质回答此题;根据题目要求和气体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查装定点收移熄”的步骤回答此题;
(4)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5)根据氧气助燃性回答此题;
(6)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选择进气口。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3.【答案】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90 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解析】解:(1)A实验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好的现象是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故填: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用B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若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450mL,当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是:450mL×15=90mL。
故填: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90.
(3)用C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故填: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4)图D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故填: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4.【答案】锰酸钾 二氧化碳 2KMnO4− △ K2MnO4+MnO2+O2↑ 催化 化合
【解析】解:(1)A是暗紫色固体,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是水,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碳,D和G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G是碳,D是氧气,暗紫色固体A加热会生成氧气,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E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锰酸钾;H是二氧化碳;
(2)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O2↑;
(3)B在反应②中起催化作用;
(4)反应③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锰酸钾;二氧化碳;
(2)2KMnO4− △ K2MnO4 + MnO2 +O2↑;
(3)催化;
(4)化合。
根据A是暗紫色固体,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是水,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碳,D和G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G是碳,D是氧气,暗紫色固体A加热会生成氧气,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E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5.【答案】两 2:3 152 36.8%
【解析】解:(1)N(NO2)3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由化学式N(NO2)3可知,N(NO2)3中N、O两种原子的个数比4:6=2:3;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16×2)×3=152;
(4)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4152×100%≈36.8%;
故答案为:(1)两;(2)2:3;(3)152;(4)36.8%。
(1)根据N(NO2)3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解:设可制得氢气质量为y,氯化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136 2
6.5g x y
∴652=6.5gy,65136=6.5gx,
解之得:y=0.2g,x=13.6g.
答:可制得H2质量为0.2g,可制得ZnCl2的质量为13.6g.
【解析】利用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锌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本题条件充足,步骤简单,学生应该容易解答.
27.【答案】解:(1)钾元素的质量=52 g×30%=15.6 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氯酸钾的质量为15.6g÷39122.5×100%=49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9g+12.6g−52g=9.6g;
(2)~(3)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2KClO3−MnO2△2KCl+3O2↑
245 149 96
x y 9.6g
245x=149y=969.6g
X=24.5g y=14.9g
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9.6g;(2)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3)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解析】(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
(2)依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反应方程式,和计算出氧气的质量,求出生成的氯化钾质量;
(3)依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反应方程式,和计算出氧气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蜡熔化 B. 纸张燃烧 C. 瓷碗破碎 D. 冰雪融化
2.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过滤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 B. 人体呼出的气体
C. 液态氧 D. 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
5.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变为液体或固体
C. 氧气极易溶于水
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Si B. Fe C. Al D. O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 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 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 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8. 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 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4 B. +3 C. +2 D. +5
9.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质子数为11
C. 元素符号为Na D. 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10.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〇”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 有单质生成
B. 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
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12.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2 B. 2He C. Mg2+ D. Fe
13.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光照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含碳、氢元素
B. 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
C. 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
14. 现将12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2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7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 1:l B. 2:1 C. 4:l D. 5:l
15. 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
B. 该气体可能是CH4和C2H4的混合物
C. 该气体不可能是CH4和C2H2的混合物
D. 该气体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氖气等气体,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
(2)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______;
(4)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
17.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X是______。
(2)从宏观角度看:氢气是由______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图2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元素与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②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此时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③硒(Se)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相同。
18. 生活离不开水,自然界的水需要经过净化后进行使用。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2)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只能去除不溶性杂质的是______;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因此使用水时,常需要检验水的硬度。生活中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通常用______。
(4)饮用水硬度达到一定程度对人体有害,因此在饮用前降低水的硬度至关重要。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5)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3)注明反应类型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______.
20. 某同学探究水的组成,按如图所示做电解水的实验。
(1)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1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
(2)实验结束后,试管1与试管2中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
(3)电解水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4)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是为了增加导电性
B.分子和原子总数都没有发生变化
C.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1. 学习化学离不开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回答: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物质总质量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元素的化合价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______,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______(填“>”、“=”或“<”)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
(3)某可燃物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则X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
(4)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气体烙铁”是以一种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 点燃 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
(6)某燃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已知该燃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现取16g该燃料充分燃烧,可以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
22.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选用A装置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制备氧气的操作步骤有:①装药品②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加热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A.③①②⑤④⑦⑥
B.①③②⑤④⑦⑥
C.③①②⑤④⑥⑦
D.②③①⑤④⑦⑥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6)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能燃烧。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则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如果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_____口进(填“b”或“c”)。
23.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好的现象是______。
(2)用B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___;若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450mL,当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是______mL。
(3)用C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大的原因是______。
(4)化学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图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24. A~H八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如图所示,A是暗紫色固体,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名称:C______,H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B在反应②中起______作用;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25. 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
(1)N(NO2)3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N(NO2)3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______(填最简比);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4)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6. 锌和盐酸(HCl)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里用6.5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各是多少?
27. 取一定质量的KClO3和12.6gMnO2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52g,经测定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生成的氯化钾质量是多少?
(3)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大约占21%,但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错误;
B、氮气大约占78%,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
D、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性质,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液态氧中只有氧气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中也有氦、氖、氩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C
【解析】解: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说法正确;
B、氧气在加压、降温会变成液体或固体,故B说法正确;
C、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故C说法错误;
D、氧气可以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记忆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氧气的颜色、状态、溶解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6.【答案】D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其它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硅、铝、铁等;
故选:D。
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正确记忆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及排列顺序,此为本题所要考查的基础知识点。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B.根据氯化氢属于纯净物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进行解答;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进行解答。
【解答】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氯化氢属于纯净物,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0,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解得x=+3。
故选B。
9.【答案】D
【解析】解:A、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钠原子质子数是11,该选项说法正确;
C、钠元素符号为Na,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0.【答案】D
【解析】解: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图示中含有不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的过程可用如图的过程表示:
A、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原子,故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是一种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故A错误;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不同的分子结构不同,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据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单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原子,而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分子,所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分子个数确定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
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11.【答案】AB
【解析】解: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
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2.【答案】D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B、该符号可表示2个氦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C、该符号可表示镁离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CD
【解析】解: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转化到淀粉中,因此淀粉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水中氧元素可能转化到淀粉中,有可能转化到氧气中,有可能转化到淀粉和氧气中,因此淀粉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
故选:C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4.【答案】C
【解析】解:12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7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7g−12g=3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2g:3g=4:1。
故选:C。
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进而求出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
15.【答案】AD
【解析】解:气体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22×1244):(9×218)=6:1,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12:4=3:1,C2H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24:2=12:1,C2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24:4=6:1,
A、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例如气体是时C2H4,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6:1,该选项说法正确;
B、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3:1,C2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6:1,CH4和C2H4的混合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大于6:1,小于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3:1,C2H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12:1,两种气体混合后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可能是6:1,即该气体可能是CH4和C2H2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3:1,C2H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12:1,C2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是6:1,三种气体混合后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可能是6:1,即该气体可能是CH4、C2H2、C2H4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答案】③ ④ ② ①
【解析】解:(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2)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的是氖气等气体。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
故填:(1)③。
(2)④。
(3)②。
(4)①。
(1)二氧化硫有毒。
(2)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够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3)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
(4)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分子 氢元素 氯离子和钠离子 质子数不同 16 三 得到 S2−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解: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故如图所示,X是分子;
(2)从宏观角度看,氢气是由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
(3)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氧元素与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②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可知硫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S2−;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而中子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现不出来,所以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相对原子质量;其它各项均能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到;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1)分子;
(2)氢元素;氯离子和钠离子;
(3)①质子数不同;
②16;三;得到;S2−;
③最外层电子数。
(1)根据物质的微粒构成及原子核的构成解答;
(2)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微粒构成解答;
(3)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解答;
②明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表示电子数,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③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吸附 静置沉淀和过滤 蒸馏 肥皂水 加热煮沸 漏斗 引流
【解析】解:(1)在水的净化中明矾的作用是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吸附杂质;
(2)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蒸馏得到的水不含杂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3)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4)加热煮沸可将硬水中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水垢,达到净水的目的;
(5)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漏斗;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答案为:(1)吸附;
(2)静置沉淀和过滤;蒸馏;
(3)肥皂水;
(4)加热煮沸;
(5)漏斗;引流。
(1)根据水的净化知识分析明矾的作用分析;
(2)根据净水的原理分析解答;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区分分析;
(4)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5)根据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及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净水的有关知识,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
19.【答案】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或S+O2− 点燃 SO2)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或3Fe+2O2− 点燃 Fe3O4);化合反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2KClO3− MnO2 △2KCl+3O2↑);分解反应
【解析】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或S+O2− 点燃 SO2.
故填: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或S+O2− 点燃 SO2);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或3Fe+2O2− 点燃 Fe3O4);化合反应;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 △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2KClO3− MnO2 △2KCl+3O2↑);分解反应.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0.【答案】氢气 2:1 2H2O− 通电 2H2↑+O2↑ 氢元素和氧元素 AC
【解析】解:(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1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实验结束后,试管1与试管2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
(3)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A.由于硫酸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是为了增加导电性,说法正确;
B.电解水时分子的总数发生了变化,原子总数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法不正确;
C.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氢气。
(2)2:1。
(3)2H2O− 通电 2H2↑+O2↑;氢元素和氧元素。
(4)AC。
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现象、结论、发生的反应及微粒的变化分析回答。
此题是对电解水的实验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实验现象、结论及氢气、氧气的性质是解答的前提,属于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1.【答案】①③ 水 > 碳元素、硫元素 CO2+2NH3− 高温高压 CO(NH2)2+H2O C4H10 36
【解析】解:(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物质总质量、原子数目。
故填:①③。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是因为反应的蜡烛质量和反应的氧气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
故填:水;>。
(3)某可燃物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来自于X,则X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碳元素、硫元素。
故填:碳元素、硫元素。
(4)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H3− 高温高压 CO(NH2)2+H2O。
故填:CO2+2NH3− 高温高压 CO(NH2)2+H2O。
(5)反应后碳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包含在2X中,反应后氢原子是20个,反应前应该是20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26个,燃料X的化学式为C4H10。
故填:C4H10。
(6)可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6g×25%÷218=36g。
故填:36.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2.【答案】试管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E A B 2H2O2− MnO2 2H2O+O2↑ 木条复燃 A c
【解析】解:(1)a为加热反应容器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
(2)高锰酸钾为固体粉末,容易被气体带出,造成导管堵塞,所以增加棉花进行过滤,防止粉末进入导管;氧气不易溶于水,且空气不易混入水中,所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故选E为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E。
(3)制取氧气时,需要遵循“查装定点收移熄”的口诀,所以实验步骤为先检查气密性,在装入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气体,最后先移出导管后在熄灭酒精灯,故选A;
故答案为:A。
(4)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 +O2↑;
故答案为:B;2H2O2− MnO2 2H2O +O2↑。
(5)氧气具有助燃性,带火星木条置于氧气中,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木条复燃。
(6)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先在顶部聚集,故从短口c进气;
故答案为:A;c。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高锰酸钾性质回答此题;根据题目要求和气体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查装定点收移熄”的步骤回答此题;
(4)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5)根据氧气助燃性回答此题;
(6)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选择进气口。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3.【答案】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90 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解析】解:(1)A实验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好的现象是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故填: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用B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若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450mL,当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是:450mL×15=90mL。
故填: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90.
(3)用C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故填: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4)图D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故填: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4.【答案】锰酸钾 二氧化碳 2KMnO4− △ K2MnO4+MnO2+O2↑ 催化 化合
【解析】解:(1)A是暗紫色固体,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是水,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碳,D和G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G是碳,D是氧气,暗紫色固体A加热会生成氧气,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E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锰酸钾;H是二氧化碳;
(2)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O2↑;
(3)B在反应②中起催化作用;
(4)反应③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锰酸钾;二氧化碳;
(2)2KMnO4− △ K2MnO4 + MnO2 +O2↑;
(3)催化;
(4)化合。
根据A是暗紫色固体,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是水,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碳,D和G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G是碳,D是氧气,暗紫色固体A加热会生成氧气,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E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5.【答案】两 2:3 152 36.8%
【解析】解:(1)N(NO2)3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由化学式N(NO2)3可知,N(NO2)3中N、O两种原子的个数比4:6=2:3;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16×2)×3=152;
(4)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4152×100%≈36.8%;
故答案为:(1)两;(2)2:3;(3)152;(4)36.8%。
(1)根据N(NO2)3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解:设可制得氢气质量为y,氯化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136 2
6.5g x y
∴652=6.5gy,65136=6.5gx,
解之得:y=0.2g,x=13.6g.
答:可制得H2质量为0.2g,可制得ZnCl2的质量为13.6g.
【解析】利用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锌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本题条件充足,步骤简单,学生应该容易解答.
27.【答案】解:(1)钾元素的质量=52 g×30%=15.6 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氯酸钾的质量为15.6g÷39122.5×100%=49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9g+12.6g−52g=9.6g;
(2)~(3)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2KClO3−MnO2△2KCl+3O2↑
245 149 96
x y 9.6g
245x=149y=969.6g
X=24.5g y=14.9g
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9.6g;(2)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3)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解析】(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
(2)依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反应方程式,和计算出氧气的质量,求出生成的氯化钾质量;
(3)依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反应方程式,和计算出氧气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