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摩擦力 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58236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3 摩擦力 学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58236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3 摩擦力学案设计
展开3 摩擦力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静摩擦力
活动与探究1
1.实验探究: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长木板,上面放一质量较大的木块。开始时,在木板与木块接触的外侧面作两个对顶的三角形的记号。当用手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缓缓地拉木板时,可以看到木块随木板一起移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但两个三角形记号的相对位置却没有变化,直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某一数值后,才看到两个三角形记号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则:(1)此过程中木板对木块有怎样的作用力?方向如何?大小如何?(2)当木块相对木板将要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有何意义?
2.由于摩擦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经常是消极的、被动的、负面的,有些同学总以为静摩擦力是阻力,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来源:学科网]
3.你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有关系吗?
为了方便拖拽电线,工人师傅往往都是用柔软的钢丝网套套在粗硬的电线上,当拉动钢丝网套时,网套的内径减小,即钢丝网套径向收缩,就能把粗硬的电线紧紧地束缚住,不会滑脱,怎样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解释这一现象?
4.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水平恒力F作用于B物体使A、B一起运动,试分析A、B间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迁移与应用1
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子始终处于竖直方向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中水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瓶子受的静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多紧,空瓶子受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摩擦力大小等于瓶子与水的总重力
(1)静摩擦力的大小在0~Ffmax之间,其具体数值由物体受的其他外力和运动状态决定,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2)在判断物体间是否存在静摩擦力时,先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看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如果物体仍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不受静摩擦力,反之则受静摩擦力。
(3)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决定静摩擦力的是相对运动趋势,而不是运动方向。
(4)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①直接法:对于相对运动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直接判断。
②特殊法:当一些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不明显时,可采用一些特殊方法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常用方法有:
假设法:可假设接触面光滑,将会看到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根据相对运动的方向判断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受力平衡法:对于受力平衡的物体,分析除静摩擦力外其他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的方向,则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其他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的方向相反。
相互作用法:根据力的相互性,若甲、乙两物体间有静摩擦力,并且能判断出甲对乙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则乙对甲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甲对乙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二、滑动摩擦力
活动与探究2
1.做一做:张开两只手掌,使两手的手指互相交错啮合,并置于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当两手向相反方向运动时,你能感觉出两手所受的摩擦力吗?当手指互相用力啮合向相反方向运动时,能感觉出摩擦力变化吗?
2.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先调节木板水平,用手拉木板,使木板做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别改变木块的质量、木板的粗糙程度,对照相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从实验中得出有关滑动摩擦力与哪两个因素有关?
3.从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F=μFN得μ=,如果说,动摩擦因数跟摩擦力成正比,跟压力成反比,对不对?
4.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
A.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滑动摩擦力
B.滑动摩擦力总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迁移与应用2
某物体的重力为200 N,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38,它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80 N。
(1)用50 N的水平方向的力推物体,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________ N。
(2)至少要用________ N的水平力,才能把物体推动。
(3)物体运动起来以后,若使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应在水平方向加________ N的推力。
(4)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把水平推力增大到80 N,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
(5)此后,若把推力减小到50 N,直到静止前,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
(6)若撤去外力,直到静止前,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
(1)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时,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但一定发生了相对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夹角。
(3)在求解摩擦力的大小时,一定要分清是求静摩擦力,还是求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直接应用公式F=μFN求解。
(4)公式F=μFN中的FN是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压力,不一定有FN=mg,要根据物体受力情况来确定。
(5)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6)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关键是根据力的平衡知识求出正压力的大小。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不一定是物体运动的阻力
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2.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B.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C.摩擦力的大小和弹力大小成正比
D.弹力的方向一定和摩擦力方向垂直
3.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
B.动摩擦因数μ与压力FN成反比,FN越大,μ越小
C.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压力FN成反比
D.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料决定
4.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 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取10 m/s2)( )
A.10 N,向右 B.10 N,向左
C.20 N,向右 D.20 N,向左
5.如图所示,若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A=20 N、GB=40 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用力F作用在B上后,A、B间和B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1.答案:(1)由于木块受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木块相对于木板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木板对木块有向上的支持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由于木板缓慢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弹力。即随着弹簧测力计对木块弹力的增大而增大。(2)当木块相对木板将要滑动时,测力计的示数达到最大,此时说明木块与木板之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Ffmax。即静摩擦力大小的取值范围是0<Ff≤Ffmax。[来源:Zxxk.Com]
2.答案:这种观点不正确。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如图所示,传送带将物体运送到高处,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在这里,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同,所以静摩擦力就是物体运动的动力。
3.答案: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有关,并且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就越大。
架设电力线路时,用柔软的钢丝网套套在粗硬的电线上,当网套径向收缩时,网套与被套住的电线之间的正压力增加,从而增加了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拉力越大,网套径向收缩得就越厉害,从而增大了正压力,其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就越大,所以,被套住的电线就越不容易滑脱。这正是摩擦力与正压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际运用。
4.答案:A给B的静摩擦力向左,B给A的静摩擦力向右。[来源:Z*xx*k.Com]
解析:假设A、B间没有静摩擦力的作用,则A物体将会由于水平方向无力而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B物体将会由于受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加速向右运动,由此可知,B物体相对于A物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可以判断:A给B的静摩擦力向左,而B给A的静摩擦力向右。
迁移与应用1:ACD 解析:手握住瓶子处于静止状态,瓶子受的静摩擦力与瓶子和水的重力平衡,无论握瓶子的力多大,瓶子受的静摩擦力都等于瓶子和水的重力。瓶中水越多,总重力越大,受的静摩擦力越大。如果手握得不够紧,压力不够大,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瓶子和水的重力,瓶子将滑出手。如果手握得越紧,手与瓶间的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也越大,只要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瓶子和水的总重力,瓶子就不会滑落,但瓶子受的静摩擦力却总等于瓶子和水的总重力,与握力大小无关。可见,选项A、C、D正确。[来源:学#科#网Z#X#X#K]
活动与探究2:1.答案:能感觉出摩擦力。手指间啮合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答案:滑动摩擦力与压力FN和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两个因素有关。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用μ表示比例常数,则滑动摩擦力Ff=μFN,其中μ叫做动摩擦因数,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3.答案:不对。动摩擦因数μ可由摩擦力F和压力FN计算得出,但并非由F或FN决定。μ与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两接触面确定的情况下,μ是确定的,不随压力的改变而改变。
4.D 解析:滑动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互接触的、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但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运动,A错。滑动摩擦力总跟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与重力不一定成正比,B错。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并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C错,D对。
迁移与应用2:答案:(1)50 (2)80 (3)76 (4)76 (5)76 (6)76
解析:(1)因为50 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80 N,物体静止,故摩擦力为50 N。
(2)至少用80 N的力,才能将物体推动。因为只有推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才可以从静止开始运动。
(3)物体运动起来以后,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根据F=μFN,FN=200 N,得F=0.38×200 N=76 N,故应加76 N的推力。
(4)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把水平推力增大到80 N,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仍为滑动摩擦力,根据F=μFN,FN=200 N,得F=0.38×200 N=76 N。
(5)推力减小后,物体做减速运动,但物体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故F=μFN=0.38×200 N=76 N。
(6)撤去外力后,物体仍向前运动,还是受滑动摩擦力作用,F=μFN=0.38×200 N=76 N。
【当堂检测】
1.AC 2.BD 3.D 4.D[来源:学科网]
5.答案:A、B间:4 N B与地面间:24 N
2021学年3 摩擦力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摩擦力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3 摩擦力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3 摩擦力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3 摩擦力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3 摩擦力导学案,文件包含第33课时摩擦力原卷版doc、第33课时摩擦力解析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