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品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品综合训练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碳酸氢钠和足量蒸馏水,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芝麻油 B.蔗糖 C.味精 D.食盐
2.水是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盐酸 B.白酒 C.碘酒 D.硫酸铜溶液
3.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钢丝球刷除炒菜锅上的污垢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4.能证明某硝酸钾溶液在30 ℃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硝酸钾晶体析出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 ℃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
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6.某物质 X 完全溶于水,溶液中 X 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体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7.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8.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或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碳酸钙和碳酸钠(水)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糖水和盐水(过滤)D.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水)
9.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趣味实验装置,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装置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装置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A.氯化钠和水 B.氢氧化钠和水C.硝酸铵和水 D.铜和稀硫酸
10.将25 g 20%的氯化钾溶液稀释到50 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1%B.5% C.10%D.20%
11.现有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蒸发掉50 g水 B.加入水5 g
C.加入10 g NaCl D.加入100 g 10% NaCl溶液
12.小龙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时,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13.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混合后为t1 ℃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 ℃,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 ℃,有晶体析出
1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35 ℃时,30 g甲加入50 g水中,得到80 g甲溶液
C.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降低温度,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
15.(4分)小华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1)蔗糖放在水里,一会儿就看不见了,而油放在水里会看到明显的“油花”,原因是 。
(2)煮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只需取锅中少量汤进行品尝,原因是 。
16.(5分)爱探究的聪聪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生石灰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请回答:
(1)杯子中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说明:生石灰溶解时 (填“吸”或“放”)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17.(5分)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这句话的含义是 。
(2)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判断,温度在 ℃范围内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3)20 ℃时,在50 g水中加入12.5 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8.(11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在t1 ℃时,将质量为30 g的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 g水中,所得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2)M点表示的意义是 。
(3)t1 ℃,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1位小数);将某10%的A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将t1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析出晶体的是 。
19.(8分)图1是小明在20 ℃时进行的系列实验示意图,①~⑤表示实验所得溶液;图2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图1 图2
(1)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 ;⑤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50 ℃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是:w1 w2 (填“>”“=”或“C>A B、C
(2)t2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65 23.1%(2分) 10%(2分)
(4)B>C>A(2分) C
【解题思路】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A的溶解度为30 g,B、C的溶解度大于30 g,所以t1 ℃时将30 g的A、B、C分别加入100 g水中,A溶液刚好饱和,B、C溶液未饱和。
(3)t1 ℃,A的溶解度是30 g,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只能溶解15 g,所得溶液质量是65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g65g×100%≈23.1%;10%的A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时,溶液未饱和,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从题图中可以看出,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C>A,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当温度升高到t2 ℃时,A、B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变成t2 ℃时的饱和溶液,但因为此时C的溶解度仍大于t1 ℃时A的溶解度,所以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
19.【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31.6 g 饱和(2分) (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优秀达标测试,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6~8,3~6,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错误的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