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本溪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本溪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9.0分)
1. 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壶长期烧水内壁上出现水垢
B. 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D. 绿色植物叶片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微粒
2. 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Ag B. N2 C. Cl D. 2C
3. 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 B. 化学变化一定有明显的现象
C.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D. 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4. 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硫酸铜 B. 铁 C. 二氧化碳 D. 空气
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
B.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C. 二氧化碳约占空气质量的0.03%
D. 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6.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B. 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C. 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需垫石棉网
D.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先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
7. 小江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读数时仰视读数,读数为12mL,加入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读数为20mL,则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
A. 小于8mL B. 等于8mL C. 大于8mL D. 无法确定
8. 如图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钨原子的中子数为74 B. 钨的元素符号为W
C. 钨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3.8g
9. 下列有关化合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B. 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等于零
C. 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D.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
10. 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 NO B. HNO3 C. N2 D. NH4Cl
11. 我国科学家利用“天眼”在银河系内发现了9颗中子星。在中子星,巨大的压力将核外电子压缩到原子核中,电子与质子“中和”为中子,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以下对中子星和中子的猜想错误的是( )
A. 中子星不显电性 B. 中子星上存在丰富的氢离子
C. 中子的质量大于电子 D. 中子星的密度远大于地球
12.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类别观: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 元素观: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粒子的总称
C. 微粒观: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变化观: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13. 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下列设想有可能通过找到合适的催化剂来实现的( )
A. 将空气中的氦气分解生产氢气
B. 使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变多
C. 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生产氢气
D. 使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变多
14.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解释
A
给气球吹气,气球变大
分子间隔变大
B
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
铁原子间隔变小
C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A. A B. B C. C D. D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5. 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
A. 氧元素 B. 氧分子 C. 氧原子 D. 氢分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6.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氦气______;
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个铵根离子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2)请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Mg2+______;H2O______。
17.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向水中加入______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家庭使用的直饮机采用紫外线代替氯气对水进行处理,其作用是______。
(3)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治水体污染的是______。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4)请你结合家庭实际情况,提出一条节水的实例______。
18.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化学家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2)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该周期共有______种非金属元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上述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的原子______相同。
(3)图1为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图2表示的微粒中共有______种元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9. A、B、C,D、E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由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B、C均为无色液体,D、E均为黑色固体且E常用作燃料;A为气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名称是______。
(2)B→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C→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3)E在A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20.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防疫期间,我们要经常测量体温。请从微观角度分析,温度计内水银会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2)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是因为氮气______。
(3)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______。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4)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可以用______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以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1.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一氧化碳燃烧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所示:
依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该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甲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22. 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要用酒精灯外焰,理由是______。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
(3)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导致的后果是______。
23. 如图是初中常见的实验操作。
(1)图A实验中,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
(2)图B实验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改正后进行实验,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24.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选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依据是______。
(3)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氢气,当观察到______时证明氢气已集满。
25. 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如图1)的实验后,查阅资料得知,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密度越小,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同学们用Y形管或Y形导管设计并完成了图2和图3所示实验。
(1)图2中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该实验可以证明______具有挥发性。图2实验与图1实验对比,其优点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2)图3中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可观察到______(填“a”或“b”)管中的滤纸条先变色,其原因是______。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 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钛原子的质量为7.951×10−26kg,则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保留整数);钛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则其核内中子数为______;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则等质量的金属钛和金属镁含有原子的数目关系:钛______镁(填“>”或“=”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